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
2 years ago
latest #11
不吐不快
2 years ago
2021年東京奧運中,來自紐西蘭的羅若・哈伯德(Laurel Hubbard)就是舉重史上首位參賽的跨性別運動員,不過她在87公斤以上級的比賽中,三次試舉都告失敗,未引起跨性別者「奪走了原本該是女人的獎牌」的論調。

對,但完全忽略了對他年齡的討論,一個超過40歲的舉重運動員可以進入奧運殿堂,你TMD跟我開玩笑嗎?
不吐不快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反之,出生判定為女性的運動員在成為跨性別男性之後,受到的爭議就小的多,主要就是一般認為他們並不具有競爭上的優勢,甚至即便改變了性別認同,依舊「留在」生理女性的運動場域中。

身為生理男整篇就這麼一段帶過跨男運動員,倒是對跨女能不能在女性場域競爭大談特談,是啊跨男對男性毫無威脅,但跨男跟跨女在女組都有威脅啊靠北嗎?付出代價失去前途或獎學金的也不可能是你,倒是很好意思大放厥詞
不吐不快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按照運動員的成長軌跡來說,她留在成年男子組的競賽中,就算不是頂尖,也會是極具競爭力的好手;試想,如果不是真的性別認同讓她決心「忠於自己」,單純只為了成績和獎牌,誰會想要選擇跨性別如此充滿挫折與艱辛的一條道路?

這就更幹話了,是好手怎麼不去男子組競爭啊?這麼愛運動愛競爭,為什麼不去更競爭的場域?不就是女的好欺負嗎?跨性別的挫折與艱辛是其他女人造成的嗎?一個完全不受影響的生理男好意思講這種幹話???
立即下載
不吐不快
2 years ago
上述這兩大類的爭議不但涉及了先天的生理性別指定(sex assignment)還有後天的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即便是看來相對單純的生理性別,卻也須經過醫師的人為「判定」過程──既然是判定,它必然會挾帶著社會意識形態的判準。

又拿雙性人來救援要不要臉?
不吐不快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至於跨性別女性者,由於大多都是在青春期性成熟之後的性別認同轉變,使其不論降低睪固酮濃度與否,都已具有先天生理男性的優勢。但在運動場域中,不管生理性或是社會性性別的難題,至今解題的方式都僅有降低睪固酮濃度一途。

自己都說了有先天優勢,降低了然後呢?已經存在的肌肉骨骼會忽然消失嗎?你變魔術啊???
不吐不快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這看似合理的建議,卻也不盡完善。畢竟,如此一來,也有可能相當於宣判跨性別與DSD者在精英運動的末日。這些運動能力多數落在「女人以上、男人未滿」的人,在公開組中很難具有競爭力。

公開組不盡完善不可以實施,但你自己都承認睪固酮濃度難以信任,那為什麼就是選女子組,為什麼就是要柿子挑軟的吃?WHY???
不吐不快
2 years ago
現代運動分類遇上後現代性別議題,尚難有完美答案,但至少要開始不停對話

不停對話就是寫這種連篇幹話真的是很好意思
不吐不快
2 years ago
相較於DSD者,不乏有人認為跨性別女性運動員是在成績較低的競賽組別中脫穎而出的一種「選擇策略」。但是如果有人真的如此迫切地想要贏,而不惜付出跨性別如此高的生理與心理的代價,我總是不禁長嘆一聲以對:「那就讓她們去這樣贏吧!」

嘆三小嘆,慷他人之慨真的很好意思說話這麽大聲
現在不術不藥哪來的鬼代價
什麼我以為報導者有比較正常一點的說……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