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迷離夜蘇活的小想法(有捏)
latest #12
看到有些人覺得後期男性鬼影用太多,覺得很俗爛不恐怖,但那正是電影的女性議題的必然結論,因為女主角對男性產生不安後,那時她還不知道男性鬼影是鬼魂作祟(求救),因此在敘事上,男性鬼影成了女性對男性的恐懼的具象化,那當然是大街小巷都有,而且不是來自過去,而是現在、當下、馬上就非得面對不可的恐怖感。
但這樣的安排正是巧妙之處,將男性鬼魂求救的訊息隱藏在性別議題之下,那是條紅鯡魚,當觀眾在女主角的視角,會自然因為身為女性的恐懼,將男性鬼影視為威脅,其真實目的是隱瞞大量恩客被殺害,還有珊蒂尚在人世的訊息。
有些人可能覺得本片的性別議題老調重彈,但本片原本就不需要在性別議題開創出新意,這是類型電影,要開創的是哥德類型的新意,而且也確實做到了。況且本片在性別上的平衡感很好(當然還是有不精緻的地方,但這是類型電影耶!),女主角在最後根本活在對父權的恐懼中,但把父權的庇佑撕掉,就發現那些男人根本弱到不行,可憐兮兮,最後珊蒂打開門,光輝照耀進來,照出那些男性鬼魂的真正的臉,曝露出他們的軟弱無能,根本沒什麼可怕的,光是這一點,就已經比控訴父權多做這麼一些了。
立即下載
但這並非同情男性。在揭發珊蒂殺人後,如果觀眾同情男性,那性別議題就會崩壞;透過「鬼影」,敘事將恐懼的對象限制在「父權」這個「鬼影」裡,並在最後把父權從男人身上剝下來。男人在父權的庇佑下能做壞事,但沒有父權的庇佑,男人就是suck,轉眼間,男人什麼的根本不再重要了,敘事重心又回到女主角跟珊蒂上。男人就是可割可棄的,因此平衡感還是非常好。
雖然最後大火那段是有蠻多值得吐槽的地方,像是不要誤導觀眾對火場的印象好嗎,這段時間過去早就燒光了,哪裡還能在火場裡行動自如,或是女主角怎麼這麼神勇,剛剛那杯茶是怎樣,只會讓人肚子痛嗎,我想導演可能一開始就想要這一幕,無法割捨吧(爆),但前面如夢似幻的畫面很好地彌補了這個問題——這故事允許超現實的場景——女主角在樓梯上逃亡會這麼華麗,可能也是一種彌補。看到有人說根本B級片,我覺得沒錯,但沒必要把B級片當成貶意,再說一次,這是類型電影。
其實我也蠻希望有更多討論放在類型公式上,跟古典哥德電影的對照,這部片明明在這個層面上處理得很有趣,只討論到性別議題真的太可惜了啦!
末/柏德柏德
2 years ago
在男人的鬼魂們見光死之後,劇情馬上把重點擺在艾莉跟珊蒂的互動上,我覺得銜接超棒的,而且艾莉給珊蒂的擁抱很好地總結了不只是她對珊蒂的理解,不只是因為透過夢境看到珊蒂的遭遇,也因為艾莉到倫敦這期間的種種遭遇,所以那個擁抱跟那聲「I know」(希望沒記錯)顯得格外深刻QQ
loverevo: 真的!那個擁抱跟和解有一種「終於」的感覺。
而且我自己的看法是,那個交心看來舉重若輕,其實是經過安排的,故事的最後如果重心回到艾莉跟珊蒂的內在關聯上,就要降低男性的影響力,將敘事還給女性自身,因此在此之前必須驅除男性的魅影,從艾莉的角度,是看到鬼影的真面目根本不足為懼,從珊蒂的角度則是從男人所說的「這是你想要的」中解脫,意識到「這不是我想要的」,從男人的惡質後續影響中解放出來。所以火場的場景,將父權架構移除到世界觀以外,性別也被中性化,交心也隨之純粹;雖然火場真的讓人很想吐槽,但這個設計很漂亮啊!XD
末/柏德柏德
2 years ago
沒錯沒錯,珊蒂終於說出那句「這不是我想要的」也很棒,是經過前面一大串的鋪陳(過去跟現實的劇情線都是)跟堆疊,才終於迎來這一幕,也讓那一幕的情緒是滿的
而且火場那段的歌超棒!
我聽了原曲,才驚覺那種黑暗的魅力原來不是電影製造出來的效果而是原曲就如此!XD
末/柏德柏德
2 years ago
對XD 前面那段超驚悚的提琴高音竟然是原曲的
然後歌詞竟然超深情
60年代的歌超前衛!!!
loverevo: 看來珊蒂說的沒錯,那誰的音樂是比較好X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