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nout][職業倦怠(燃燒殆盡)][心理健康]
城市隱性「流行病」:Burnout - *CUP//Burnout,有人稱作「過勞」,亦有人稱作「倦怠」。但最貼切的形容,或許就是其字面意思 —— 把自己燃燒殆盡、行屍走肉般的狀態。在奴性深重的亞洲社會,此等「喪屍」見怪不怪,可是如今在歐美地區,「它們」亦無處不在。美國「華盛頓郵報」分析,這種現象好比流行病,蔓延全球發達國家。//
latest #12
//有調查發現,95% 人力資源領袖指 burnout 令職場留不住人,這通常歸咎於過重的工作量及管理不善。人力資源顧問公司 Future Workplace 研究主任 Dan Schawbel 批評:「企業總是獎勵較長工時的員工,又取代那些未有承擔加多工作量的員工,這根本是造成 burnout 的系統性問題。」//
//很多人以為,burnout 只是「疲累」的另一種說法,跟「飢餓」或「寒冷」沒兩樣。但一些真正受 burnout 所苦的人,親眼看到身體被壓垮的徵兆。以 Amelia Nagoski 為例,她修讀博士課程時,因嚴重腹痛而送院,醫生說「只是壓力」讓她放鬆。後來才知,那是源自 burnout 的壓力誘發炎症。//
//心理學家 Sheryl Ziegler 把 burnout 定義為「慢性壓力出錯」。根據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這個為量度員工 burnout 程度而設的調查,3 種主要病徵為情感衰竭、憤世嫉俗和感覺麻木。其他還有經常感冒或生病、失眠、以酗酒或網購等不健康方式減壓。但至今仍難準確斷定真正的 burnout。//
Valid and Reliable Survey Instruments to Measure Bur...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 Wikipedia
立即下載
http://ntur.lib.ntu.edu.... 本來查一查查到論文,後來覺得不如找淺顯易懂的書來看,有看到一篇論文在講有幾種問卷可以測量跟工作壓力或工作倦怠相關的,馬氏疲勞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簡稱MBI)這個好像使用要授權費還啥的,另一個是哥本哈根疲勞量表
(Copenhagen Burnout Inventory,簡稱CBI),是公共財,丹麥學者開發的,還有參考德國社會學家Siegrist的「付出–回饋失衡」工作壓力模型(Effort Reward Imbalance model,簡稱ERI),總之那篇論文在研究量表的準確度之類的,不過已經是台灣公衛雜誌2008年的研究了(
因為翻論文看很累我又很不擅長,要轉化成一般人可以消化的東西也很難,不如往書方面去找(
馬氏好像初期是針對特定職業場所的工作者去分別設計的
//Nagoski 姊妹在她們合著的新書 Burnout: The Secret to Unlocking the Stress Cycle 中,強調 burnout 是由慢性壓力而非壓力源引致,必須把兩者分清。壓力源乃是外在,譬如待辦事項清單、財務問題或對未來的焦慮,慢性壓力卻是「當你面臨壓力源時,身體產生的神經及生理變化」。//
//要解決 burnout 問題,人們需要解決壓力本身,允許身體完成整個壓力反應循環。然而,大家往往傾向把重點放在壓力源上。Emily 點出:「他們假設自己若能取得控制,做好事情並持續減少待辦事項,壓力自會消失。」前律師 Paula Davis-Laack 就曾是其中一員。//
//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令 Davis-Laack 經常腎上腺素飆升,午飯也沒時間好好吃。當時她受頭痛、腹痛及感冒折磨,卻無醫生能夠斷症。她曾試過在辦公室突然感到窒息後,跑進鄰近的診所大喊「救我」,又曾兩度進入急症室。最後為免搞垮身心,她選擇放棄執業。

「好像那塊壓在我肩上的 5 萬磅重石頭,一下子被人拿走了。」其後 Davis-Laack 按自己的狀況在網上搜尋,看到有關 burnout 的資訊。「我心想天啊,這完全是我的遭遇!」她認為此症最早可追溯至青春期,「那時有很多教人出人頭地的資訊,曾經對我相當重要。我把它們都內化於心。」//
//假如懷疑自己將要 burnout,一些方法有助減輕症狀,包括運動、睡眠及正面的社交聯誼。有些人或會覺得,利用午飯時間到公園散步,或是擠出時間去學瑜伽,反令生活更忙更有壓力。不過 Ziegler 建議,與社交平台保持距離,每天限用 10 分鐘,或只在求助時上網,自然能騰出時間。//
//Nagoski 姊妹認為要避免 burnout,在進行刻板工作時發白日夢、參與別出裁的發洩活動,以及擴闊個人視野,都是關鍵所在。她們甚至建議,為自己寫下訃聞,藉此反思甚麼才有意義。「聽起來很陰暗,但這樣可令你思考,自己是個怎樣的人,甚麼又是最重要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