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閱讀筆記 歐洲中世紀圍城戰Siege Warfare Operations Manual
latest #42
緩慢更新,記多少算多少w
圍城戰目的

攻方:
1.透過外交或威脅等非暴力手段促使對方投降
2. 長期圍城,迫使對方因為物資匱乏而投降
3. 暴力行動奪下堡壘

守方:
1.和平投降並受到尊敬對待
2.毅力勝過對方,迫使攻城軍隊放棄
3.救援部隊前來救援
4.逐一打敗敵人的所有攻擊行動,最終獲得直接的軍事勝利
攻城戰曠日廢時,目標可能會在這些選像之間轉換
立即下載
對守軍來說,最好的出擊時機(積極防衛),是在攻城方剛抵達戰場、尚未建立實質攻城防線實。

就像漫畫在對方還沒喊完招式名稱就先出手的那種感覺吧

守備方閃電出擊,瞄準小目標,如部分營地或珍貴的攻城器械(ex. 放火燒毀攻城錘),可以對攻城方造成很大威脅。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地理位置優勢

堡壘海拔高而易守難攻(往下防守比往上攻擊容易)
地形限制敵方前進路線(崎嶇難行的山脊、陡坡、河川……沼澤地、多岩地形,人工湖泊、海洋(可帶來資源、迎接後援,雖然攻城方遲早會封鎖海路);堡壘坐落在厚厚的岩層上能防止敵軍挖地道攻入)
雖然堡壘位置都在這麼奇怪的地方XD 但卻難以被忽視,因為如果敵軍只是路過不管的話,堡壘(統治者、守備部隊)就會繼續對後方軍隊造成威脅,挑戰敵軍的聯絡線和對周邊領土的控制。

所以雖然很討厭的感覺但還是得想辦法打下來XD
護城河也能阻止敵方挖地道。

無水護城河(壕溝、乾溝),在溝邊溝底安插削尖的木棒等等。
外牆、幕牆(純防禦,無結構性用途)

好幕牆要點👍:厚實堅固(防砲彈、攻城錘等)、高(防梯子攀越)、容易防守(守備軍可以從牆頂或牆上的孔洞攻擊)、出入點少(好防守)
典型城牆數據:高10~20公尺,厚4.5~6公尺
城垛、突堞(常見於法國城堡),提供守軍躲藏和攻擊的地方

突堞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感覺真棒!(?
幕牆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塔樓/瞭望樓/稜堡等,讓守軍可以沿著幕牆縱射,攻方無處可躲;也能在攻方登上城垛後形成封鎖點,守軍讓木地板塌陷,使攻方無法通過塔樓到相連的城牆。
城門

幕牆最重要的防禦區。防禦:升降橋,吊閘+門(需要攻城錘或火攻);城門旁的主樓會有很多射孔;入口上方有突堞(可以丟石頭、倒熱油,或倒水熄滅下方的火)

有時城門兩側會有高聳的瞭望樓,戒備森嚴。

但城門不會是城堡唯一的出入口,會有邊門和突擊口。

邊門和突擊口通常受到隱藏(水道和城堡底下的洞穴可能形成天然出入口,需要隱藏),不容易被發現(除非有叛徒洩密w),可以讓守軍迅速到城外突擊再迅速撤回牆內。
感覺好多細節好有趣 可以發想很多情節
Lord of the Rings- Gimli and Aragorn securing the He...這段就是邊門的應用吧!(影片畫質好差XDDD
牆越多重就對攻方越麻煩w 為了發揮最大防禦效果,內牆通常比外牆高,讓內牆守軍可以在敵人攀爬外牆時攻擊敵人。

內牆環繞的「內庭」,是守軍的獵殺區,攻方如果被困在這裡會很慘w
內庭充滿木建築,因此城堡怕火攻,且在被圍城的情況下通常會水源短缺。

1136年,the siege of Exeter,城堡被圍了三個月,導致守軍被迫拿葡萄酒來滅火,因為水太珍貴了XDDDD

The Medieval Castle
這故事也太令酒鬼悲傷了吧XDDD
因此塔樓頂的集雨系統也很重要!

