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咖啡閒聊2021-11-18要說接觸身心靈目前讓我覺得對應當今社會問題最有感的就是脫離”受害者情節”。

雖然我自己是屬於哪種年滿十八後就決定不將自己身上發生的任何事歸咎於父母或者任何人的人, 既然我已經成人, 我就不會繼續再讓一切家庭問題影響我。

但我發現能否從受害者情節走出來, 決定一個人一生的生活品質。

另外一個我發現的事情就是, 當一個人無法從受害者情節走出來時, 他對於他所在的社交圈中, 就永遠是扮演著”能量吸血鬼”的角色。
latest #173
就我觀察到的大部分成年後接觸的人, 內心都有一塊空洞, 那個空洞是什麼如何而來我不得而知, 但我觀察到大部分人為這樣的空洞所苦。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身上有這樣一個空洞的存在, 有些人看到了卻選擇逃避, 有些人拼命向外求些什麼想要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而不自知。
在我看來身心靈論述中有關於這種”匱乏感”從何而來, 又該如何跟自己心中的這塊黑洞相處的最完整的詞彙。
立即下載
我之前對這件事情並沒有一個很完整的觀察, 但最近有種想通了的感覺。
在表現出自己”比較慘” “比較可憐”的話語說出口時
其實是無形的對聽者說”你們都要同情我不然你們就是壞人”
說老實話我之前是一直很吃這套的
但今年發生一些事情才讓我對這個情境有更深的觀察
香媞 Chanti
2 years ago
真的是很少人會脫離受害者情結。
畢竟在這種境況之中,不需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永遠是旁人擦屁股,不過這種狀況也會造成惡性循環,越來越少人會願意往來,然後加深受害者情結,抓到機會就怨天怨地怨他人。
byztarot: 我最近也在想這個位子是不是坐起來太舒服太吸引人了。
香媞 Chanti
2 years ago
po_shua: 對身處在這種境況的人來說的確是,除非再也沒有人伸手幫忙,不然很難自覺脫離。
主要讓我對這件事情改觀有一個事件
那個事件噗浪好友圈的人都已經聽說過了
很簡單的說 我有一個目前已經斷絕關係的友人
她有一個習慣是
當她覺得自己很可憐 自己是受害者時
不幫助她的人會被她貼上一個”壞人”的標籤

久而久之, 不能體諒他的處境減免房租的房東, 成了壞房東
不能體諒他的處境的政府, 成了壞政府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這由我口中講出來當然很多人會心想”怎麼會有這麼滑稽的人?”
但其實這樣的人應該很多
“不同情我的處境的人 就是壞人”

