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D🌈幻
2 years ago
#さよなら絵梨
さよなら絵梨 - 藤本タツキ | 少年ジャンプ+若說《驀然回首》刻畫出生命與創作的延續與重量,《さよなら絵梨》會是一部相反的作品,創作中各種私我交錯,這些情感細數繁雜但卻又似如浮冰,無足輕重,但有趣的是又蘊含著流動的能量。
既然是輕如鴻毛的生命,那就無拘無束地生存下去吧。
若要以一句話記下閱後感,大概會是這句吧。
latest #9
ASSD🌈幻
2 years ago
總覺得自己活在掉了好幾拍的世界,《さよなら絵梨》是上個月初看完便想留點什麼的作品,但直到日版免費開放最終幾日才能勉強抽出時間與能量。
很久沒寫心得了,依這部作品的描述手法與內容要記下訊息也不容易,只能盡力了。
ASSD🌈幻
2 years ago
如噗首所述,初閱後很驚嘆有作品可以把生命與情感寫得除此輕盈、抽離、無價值到又讓人有所得。
創作手法是塑造這些距離感的重要元素,看似紀實的電影,撥開來是一連串行為,行為是「實」,背後的情感與想法為「虛」,藤本樹使用了這些虛實交錯的素材,堆疊出《さよなら絵梨》。
因此,無論怎麼讀,看到的皆是一段段的素材,難以溯源與整合。無法追本溯源,所以只能本能地投射。
ASSD🌈幻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利用看似電影鏡頭的畫格、常見的拍攝角度等,閱讀中的讀者一再被提醒自己是座落於作品外的「觀眾」,所見之物有可能為另一人刻意拍/繪得的畫面,第四面牆就佇立在讀者面前,情感的連結有一定程度的斷裂,讀者成為可以對劇情的轉變做立即的評價「觀眾」,以某種角度來看,是被作者安了個身分。
立即下載
ASSD🌈幻
2 years ago
《さよなら絵梨》也利用了「看電影」這個經驗累積下的直覺與時間定向,每個畫格都可以使人感受到一個固定的時間當量,因而感受到時間的流逝,以及流逝過程造就的情感張力。
像以兩頁的長度突顯繪梨與優太父親在餐桌上的沉默,又或是整整四頁的黑頁來暗示時空切換、故事未止,每個格子所帶的時間都有所意義,刻意不滿足讀者對訊息的期待,拉長讀者的體感與情緒,反讓人貢獻出更多自己的想法與情緒。
ASSD🌈幻
2 years ago
刻意模糊的畫格也是類似的狀況,利用模糊的線條既能提醒影片動態的存在、靜物畫中的情感的波濤,也能讓讀者為了要看清多花費心力、忍受模糊感,藉此增加生理與心理上的不適,連帶挑動情緒上的不安與躁動。
嗯,知覺心理利用得非常漂亮。
私認為藤本樹對自己利用哪些電影效果很有意識,且非常明確的知道自己在畫漫畫,因而創造出上述這些效果,將《さよなら絵梨》與讀者的距離做出明確的切割,然後掏出讀者的情感投射,以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與其說是用了電影的手法,個人覺得他利用更多的是「讀者看電影的經驗」。
ASSD🌈幻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在情感面上,這部作品鮮少有明確的利他行為,每個角色的行動皆可回推至自身私利上,更精確一點,更像是應付不了自己的渴求而將責任歸至他者的行為。要論對錯也很難,因為追尋控制與自尊一直是人本能的一部份。
在一開始的教師、同學的評價便帶出這個主題,對於自身認知架構被挑動後明確的不安,而做出的行為便是咎責他人。優太母親要兒子透過鏡頭看著自己,拒絕最後的親子時光,這樣的隔絕既殘忍也是種情感的逃避,看似無人承接,但在這些彼此情緒的傳接球中,優太創作著,他知道怎麼剪輯、操作,然後作品就產生了。
ASSD🌈幻
2 years ago
在很明確被提醒有所操弄下,作品還是在那,讓人哭、讓人嘲笑、讓人投射、讓人討論,這些角色與他們帶著的生命亦同,物質感很強,也因此,第一次看完的印象便是這部作品將生命畫得很輕,如同一瓣花瓣掉落。
同樣是生死、生命、作品,它們皆可以遠離原本的本質,伴隨著種種評價。
ASSD🌈幻
2 years ago
而一個個體的生命本質又去了哪裡?死亡是沉默的。
生存者的焦慮在這部作品中刻劃得很明顯,也連結到對創作、生存的偏執之上。

提到生命,優太的兩次自殺意圖,一次是反抗給予他情感負荷的群體,所以選擇從高處跳下,讓所有人看見自己,另一次則在被剝離情感的連結後,選擇一個只剩自己知道的空間,為自己的存在抗議。
兩次都是在找自己的價值與定位,一次他在創作中的過程中找到了,而另一次則是在自己創作後的作品找到解答。
也因此,最終的爆破是那麼的舒心,明明是激烈的畫面衝突,卻代表著最溫柔的事情解決方式。
ASSD🌈幻
2 years ago
我真的很喜歡最後一個畫面帶給讀者的情感調動。
也因此,今年第一個非閒聊串就獻給它了。希望很快會有下一串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