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𝐖◩ Goblin Mode aime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電影 #臺灣 #家庭議題 #母女議題 #女性導演

【美國女孩】

https://www.limedia.tw/wp-content/uploads/2021/10/%E5%B0%81%E9%9D%A2%E5%9C%96-2021-10-26T181847.824-1200x800.jpg

關於家庭或者關於某種另闢蹊徑的討論先收在之後,我一定要說,為什麼金馬獎不頒給那隻馬一個最佳動物演員獎!你金馬獎耶!頒給那隻馬!立刻!現在!(到底

然後電影現正熱映中!如果這周末需要找部好哭的電影哭一場,又拿家庭這個主題很沒輒每看必哭的,快去!哭完超紓壓!(而且幾乎整個電影院都是抽衛生紙和吸鼻子的聲音XDDDDDDDDDD)

但我長大了,這次沒哭這麼慘,口罩只濕了一半(喂
◪𝐖◩ Goblin Mode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從金馬影展開始,一直覺得美國女孩是很需要特別獨立出來寫觀後和推薦的,不論是他恰到好處的情感,或者對台北一隅的特別視角,阮鳳儀在電影裡返照自己的過往和記憶時,毫不煽情的處理只保留了真實和溫度實在難能可貴。

我一直覺得女性導演在拍電影的時候有種韻味,很難說是溫柔或者是嗆辣或者是犀利,但在看電影的時候就會有種:啊,這個導演是女性的感受,尤其是在拍女性的角度和情緒時,那種瞬間抓得之準確很多時候是多數男性導演可能無法catch到的點。

很有可能我真的很偏好女角這件事吧XD!

如果對於台灣普遍討論家庭的電影感到疲乏的話,真的可以試試《美國女孩》,約莫是一個一分糖的程度,細緻典雅溫潤的作品。(尤其對比了我稍後看的《鈦》Whoooo~)

我實在很擔心太推薦會讓人期待太高然後回頭和我抱怨不好看,可是他對我來說真的很好看!
◪𝐖◩ Goblin Mode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但我想最觸動我的還是母親病後的表現,這和我媽如出一轍,天曉得那段時間我簡直就是被我媽動不動就說自己要死、動不動就交代後事,如果不順她的意就開始歇斯底里逼到幾近崩潰。有時候這種人生的畫面實在很難抽離開,但透過幾乎一模一樣的表現,用不同的角度去觀照時,好像有些困惑就能理解了。

我實在無法很矯情地就說正因為相愛所以恐懼失去之類的話,在太多層面上仍然不同,畢竟這是家務事,多的是難解的結,但很起碼地看見了一些過去沒看見的,未曾想過的面向。

然後導演用馬來隱喻的那一段實在經典,我好喜歡,真的好喜歡,這部電影裡每一個段落的收尾都是那樣的乖巧,可是在溫順的微笑底下卻帶著某種狡黠

順道一提,討論疫情/疾病對人的影響就讓我想到我好像還沒看完我先前預定的幾本書orz

下收幾個我自己很喜歡的影評(我就是沒辦法寫成這樣XD)
白色豆腐蛋糕電影日記: 青春是憂傷的,像是一場下太大的雨,壯觀美麗,卻終究會讓人狼狽;家的幸福來自於無所事事,沉默的像是被按下靜音鍵,聽見每件物品的移動聲音,讓不在的人好像一直都在。

一頁華爾滋: 大人責備孩子的「不懂事」三個字,涵蓋了大人的無能為力以及孩子的滿腹委屈;偏偏事實是,她心知肚明父母早已做到極限,那份愛,那份呵護,好不容易換得一句「就算窮到脫褲,也會把妳送回美國」。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