有這種想法的人實在太多並且有這樣的想法太容易
他成了一個很容易扣在別人身上的帽子 ---沒有同理心

但這帽子我從小被我娘扣到大早就免疫 大概是要能馬上讀心術知道她想要什麼並馬上幫他處理好的人才能到達她”有同理心”的標準
byztarot: 是這樣嗎?我沒有太多成功處理這類案例的經驗
總之那個朋友最後我不知道用了什麼心理小劇場說服自己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她積欠我介紹給她打工的朋友的薪水長達半年
這個事件讓我學到的觀察是”當一個人注意力都在自己所遭受到的不公上時, 她其實沒有餘力去設想其他人- 尤其是與他立場相左或利益衝突者受到什麼不公”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因為與她立場相左的人若是遭受到同等或者更多的不公, 那麽她自己本身的”受害者立場”便會瓦解
chihiro1923
2 years ago
就 巨嬰
這事件剛發生時我很不解
一個口口聲聲討厭資方維護勞權的人
怎麼能夠又不跟勞方簽約又不付薪水?
這種嘴巴上的正義與實際行為完全相反的雙標行為
怎麼會在一個智商正常的人身上看到?
seayun: 對, 後來發現很多把自己投射在受害者的人,
他們其實沒有精力或注意力去考慮其他人的立場
反而可能更容易成為加害者
https://images.plurk.com/6iALNsASeZCZczWeqBs0s.png https://images.plurk.com/4cPhIkV8TLYkw9W6PDMxrC.png https://images.plurk.com/74HpR4shNnarYzdzzVcA60.png https://images.plurk.com/d4fVvZmiv7ZqKC9DQDXOV.png https://images.plurk.com/3wnDvXQRpHjns9bIPFJ9cd.png https://images.plurk.com/4LRiTIHSSMGAqZMckFsFTB.png https://images.plurk.com/17mSF5mHMAhaRzm4nPE11w.png https://images.plurk.com/75nO87V3Kxb8fsmRWuhJHS.png
最近買了一本家暴受虐者的自傳漫畫,是真的會漸漸變成加害者的樣子甚至變成暴力連鎖自己也去傷人
同時在要求別人對自己同理的同時,這些人有時候也會因為我很慘而喪失對別人的同理心
nannnnka: 哇這漫畫叫什麼啊怎麼這麼寫實需要推坑~
焰影
2 years ago
對是這本,google圖書上最便宜(rofl)
太好了我的google credit 又有地方花了 (Русский)
我覺得我從小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會反射動作想
“沒有生在非洲挨餓要走兩個小時的路程才能打水喝的我非常幸運”
大概這種習慣讓我與受害者情節幾乎無緣
把比較對象放大到世界總人口 馬上就知道自己有多幸運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我一點也不吃這套所以毫無困擾
quelquepart: 我超吃這套 這幾年真是學到不少 驚人
因為東聯人在討拍瞬間就會有自己在討拍的自覺
所以我長大到現在不太需要處理這些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這種情緒勒索對我作用是零分 用多了還會倒扣
香媞 Chanti
2 years ago
而且這種是其中一種受害者情結,另一種是會把錯歸咎在自己身上,所以這兩種受害者相遇的時候就很契合(?
quelquepart: 我們身邊好像真的沒有人用這招
大家自覺都太強了
不然就是自爛到一個極限覺得自己沒有討拍的價值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對這些人來說旁邊的人不是壞人就是總有一天會變成壞人
就, 爛命一條<-不要這麼有自覺好嗎?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那一開始就當最壞的那個人就好 乾脆省事不囉嗦
quelquepart: 所以現在學到了
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知道我是壞人就自己閃遠一點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對一般人來說也是要有當壞人的勇氣
很多人很容易被道德綁架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我從來不會拒絕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但我自己會判斷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別人的情緒基本上是沒辦法影響我的
與其要求全世界都有同理心
不如教導女人當個壞人
quelquepart: 神 - the 不沾鍋 (又多了一個名號)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每個人都有自保的能力跟自保的意識才是最重要的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就算你真的是全世界最可憐的人,請問旁人有什麼義務一定非救你不可
quelquepart: 我也只是想要在東聯人之外擁有不是在互相補彼此內心的那顆洞的友誼而已
但說真的很難找誒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先搞清楚意願跟義務
quelquepart: 有些人就覺得別人欠他們的
所以就⋯⋯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對腦袋不清楚的低能雙標仔就不用浪費時間了 當個邪惡反派超爽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但我必須承認我幾乎沒遇過跟我一樣天生就毫不在意情緒或道德勒索的人
quelquepart: 我啊(後天習得)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感謝不知道哪個祖先給的這個基因,省事省時又省心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我覺得從小就能看穿別人的心理操縱伎倆確實是到底要如何才能天生辦到⋯⋯
(這就是神跟凡人的不同之處)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野生動物的生存本能吧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避禍
妳的直覺太強大了wwww
還有一個身心靈的好用提點就是相信自己的直覺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對啊我毫不懷疑我的直覺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受害者是一種相對的狀態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不是因為你在某件事情上受害(或者只是自以為受害)你就有無敵星星穩站道德至高點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更何況講得殘酷一點,真正多方受害的人哪裡有時間整天找人該該該叫
真的 最後一點特別血淋淋⋯⋯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我自認時間跟同情心都很有限,顯然要花在我覺得值得或有意義的人身上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Done
雖然不知道附議對於進到釋憲流程的助益有多少
還是希望經過幾個假日可以讓附議達到門檻
代表有更多的人能正視目前的嚴重性
我已經不在台灣了影響有限
只能希望在台灣的人多努力了
東聯人?對不起我lag了,他是誰?
我覺得能一直站在被害者位置上的人應該是一直都能得逞所以才會這麼愛這個位置吧?老實說也許這是一直幸福也是不幸,因為身邊人還挺疼他的都會接受他的勒索,不幸的是他永遠不會成長。
至於那種要用受害者角色勒索整個社會的就別提了
= = 沒電話的人只能呼籲大家快點參加連署,讓女人免於被巨嬰勒索
乂爻㸚
2 years ago
受害者情結的人其實很常見,不過大多數可能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勒索行為,畢竟平日裡對受困的人給予一點援手是好的習俗,但反過來說,也就造成了有些人誤以為當自己的努力、困境、悲屈、痛苦應當得到『滿足他們標準的回饋』,然而社會公義從來不是為了滿足個人,這些人很容易把個人情感是否得到滿足與公義劃上等號、也不少人受到誤導以為無限度地關照受害者是一種道德。
Huntresz: 不能同意更多
luv_K: 沒看過這本書來看看

