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突然有感]
@tuanuu - 以下說一些殘酷,但很現實的經歷。 我必須很老實的說我的人生經歷了一段: 大量男性朋友...看了這篇的描述就想到自己曾遇到的狀況,雖然不太一樣但核心(?)可能有點相似。

只講結論的話:
公事方面依上級指示需請別部門的男同事協助(在此之前是零交集),禮貌詢問時,對方熱情回應且表示隨時願意幫忙;當天稍晚正好和對方在同一場合協助第三方活動,閒聊時知道對方比我大兩歲、感受到對方想認識我的學經歷&興趣嗜好,對方說若未來有空可以一起參加那些共同興趣的活動,我也禮貌表示之後有機會的話。
過幾天,詢問對方關於原先尋求協助的內容,對方表示晚點會處理。由於業務分工,只有這位男同事能協助我們部門,無法找其他人。
結果對方拖了蠻多天,這中間我的詢問都沒有下文,是請上級幫忙催促才處理完成。
整件事的過程,我都沒化妝,只是維持客氣的態度而已。
latest #9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對我來說唯一的困擾是,我們部門遇到的事情只能找這位男性處理,其實不是很大的事。
但對方的拖延,我只能禮貌地追蹤,沒有每天問他進度。

當然,我也想過對方可能剛好突然變忙,而不是因為那次閒聊他在求偶而我拒絕他讓他不爽才導致他不想鳥我。

但老實說,學校這種很像公部門的地方,真的沒有忙到哪裡去。
加上他最初的回覆是呈現出一個「隨時都沒問題、找我就對了」的熱心態度。

(但業務分工沒有職代也真的夠煩ww 這個人請假就沒有其他人能做他的工作了,其他人只會叫你等他回來再說)
幹我在公部門的時候也遇過一坨這種人,我自己被糾纏過、我同事也被自己ㄉ上司求偶失敗之後被惡言相向然後冷嘲熱諷,還好我上司是超可愛天使(偏題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hatsusora_0830: 真的很莫名其妙 惡言相向跟冷嘲熱諷值得錄下來好好讓其他人看看(等
立即下載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題外話,想紓壓的時候就會想到這個ww
【北市府網軍風波 議會召當事人局處說明LIVE】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繼續偏題w
https://images.plurk.com/6XA8lNUpgu0wLKFKei5Ad3.jpg https://images.plurk.com/13W0cQe7whxQjOJ3yjOgKA.jpg
看到PUA這個詞就想到,最近才偶然瀏覽到一本書名寫著紅藥丸的書ww
我去看了簡介,這本書的用詞還蠻⋯⋯勵志的(委婉

最妙的是博客來的「推薦」欄是放個人意見的書評,認真嗎
個人意見:《壞男人的紅藥丸法則》大概是我看過最魯的一本書。
(覺得中肯,滿紓壓的,值得一讀ww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我覺得個人意見也提到一件重要的事,與朱宥勳的說法不謀而合。

個:
「能面對自己內心的脆弱,成熟的理解感情,深入的理解自己才是真正強大的人。」

朱:
「我知道會上鉤的異男同胞,其實是被打中了一個心理弱點——那些課程都會用各種方法暗示你,你的本質沒有問題,你不需要加強自己的內外在,你只是不懂「某些技巧」。誰不想被說「你沒問題,有問題的是這個世界」呢?無奈的是,偏偏問題真的就不是這個世界,而是一直沒有意識到要如何自救的你自己。」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兩相對照下來,我自己覺得不只是異男,其實對任何人而言,「能面對自己內心的脆弱,成熟的理解感情,深入的理解自己」,都是一件重要但困難的事。

所以我們才會想要去相信「自己的本質沒有問題」
(雖然不一定是接著去責怪世界有問題)

這也讓我想到,諮商一開始會給人的感受之一,也是會感受到「被理解」,認為自己沒有問題。這是很重要的力量。

但接下來⋯⋯諮商會慢慢讓你知道,你的確沒有問題,你的「本質」並不是脆弱or不好,只是,這個本質它會驅動你做出某些決定跟行動,讓你可能時常遇到某些類似的議題去影響到你,但它沒辦法幫你解決這些議題帶來的影響。

它可能是一個讓你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但治標不治本。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回到朱宥勳的文章

文末結論是建議異男對自己的異男朋友好一點。
我是覺得可能太輕了(?)但要是寫了太多方法不曉得會不會有反效果w

我的話可能結論會寫說,別買紅藥丸或PUA那種東西,改找心理師聊聊(吧w(不是業配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要找到願意耐心教我們怎麼交朋友,會提醒我們哪裡可以修正改進,還會適時給予鼓勵,這樣的人或環境,都很不好找。(課程也要等開課機緣之類的)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突然想到時常聽到附近鄰居跟他們小孩的互動方式,是彼此吼來吼去,比如在樓下撕心裂肺地尖叫好幾次「開門!」之類的,都有點擔心他們的身心健康狀態⋯⋯以及⋯⋯為何你們打死不帶鑰匙

就讓我想到前輩曾說過,可能這樣的家庭很習慣吵架,每次大吵吵完好像就又沒事了。他們很習慣這種模式,也會認為所謂的「愛」是這種模式。

沒帶鑰匙很可能是「故意」沒帶,覺得就算沒帶,家裡有人在的話就會有人幫忙開門吧。
為了測試家人對自己有多在乎、家人對自己的愛有多少。

但也可能是父母在懲罰小孩、把小孩關在門外,然後小孩不爽在那邊尖叫開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