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

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
榮格的集體潛意識......
https://images.plurk.com/36JeVr6LuFNk2fIBAglOH7.gif
(GIF流量注意)
latest #15
這些對你而言,太難理解了嗎?
那「我們」換些基本點的,

鮑亞士的文化相對論、
夏皮爾-霍夫假說、
馬凌諾斯基的功能論......
濡化?涵化?同化?

也不行?

男性?女性?他?她?

噢天——
立即下載
你搖頭晃腦的,完全就是個不識字的娃兒翻著繪本,

一頁又一頁、
一頁又一頁、

無論是畫面還是文字,竟沒一個是你能理解的,
它們全部在你腦中交會在一起,雜亂無章,弄得你昏頭轉向。

顯然你在消化資訊上的速度遠遠不及另一個你,
你最後僅能理解「Ich」和「I」指的是相同的東西——我。

你故障了。
這個「我」是破碎的,
有好幾處被硬生割裂、挖空,
讓你無法受到「我」完整的教育與保護,
也讓你更像張任何人都能在其上作畫的白紙,可以隨意染上自己想要的顏色,

太糟了,
太糟了,

真是太糟了。
理解能力的缺乏,和殘缺的「我」無法令你走在應該事先鋪好的道路上,反而讓你迷路了,

彷彿故事書中一腳踏入森林的孩童,找不到回家的路,也能脫離「父親」的掌控。

於是茫然的你默默拿起蠟筆,
在名為「厄祿爾」的白紙上,
畫上了一筆不屬於「我」的色彩。

你有了自我(Ich)。
🐑————綿羊之線————🐑
註:
噗首標題的「Ich」除了是德文的「我」以外,也是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學中本我、自我、超我三個其中的「自我」的德文(看維基百科來的,如果有誤可以直接跟我說

另外,這篇也稍微提到一點點小羊本體的職業——也就是人類學家。鮑亞士的「文化相對論」、「夏皮爾-霍夫假說」(即「語言相對論」)、馬凌諾斯基的「功能論」都是人類學的學說,「涵化」、「濡化」、「同化」更是入門單詞,希望透過這種入門的理論和單詞,帶到小羊記憶缺失上產生的喪失專業問題

最後,文中的「我們」象徵的是「本體的潛意識與小羊的個人意識混合、同時發作」,之後的文章也會出現這樣的用法;「父親」的部分,有引用佛洛伊德心理學中對於父親形象的解釋,這裡借指本體的思想及價值觀(畢竟本體對克隆體也算是種父親),但小羊能不能真正有自我,就看後續造化了
🐑————綿羊之線————🐑
啊,文中提到的幾個學說論述,個人覺得除了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比較難懂以外,另外幾個都還算好懂!有興趣可以去查查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