現在受害者情節是全球的趨勢了 同理一個人的困難不代表要讓對方予取予求 只是把整代人都寵壞而已
水磨qlilium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想到自己身上一件事、
我以為自己有自覺不會去做情緒勒索、結果有一次直接被說話對象講說請我不要討拍、我整個驚嚇到說不出話。
可能對方是曾經被勒索過的人、應對這種事情非常敏感、那次之後因為看到自己在討拍的醜態感被指出、整個很想逃離(治療)這種還隱藏著沒被發覺的受害者的情緒。
對台灣來說受害者情節+情緒勒索套餐已經是八點檔劇情的日常了
母親勒索女兒 同樣也勒索兒子 兒女又無法反抗 變成病態共生⋯⋯
無法改變別人 但至少可以檢討自己⋯⋯
qlilium: 對 我也覺得這樣的對話 拿去指責別人沒什麼用 (因為八成是惱羞或是聽不進去)
拿來檢查自己在一件議題上 為什麼是這種反應 是不是自己坐上了受害者的位置 是不是覺得自己的傷痛比別人重要 還滿有用的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因為最終來說 受害者情節對困在那個情境的當事人最沒好處
四周被勒索的人如果有自覺反倒隨時可以脫離(除非是家人)
luv_K: 謝謝推薦~
AntiaC: 東聯人你不認識 是我們二十年的朋友圈總稱
AntiaC: 你這樣說讓我想到一件事
公主有個法國同事情緒控管不佳在公司摔電腦大夥居然是去安慰他而不是覺得他情緒控管有問題 只能說澳洲人真的是太nice了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qlilium: 我不認為討拍本身有問題
討拍就是朋友間的情緒交換嘛 哪個人不找朋友吐苦水或是該該?
當然去找陌生人討拍就⋯⋯陌生人就沒有情緒給你勒索ㄚ所以是期望什麼

但我覺得如果一個人在友圈內只要出口必是在情緒索取
而鮮少付出情感勞動 我覺得是可以自我檢視一下
是不是其實在情感上過度依賴她人
乂爻㸚
2 years ago
嗯……台灣普遍有受害者情節這真的很難否認,畢竟我們的社會整體上還是讚揚『努力』的品德,有時候『努力』會比『有判斷力』更來得容易受到推崇。

