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最近總會時不時有個「共時性」的體驗,好比在《機遇之歌》開場前,我卡在車流包圍的信義區,一路坐困愁城,只好中途下車從市政府(松壽)往誠品電影院去。

《機遇之歌》的主軸也是緊跟在那個反覆在月台上奔馳的畫面,男主角那一段追趕火車、大口喘息的演出,又和幾分鐘前一路狂奔的我對上,我只是為了追趕主角試圖追上的一切,但他的趕上與否,在某些情境下,沒有太多的不同。

#有雷
latest #11
用時事一點的說法,《機遇之歌》也許可以說是當代中國「潤學」的三種路線,不過每一條路都會撞向同一道高牆,迎來一種困局。
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先不好意思地承認,我是賭徒性格作祟,為抽獎而抽電影特映券的。也因此對於《機遇之歌》僅有標籤式的認識,只大概知道故事有三段,主題是主角從醫學院休學,因為趕上火車與否,而引發的多種可能。

裏頭有一點學生運動,也有一些刪節畫面(?),其他可以說是一無所知。
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每每遇到這種日常瑣事的發生與否,足以影響人的一生的命題,我總是會有些斥之以鼻,暗想人的一生怎麼可能會因為小事而有所改變,人之所以如此,是長年積累而來,很難因為瑣事而撼動的。
立即下載
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不過《機遇之歌》卻說服了我,或許說這部電影呈現了極權之下,個體的正直與渺小都只有一種可能,正直無法容身於體制中、正直與體制強碰,都只有一種終局。
《機遇之歌》由三段敘事組成,第一段敘事稍稍零碎一點,簡單幾個片段、剪接描寫醫學生維克的年少時代,以及他在父親過世後,暫時休學尋找生活的目的,他打算離開家鄉前往他處,在火車上意外結識了共場黨員維納,而後進入體制內服務。

之後他巧遇參加學生組織的初戀,戀情卻在被長官出賣下告終,最後結束在他打算離開傷心地,卻又因為政治因素而無法成行。

第二和第三段,則是描寫維克沒搭上車的兩種可能,第二段敘事裡,他加入學生組織;而在第三段故事裡,他則是選擇獨善其身,然而這兩種選擇並沒有帶來不同的結果,他們都「潤」不出這個壓抑的地方,那些在極權下看似有選擇,能夠開啟不同路線的機遇,卻都導向相同的結局。
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前面寫到,我對人或者角色難以因為小事而改變,有著極深的確信。因此在觀影前,我還有點顧慮,想著人有可能會因為有沒有趕上火車,就從共產黨員變成反共志士嗎?

奇士勞斯基透過第一段碎片化的提示,構築主角維克的生平,他的父親是工人階級、母親死於鎮壓,前半生都按著父親的囑咐生活,想要當個醫生。然而,父親卻在死前叮囑他好好過生活,只要成為一個正直的人就好。

原先填充他生命的種種出現真空,而他必須用馬克斯、基督信仰又或者科學來取代,雖然不同時空的他選擇擁抱不同信仰,但根本上他還是那個正直而溫柔的人,他只是選擇在不同路線上自我實現,希望改變社會。
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他會在火車拯救素昧平生的異議份子,在體制內會對反抗者充滿同情;在體制外也不願因為威脅利誘而出賣同伴,最後就算選擇獨善其身,也還是會因為溫柔,而選擇幫助失勢的醫學院院長,然而在極權下,溫柔與正直是毫無出路的。
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電影中這樣悲觀而精準的描寫,讓我離開電影院的回家路上,忍不住搜尋豆瓣的心得,果然在豆瓣的中國人,在以4DX體驗《機遇之歌》的當下,他們心得中的共鳴之深,讓人嗚嗚嗚

https://images.plurk.com/7uTgwlE5w4E8Tlu5QDypHZ.jpg
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最後感恩光年,讚嘆光年,引進和舉辦抽獎活動。雖然一無所知地進入電影院,出來後真的忍不住跟朋友一直討論,很久沒有這樣的體驗。

也謝謝吾友和漾幫忙領票,因為取了一個很智障的暱稱,導致我留個人資訊時不敢留中文本名,也不想用英文名字加姓氏(怕太假掰),最後選擇留英文拼音名,結果更像詐騙。

和漾說他跟票務一報我的名字,櫃檯就問你就是凱基證券王小姐嗎?

和漾說我應該自己去感受一下。

謝謝你啦!和漾,還好不是我去領的!嘿。
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基耶斯洛夫斯基在谈及《机遇之歌》的构思时说:“要有多少偶然,我今天才能在这儿?当一个人选择了一条路,在某种意义上,他也就选择了这条路上可能会遇见的偶然性;而在另一条路上,则又有别的偶然性。为了理解我现在的位置,就必须倒回过去,观察过往的历程,看看哪些是走这条路的必然,哪些是自由意志,哪些是出于偶然。”」

看到引文的這一段,也想到片頭維克的大喊以及火車的意象,也和《薄荷糖》的開場有點重合,不知道滄東(裝熟)有沒有借用這個意象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