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佐
2 years ago
【課堂隨筆】
昨天YL老師的課堂演講提到對當代藝術的期許,大意是「藝術的感官性與實驗性,比起學術論文或是社會運動更有潛力鬆動人類中心的思維或敘事」。
latest #7
歌佐
2 years ago
上學期修了YL老師的農漁人類學,受到的刺激很多,後來成為論文的主要架構;但這學期修W老師的物種專題,原本以為會很期待很投入,但好像一直散散的,一直不夠相信。
歌佐
2 years ago
上禮拜寫昆蟲誌的Memo,提問的大意是人類學的多物種究竟要走去哪裡?多物種取徑下是否改變了人類學的內涵?是否以遲疑的姿態挑戰了某些宣稱,那我們可以重建什麼?我們對物種要以何種方式進到哪裡、成為什麼?
歌佐
2 years ago
明益的書封上寫,以大無畏的溫柔,寫出了人性的脆弱,也寫出了人世的脆弱。「脆弱」──想起來我好像一直被這樣的東西打動。讀到「然而,他的畫作也達成了一種跨界效應,打破了人類和動物的邊界,這種畫作看起來極度直截了當,但他們的背後深直著人們對某種不可見毒物與大企業可怕力量的恐懼,而他們之所以能夠打破人與動物之間最極端的差距,是因為始終堅持呈現出所有生物最基本的共同性質(所有生物的身體都很脆弱,而且都是會死的),同時又界著某種複雜的美感而令人感到謙卑。......體認人類與動物共有的命運,一樣都見證著過去所發生的一切,同時也都具有受害者身分。」
立即下載
歌佐
2 years ago
現在上線上的政治學導論,完全提不起精神。
歌佐
2 years ago
這學期一直是這樣,沒有山、沒有攀岩,只有讀書和打工。變得很在意錢。但學校的課業好無聊,好想要出去,像以前一樣,直接去認識世界。
歌佐
2 years ago
歌佐
2 years ago
上次看到的《遺落之岸》 推推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