summer
1 years ago
"If it doesn't challenge you, it won't change you."
latest #12
summer
1 years ago
9月初的時候,我去看了NT Live錄製的Ian McKellen on Stage。想到2019年我有好一段時間都在努力刷倫敦巡演的票,但最後還是買不到,現在終於看見內容了。內容講的是:劇場作為「此時此刻」共同創造的一種集體性經驗。
summer
1 years ago
回來以後,我慢慢地回憶起2020年離開英國以後,我就再也沒有看過英國的劇場了。這是第一次。這讓我很想念,想起當初急匆匆地離開英國,一大部分是因為新冠肺炎。隔天開始我變得很不舒服,然後兩天後就確診了。
summer
1 years ago
感覺就像是一場延續了兩年半的旅行終於結束了,我試圖逃避新冠肺炎的努力落幕了。很大一部分是在我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如此。在回家前,那時候我已經陸續訂好了撤退前旅行的大部分行程。我打算先到諾福克探望一位長輩,然後回倫敦,飛到直布羅陀,也許去葡萄牙看一個朋友後再回英國。接著前往史特拉福,往北到雪菲爾德、約克,吃一間朋友大力推荐的下午茶。然後從愛丁堡進入高地,抵達天空島。
立即下載
summer
1 years ago
這些地點看來隨興,對當時的我卻都具有某種特殊意義。我當時幻想,完成這段旅行以後,我對英國的遺憾就可以被彌補,我可以展開下一段後英國時期的人生。結果沒有任何一間航空公司、旅館、火車與劇院退我錢。只有在直布羅陀的一個Airbnb房東回信給我,說如果此生我還想去直布羅陀、還想住他家、而他也還在經營的話,我可以只付半價。
summer
1 years ago
於是在腦霧的醞釀期間,我緩慢且錯誤地認知到,這兩年多以來我躲避的不只是病毒,也是英國,以及所有被英國塑造的我自己。我想著,我要接受這些部分回來。我要以更健康的心態處理工作與交際,重新面對這些屬於英國的文化記憶。然後就看見女王過世的消息。
summer
1 years ago
我聽說埋首工作是忘卻傷痛的一個好途徑,我不確定這在感染途中是否依然為真。但總之這確實讓人無暇傷痛,無暇感到傷痛,只感受到一再的挑戰。被挑戰大概是我面對英國這十多年來的感情路上最鮮明的特質了。幾乎每一次在我因為某種挫折而準備要放棄時,她都會挑戰我。幾乎每一次在我準備好要再度接受她時,她都會挑戰我。她從來不讓我感到滿意,從來不允許我停止譴責自己,她對我的挑戰甚至比我的自厭、我的缺乏信心、我頻繁的自嘲與無趣的挖苦更加堅若磐石、不曾離去。
summer
1 years ago
某方面來說這是一種安全感的源頭。知道有些什麼是會在我個人的肉體與意志消亡後繼續存在的,即使那是英國至死都不會讓我好過的一種命運,奇異地也會給予有限的生命一種超驗的解脫感。而組成這份穩定感的一項元素就隨著女王逝去了。
summer
1 years ago
意識到我喜愛的英國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她在位期間形塑的,以及接下來沒有意外的話,一直到我個人的肉體死亡前都不會再遇上一個英國「女王」。她是我認識的第一位英國女王,也將是最後一位。她是所有改變了的英國社會中最努力不過度改變的成分,供子民們反映出自己最好(與最壞)的部分。
summer
1 years ago
我個人最好與最壞的部分也總是被英國逼出來的。她是我的自厭、我的缺乏信心、我頻繁的自嘲與無趣的挖苦最主要的來源,我或許可以逃避她、可以否定她,卻無法取消她已經改變我的生命的部分。同事囑咐我,如果你的腦力現在一天只能認真工作兩小時,那你就要更縝密地作最重要且緊急的事啊。我:讓我來把握這寶貴的兩小時寫一段英國擾亂我一生的隨筆如上。
你對擾亂你一生的英國的愛好深(並且複雜)
我最近也很想念英國,但又有種,啊現在的英國不知道還是不是我認識的英國,然後女王過世了,她所代表的英國穩定不變的那部份好像也會跟著逝去(也可能是種錯覺)
summer
1 years ago
hle: 大概也因此我(會)一直對阿爾弗雷德有著深刻的同情與共鳴(突然米英)
我想現在的英國一定是改變了的吧,不過很多時候我們想念的比起過去的某組環境條件,更是過去身處其中的我們自己。這樣的話,過去就一直都在.....我們自己身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