我也是對討拍行為有點過敏的人,希望得到安撫是正常需求,但直接說出自己的需求才是健康的,想討拍直接說討拍就好、不要拐個彎用受苦受難的言詞暗示他人付出同情心,而被拒絕也請尊重被拒絕的權力,這樣就好。
Huntresz: 其實如果一直找外面討拍也無法解決的話 我認為需要與自己內在那個黑洞獨處 感受那個負相性 哭出來也好 與自己的傷口共處也好
身心靈的說法是”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
因為我觀察到的是 那個靠外界關注得來的填補 其實似乎是怎麼填也填不滿
今天討拍->得到安慰->心情回復的循環是正常的循環
但討拍->得到暫時性的安慰->無法回復->一直持續向外尋求協助->但一直沒有好轉或無法滿足的話, 表示向外求只是治標不治本吧???
我覺得有些人這輩子也就這樣過了
一輩子不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 活在悔恨與空虛之中也是滿常見的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就像我娘曾經財產被渣男掠奪 有PTSD
後來恐懼一直留在她內心中 但她沒有察覺 她沒有自覺的恐懼化成一種對四周人的財產無止境的掠奪的動力
也是典型的受害者變成加害者的案例
她必須要察覺自己真正要的不是別人的財產 而是治癒自己內心的恐懼 才有可能修復與家人的關係
沒有察覺的話一輩子也就這樣過了 但損失最重的還是自己
乂爻㸚
2 years ago
po_shua: 我大概能理解那個黑洞,對我來說那叫作自愛,愈是沒法愛自己的人愈會需要向周遭要索熱度來填補、而可以自愛的人反而是可以分享熱度給人的。而這種自愛也不是只愛自己,或者說,那是類似宗教家的情懷,我覺得自然界萬事萬物都是這樣的,偏偏身為人類卻難以達到那個境界。
Huntresz: 所以其實是要學習自己愛自己跟自己肯定自己才是治本
一直向外尋求肯定也好 外界的承認跟關注 最終來說無法真正解決自己內心的焦慮不安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這在不少跨性別的期望 “希望別人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看待自己”
本身就是個無法被達成的要求
他人怎麼看自己是他人的自由
硬是希望改變所有人對自己的看法
其實只是一種對她人的控制欲還有過度干涉
而一直要求外界改變 但不去改變自己的內心
結果就卡在求不得的痛苦的死循環
沒有人能強求別人的尊敬, 或是強求別人對自己有特定看法
某些特定立場的人就很想透過操縱他人思想去減輕自身的痛苦
而這世界沒有義務配合這些人的想像運轉
乂爻㸚
2 years ago
po_shua: 面對自我是很難堪的事,畢竟人總會有不完美的一面,要打從心底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很困難的,即使求得再多來自外來的肯定,也只是轉化成幻想的屏壁、讓自己覺得看不到自己不完美的那部份
對於跨性別我真的……沒法說出太多好話……老實說我不覺得他們的困擾有比較特別、他們的處境也沒有比較不幸,而他們卻又特愛強調這份『不幸』硬要把不幸做個高下之分企圖找個道德制高點圈地為王。那種愈是索求他人愛惜的人,愈是不值得珍惜,他們只是把愛、尊重、道德、公義當作是可以銬在奴隸身上的枷鎖而已
當然想要透過操縱別人讓世界配合自己運轉的人
本身會因為世界不可能配合自己運轉而痛苦並進而責怪這個世界
而他們沒有自覺的是造成自己的痛苦的是自己而不是這個世界
Huntresz: 跨性別也只是拿取了某些女權或左派論述而已 他們的世界觀倒是是滿一致的 也就是護家盟是什麼髒東西然後跟護家盟扯上關係的都好髒髒
我身為女性最後的結論是這種受害者論述對我根本就沒有好處
我只看到女性不斷的困在裡面不斷受傷害
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自己不能控制的東西上面是很危險的,以別人的眼光來當自己的快樂標準這真的基本上是痛苦的保證
確實被困在受害者情節的跨很多 不過被困在受害者情節的女性也不少
只要是企圖證明自己”比較不幸” 最後限制或傷害的都是自己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AntiaC: 真的 但是試圖各種花式冠名控制他人的人真的很多啊⋯⋯防不勝防
雖然他們自己造成自己最大的痛苦 但是被一直各種花式控制的只想好好生活的一般小市民如我也很困擾
所以很多社運團體的訴求 當合理的要求被滿足了之後
很快的這個運動就會偏向不可理喻的方向過去
除了社運人士本身想出名外
另外一個原因是身在自己身上的傷口是無法靠別人來填補的
但內心有傷口的人一直錯以為跟社會要到更多就能填平自己的傷口
其實不管要到多少 就算整個社會都配合他們配合好配合滿
那個傷痛還是會在那邊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又以我媽來舉例 她侵佔了家人一棟房子後
又想要另一棟
我們其他家人間的對話就是:

我:那棟本來就他的 幹嘛不給他?
家人:你確定她拿到了他就會滿足嗎?而不是繼續去要其他親戚的家產?

結論是就算給我娘十棟房子她也是無法滿足的 那個心中的天秤已經歪掉了
乂爻㸚
2 years ago
po_shua: 跨性別左膠現在在做的就是讓自己當上奴隸頭子,所以不管任何論述到他們手上,最後都會化為極權的工具拿來控制他們心中以為道德低地的其他群眾。心中的痛苦跟空洞,則藉由鞭打奴隸轉嫁掉同時哭訴著自己身上的痛苦比鞭刑更沉重
老實說這方面我還覺得正派宗教團體比左膠來得更有節操,至少他們鞭刑會用在自己身上,而且有好好地把自己內心的空洞寄託在神身上、而不是靠盃女性怎麼沒當成他們想要的聖母瑪利亞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Huntresz: 西方世界將神給殺死了以後 就不知道該以什麼為基準了
古典宗教的自律與謙虛確實是現代西方主流論述中已經遺失的美德
遺憾的是現代人連古希臘哲學都不願意去借鏡了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我個人將之定義為現代無神論者的傲慢
po_shua: 超多,多到寫了好多書變成一種很像一回事的學說,還開課教育大家哩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AntiaC: 真的是煩死到只能翻白眼了
po_shua: 我覺得現在是因為拋棄現實和邏輯,哲學無限上網凌駕一切的結果
AntiaC: 我覺得⋯⋯只是巨嬰而已
麻煩將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的那個洞⋯⋯
自己的洞自己補 別人也補不了自己那顆洞啊
受害者情節哪需要什麼哲學
那種覺得女人不給自己幹自己好可憐都是女人只看外表不看內涵結果自己也沒什麼內涵可嘴的魯男的想法也沒什麼哲學可言
就試圖情緒勒索的巨嬰而已
女人不給我幹<-自己的問題但要怪到別人頭上
都是女人只看臉不看內涵<-情緒道德勒索