如果沒下雨,攻方把重要水源引走或在水源下毒,那城堡可能不出幾天就會被攻陷。
堡壘內部被攻陷後,衛兵和大人物會撤退到主樓/內堡,策畫最後的反擊或投降事宜,或從密道逃走。
今天先到這邊ˊˇˋ
戰爭通常在夏季,避免影響到播種和收割。若戰事拖延歷經秋冬,資源短缺、糧食配給微薄,導致人員消瘦、士氣低落。

戰爭非常花錢。

封建制下的封臣或騎士一年所需對領主提供的軍事服務有天數限制,通常是四十天,但也有少至二十,多至九十的例子。

天數超出限制的話,領主就得自掏腰包或由國庫支出了。

後援人力:木匠、製繩工、石匠、廚師、鐵匠、礦工。

物資:生皮、繩索、獸脂、皮革、煤炭、箭鏃;帳篷、蠟燭、糧秣……
中世紀歐洲騎士精神盛行之後,攻城將領會呼籲反抗的堡壘投降。

堡壘指揮官可以要求停戰,找長官釐清投降的談判條件。

但無奈中世紀溝通聯繫效率不高,指揮官基本上還是得靠自己判斷,也有因為聯繫不上國王,在沒有指令也沒有後援部隊的情況下守軍投降,讓遠方的國王很生氣的情況w
鐵石心腸的統治者可能在被圍城的時候,將無戰鬥能力、對資源造成不必要消耗的人逐出堡壘,導致平民男女老少因被敵軍發現或飢餓不堪而死在城牆和攻城防線之間。

(感覺被踢出城的平民也很適合寫故事
OzaSiK: 喔喔是Shadiversity!感謝~
攻城戰會嚴重消耗當地人口的糧食,貓、狗、老鼠,甚至水煮皮革都會出現在菜單上。如果攻城戰發生在氣候條件艱辛、天然資源困乏的地區,攻城方也可能飽受飢餓之苦。

攻城戰要有效率,必須建立攻城防線,切斷堡壘與外界的聯繫。

最基本的攻城防線是環繞堡壘的壕溝,以木樁加強;雄偉的攻城防線有石牆、木廊道和城垛、木製高塔——如堡壘幕牆的翻版。守方眼見自己被漸漸築起的牆包圍,可能會提早主動出擊,企圖破壞工程。

羅馬人通常喜歡建造兩條平行的攻城防線,裡面、靠近敵軍城堡的防線被稱為環繞線。

環繞線前方的地帶會製入各種障礙物和陷阱,阻礙守軍出城攻擊。

平行防線的第二條,是對外的防線,稱反環繞線,有錢有閒有必要才會築。
中世紀攻城將領比較不喜歡建築攻城防線,而是會在圍攻城堡附近建一個暫時堡壘或高塔,或佔據教堂,與被圍攻城堡建立主導權。

好奇特的行為
被圍攻的城鎮與守備部隊不一定有忠誠心,如果領主總是欺壓百姓的話,更容易出現背叛,透露秘密出入口、守備薄弱處或在約定時間打開某扇門。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痢疾、霍亂、寒傷,是攻城戰三大疾病,爆發速度快,流行起來造成的傷亡可能比戰鬥造成的還要多。

攻城軍隊把腐敗、受感染的屍體丟入城內,相當於早期社會的生化戰。(有名的例子是蒙古軍隊和黑死病。)

攻城雙方可能因為缺乏新鮮蔬果而罹患壞血病。

如果行軍到熱帶,可能面臨瘧疾、腸胃寄生蟲和砂眼。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主動攻擊

迅猛是優勢。羅馬人傾向快速登梯,把士兵往堡壘送。

要攻入堡壘有三種選擇:

直接攻進(靠詐術或叛徒取得入城途徑 / 攻破城門 / 使用砲兵或開鑿地基破壞城牆)

往下攻(挖掘坑道)

往上攻(攻城梯、攻城塔、土木堤防(古代較常見))
https://images.plurk.com/36RfuuXt5Ce6twQENvMxuT.jpg via

東哥德人圍攻羅馬,羅馬士兵朝敵人丟擲石藝品。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破壞城牆

攻城錘、鑽洞用器械、鉤爪形武器(扯下石構造或吊閘框架),攻城弩、投石機等砲火形武器。

攻城武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無法向邦國或領主商借的話,只能花幾個星情在攻城現場製造,耗時費錢,操作需要大量人力。

