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hahah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看完Tad ERMITAÑO《論反時序資訊傳輸》(The Retrochronological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1994)、Marlon FUENTES《邦塔頌歌》(Bontoc Eulogy, 1995)、Shireen SENO的《摘取一朵花》(To Pick a Flower, 2021)。

#TIDF
latest #14
leahahah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
Marlon FUENTES映後:

是歷史真實加上想像的祖父關係。當時準備了一堆照片,但因為菲律賓大水使得我改去找博物館的影像,當成此篇素材。
leahahaha
1 years ago
嘗試混合真實與想像,希望呈現調查結果,以及讓觀眾呈現紀錄片的想像。(Lea: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太不明確了)
leahahah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片中的小孩也是朋友的小孩,不是片中自己旁白所說的自己的小孩。(怎麼辦覺得被騙惹,有點不爽但也可以理解這樣可以讓觀眾更投入。)

人類學角度。
立即下載
leahahah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觀眾問:怎麼看遺體進入博物館這件事?莫那魯道也是。

答:並非為人所知的情況,我後來不小心發現這件事,瞄到聖路易斯博物館主任跟大學書信往來才發現這件事,發現時我很震驚。想信很多都放在美國大學中。也驚訝於原來台灣有這樣的事。
leahahah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觀眾問兩題:一、最後呈現馬可,沒有繼續完成砍頭,為何?二、民族誌手法?

回答二:紀錄片方式呈現民族誌人類學與殖民霸權。

回答一:這個族群是少數沒有被西班牙殖民化被美國殖民的情況,所以我希望藉出草這個設定來帶出來原住民的習俗。
另外一方面有被轉化住在平原比較開化信仰基督教的原住民。展示菲律賓人可以接受教化而更進步的例子。
leahahah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觀眾問:我們有原住民被帶到日本被展示,回來後抑鬱而終的少女。菲律賓原住民怎麼看待還是想會家鄉回歸原始的願望?

回答:(準備去下一場了沒法把後續回答完全聽完⋯⋯)他們住在理想世界、山上,認為很多科技無助於他們生活。不確定當時的凝視到底屬於哪一種,展示到底是表演還是玩弄美國人?有不同的解讀方式。也有可能是演了一套給你們看,就不會去傷害更核心的信念。

三層視角:原住民、美國人以及導演。三個鏡頭:觀眾、當時紀錄片,還有導演本人。

Where’s the real truth?
leahahah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本片博覽會只是第一層。真正問題在如何使用非真實來帶出真實。

部分的真實在於導演的調查呈現。絕對真實則取決於觀眾的決定,與導演一起建構。(哇!)所以觀眾的質詢,對導演我來說很重要,希望觀眾留意到被告知的是一個版本,而不是直接相信它!
leahahah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木材問:當年播放,觀眾的反應是什麼?

答:預設幾類觀眾:包括菲律賓裔美國人,以及學者。How the cinema be created? 可以平常敘事去看,也可以後設拆解去看。
leahahah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我參與到的映後,到此結束)

=====
leahahaha
1 years ago
《論反時序資訊傳輸》,有多個從仔細美工刀細切鈔票,鏡頭被鈔票縫隙框住,從鈔票中間往外看的畫面。
leahahah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簡短寫一下感受:

我不喜歡看漫畫短篇的戛然而止,不過短片倒是覺得不錯,對時間與精力要求較少。只是如果同一場有超過四部作品的話,就會進入記憶混亂有點殘念的狀態。

反時序這部現在沒有太大印象,記得屬於比較實驗,是許多片段剪在一起的作品。原以為是膠片,不過剛剛看這場三部都是 DCP。看懂的前提應該是要了解菲律賓歷史⋯⋯

邦塔頌歌這部現在還有一些印象。但聽到導演說很多都是虛構的時候,我還是難免感情受傷(咦?)。劇中原住民去美國展演後對家人來說消失無蹤的故事,現在都還記得。這場觀眾提了許多好問題,推薦映後座談文字紀錄。現在寫心得的當下,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想起 Chirs Marker 的《堤》,片中有出現博物館窗櫥裡的貓頭鷹與貓貓。我想,什麼東西應該進入博物館,什麼東西不適合,應該也是個艱難的問題。
leahahaha
1 years ago
摘取一朵花則是看到很多靜照,女子與植物盆栽或是單純植物細筆線條勾勒圖。跟反時序一樣,也是圖片與圖片切換,搭配旁白敘述的方式,但細節或想要控訴的議題,我比較抓不住,可能是當下頭腦比較渙散的緣故。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