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zie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latest #14
suzie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月底月初遇到連假是這樣的,今天早上開會時我報告要做的事是ABC,實際上做的事則是CDEFGH⋯⋯ 🤣
suzie
2 years ago
#書摘
suzie 分享
2 years ago
一份以三萬名公務人員為對象的研究報告顯示,在組織內地位最低的人,跟地位高且負責重要職務的人相比,死亡率高了兩倍。在人類以外的其他生物也可以看到這個現象,有研究就發現,棲息於肯亞熱帶草原的狒狒,工作量較少的個體,壓力賀爾蒙的量較多。看來工作負擔低,心情未必比較輕鬆快樂。
為什麼有人因為高負荷的工作而弄壞身體,有人卻因為工作多而獲得幸福呢?原因何在?
立即下載
suzie 分享
2 years ago
依據瑞士巴塞爾大學分析三萬三千五百筆年收入資料的結果顯示,大部分人加薪之後,幸福度會大幅提升,幸福感會持續上升約一年。然而,加薪可得到的效果只能維持一年,一年後幸福度便開始急速下降,過了三年後幸福度又會回到原本的水準。從薪資可以得到的喜悅真的很短命。
suzie 分享
2 years ago
獵人頭公司在訪談中就提到,會對新公司提出「業績是怎麼估算的?」「工作具有多少自主權?」這類疑問的求職者少之又少。他們是覺得自己已經取得充分的資訊了,還是以為自己選的道路正確無誤呢?我們無從知曉。但很多人在選擇適合的工作這件人生大事上,出乎意料地似乎無法將眼光放得寬遠。
suzie 分享
2 years ago
把興趣當飯吃,幸福度不會上升,向錢看又沒效率,就連專家的判斷也不準的話,我們應該要依據什麼樣的基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作呢?真正能豐富人生的工作在哪裡呢?
為了尋找問題的解答,在第二章我們將一一探討尋找適合的工作時失敗的原因,以及適合的工作的必要條件。這些是克服找工作時會遇到的問題,正確拓展未來可能性的重要步驟。
suzie 分享
2 years ago
史丹佛大學仔細回顧兩百二十八份文獻的統合分析研究顯示,賞罰不分明的公司,員工的死亡率和精神疾病發作的機率都比較高。
另一個與賞罰分明同樣重要的是,任務的明確性。不知道自己負責的工作該怎麼進行、沒辦法掌握任務應該要做到什麼程度,在這樣的狀況下,即使再怎麼喜歡這份工作,恐怕也很難有幹勁。
suzie 分享
2 years ago
當職場上有要好的朋友,工作幹勁會提升七倍,工作速度也會跟著提高。
這些數據讓人大感驚訝,薪資的多寡和工作的快樂度之間沒有關係,在公司有好朋友卻能讓人生感到幸福是千真萬確的。
suzie
2 years ago
———
suzie
2 years ago
昨天開始看這本了
https://images.plurk.com/6ihBPDdLfVtKH5yMxTiWvR.jpg https://images.plurk.com/6vCtXn7GgTtkiJf6GnhbcW.jpg
suzie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促進型跟防禦型的簡介、測驗以及適合的職業。
https://images.plurk.com/1j2fo4BXsSsKPVpZ3c2YXd.jpg https://images.plurk.com/5bRzEElw2fN0NQwmawyXdz.jpg https://images.plurk.com/4JbuX6t2Tml7wUIJaP25bW.png https://images.plurk.com/64qfJofk73ZC4nHMUcx7Sz.png
suzie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其實我測出來是促進型31,防禦型29⋯⋯ 🤣

但看到「一般認為兩者不會有太大的差異,但結果發現差異極大。收到符合自己焦點類型指示的人,準時提交報告的比例跟不符合焦點類型的人相比,高出了五○%」這段話的時候,我突然想到,平常寫文案或電子報卡住,我都是跟自己說:「我知道你覺得很難寫、覺得自己寫很爛,但沒關係,你不要卡在這邊,反正主管會先看過,也會修改才發出去,你就先寫出來,讓他有時間改,然後你再看他怎麼改的。」(寫文案時的我是防禦型XD)
suzie
2 years ago
看完了。
《換個工作,更好嗎?》的作者是日本人,但書中有提到幾次台灣的就業環境或是相關統計資料,滿意外的,不知道是日文就這樣寫,還是翻譯跟編輯有特地在地化?
這本書主打用大量研究數據歸納求職步驟、用科學方法找到能讓自己更幸福的工作,但我看完《人慈》後對「研究數據」都有點半信半疑XDDD 加上它已經經過統計了嘛,我在看的時候就會有點疑惑:原始資料來源可靠嗎?如果換個人、換個角度分析,會不會有不一樣的解讀?
但撇開這些,我其實滿喜歡這本書的,也會想推薦給對職涯規劃感到迷惘的朋友。
書裡針對常見的求職迷思,一步一步拆解、分析的思考方式很有條理,我邊看邊覺得好像可以看到作者腦中的樹狀圖XD 如果求職目標跟本書一致(想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很可以當作決策SOP參考~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