14世紀火藥問世後,砲火形武器也出現變革。
開鑿地基

以移動式遮蔽物掩護,直接前往,或從攻城防線挖一條以木板覆蓋的壕溝作通道前往城牆,撬開支撐結構的石塊,或挖掘下方的土壤。

一邊挖一邊使用木頭支架支撐上方的城牆,時機成熟時便在支架周圍放火。木架全部燒毀時,城牆就會倒塌。
挖掘坑道

向下攻。與開鑿地基一樣,從攻城防線挖一道礦井(翻譯問題??為什麼是礦井?),挖過城牆下方,放火燒掉木支架導致城牆倒塌。

如果堡壘坐落於岩塊上或有龐大的水域防禦設施就行不通。
攀登城牆

危險:守軍從上方投擲攻擊、推倒梯子

助益:地面部隊協助以砲火掩護,攻擊牆上守軍。
攻城錘

如何在重量、威力、時間和保護(操作團隊)功能之間取得平衡是建造者和使用者的主要挑戰。

類型:

手抬型
陽春,可短時間內大量部署。削尖的木樁,有些錘頭以金屬製公羊頭形飾物加固。受限於木樁大小與人力,僅用於破壞木造結構或薄石牆。

改良型增加木製框架,框架主要分成A形及方框形,方框架鍊條錨定點較大,也較易受敵軍箭彈擊中。

龜甲攻城錘(ram tortoise)
有輪子和防護遮棚。棚車式遮板通常是以柳條或樹枝編成格柵,披覆防火的生獸皮或塗覆厚層黏土。
攻城錘的有效部署

理想目標:城牆較薄處、兩道牆面相接形成的尖角,或已遭毀損的城牆。

對準黏接石塊的灰泥,而非石塊。

目的為擊出士兵能通過的缺口,非撞倒整座牆。

因此攻城錘的高度設置很重要,太低會對上城牆最厚的部分,太高士兵不好攀爬通過缺口。

為了準確部署、克服崎嶇地形,往往會築一道輔助攻擊的斜坡。就位後放置擋輪,牢牢固定,防止因後座力回彈。

錘樁通常指向斜上方,也可能與地面平行,但絕不可能指向斜下方。
攻城錘木錘樁:整根硬木樹幹,如橡木、梣木。只要能找到優良木材,交給工匠一至三天就造出攻城錘。

部件分批運送至目的地組裝,若指揮官認為短期無法攻下堡壘便會容許挪用幾天,建造攻城錘;亦可能在當地從無到有現做現用。

(感覺「找到錘樁所需的關鍵木材」可以是故事裡的難題/任務?如果戰場在土地貧瘠的地方,難度就更高)

西元前37年羅馬軍隊圍攻耶路撒冷,花了兩周時間才擊穿部分城牆造成缺口。

攻城錘在戰術運用上涉及掩護兵力和工程器械的部屬調度,才能壓制城垛上守軍的反擊,攻城錘於是成為戰術核心。

攻城錘從希臘羅馬時代到中世紀末期依然為人所用,樣式相差無幾;直到十四世紀火炮興起才被淘汰。
破城鑽

https://imgs.plurk.com/QBm/aU8/SgNMV7hITYvyaltLQsEpZcefyXS_lg.jpg

(好酷,從沒見過@ @)

主要攻擊木造或磚砌要塞,因此在西歐戰事不常出現,南歐和中東較常見。

藉由穿出成排的孔洞,在洞中填塞浸過硫磺獲瀝青的易燃木桿,再點燃木桿以破壞城牆結構。
攻城錘對策:

鋪墊(緩衝,保護城牆)
繩套或爪鉤(套住/夾住攻城錘後,由城牆上的守軍合力向上拉,將攻城錘和「龜甲」掀翻,或牽制攻城錘)
沉重的木柱或石柱(木柱以鐵鍊由牆上凌空吊放在攻城錘上方,在攻城錘準備要運作時鬆開鐵鍊,砸毀攻城錘頭上的突出角材)
修築新牆(拆毀城內屋宅,在遭破壞的城牆內側修築新牆,如此敵軍攻入破口時即會遭到守軍圍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