這招大家都很會啦也不是左派SJW專利
連用哲學術語包裝的功夫都省了 多讚
那個哲學術語包裝只是用來自感良加上鄙視他人用的而已
我倒是滿想問認真覺得”希望每個人都能以自己期望的方式看待自己”
能說出這種話的傢伙
隔壁棚有個順異男魯蛇希望每個人都當他是幽默風趣又帥氣的alpha
怎麼不去先實現他們的願望?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會考慮到他人願望跟需求的人通常也就不太會無限度膨脹自己的願望跟需求了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就是自私又雙標而已
po_shua: 現在就是包裝紙厚到大家都忘了裡面是什麼東西😂還一堆人因為包裝很漂亮所以一直膜拜
quelquepart: 確實是這樣 而且自省能力會讓這些人及早認知問題癥結並向內進行修正
不過轉化焦點向內修的同時生活品質一定會改變 所以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收穫這是很公平的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有多少努力不一定能獲得同等收穫,人生本來就不公平,但完全不想努力只知道像巨嬰一樣躺在地上打滾怪罪全世界不照顧他的人就只能禮貌地請他自己鑽回媽媽肚裡從頭來過了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說不定下次可以當李嘉誠的孩子之類ㄉㄅ
人生本來就不公平 但現在就有一群人想要幻想的公平
算了我還是離有這種論述的人遠一點⋯⋯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讓我的耳根清淨一點 幹嘛自找麻煩⋯⋯
雖然想說點什麼但還是早點認知裝睡的人叫不醒好了
B M
2 years ago
應對情緒勒索
可以這樣回應

https://images.plurk.com/7FbZ58KCs2QalLoX88zEja.jpg
KannoYoko: 誒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這樣但有些人真的滿沈浸在那種被害者的劇情中的 有演的很開心的感覺
B M
2 years ago
po_shua:
的確
但也可以反過來想:
即然演的如此開心,又搖不醒的話,
就乾脆隔岸觀火,糾團圍觀
不也是種樂趣嗎?
KannoYoko: 是啊
多虧這噗幫助我整理我的思緒
☆紫月靈✨
2 years ago
幻想的公平呀.....

其實昨天看了這篇文,還覺得很有啟發,想要立志向上。
沒有生在非洲挨餓要走兩個小時的路程才能打水喝的我非常幸運

結果今天碰到倒楣事情,突破定損點,就開始黑化了.....
很多時候,我覺得不是能量吸血鬼的問題,就是真的倒楣?
一早機車壞掉,雖然是老車,遲早會壞一下
上班碰到奧客刁民,心情也遲早會壞一下
晚餐牽車破財,然後便當店的湯沒了,定損點突破
臉色黑的讓便當店小姐都誤以為我會翻桌還幹什麼.....

本來是想來討拍,可是又覺得要自立自強,就很矛盾~~
aslan0427: 適度的討拍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不是說討個拍就會變成能量吸血鬼 那對自己也太嚴厲了
みなみ涼☽Moonology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很同意需要討拍就直接說,其實發個文說「我需要抱抱」之類的就可以了,因為人類社會的互動模式,情感面的支撐還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台灣願意主動付出關心的人也很多,即便沒有事先證明在團體裏面有貢獻度,某些群體也是願意的。

以前我是完全不喜歡討拍的人,但近年遇到一些自己很難處理的狀況,我開始試著從別人身上找答案。我發現自己太過於堅持不討拍,反倒會在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求助能力太差,說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怎樣的協助。

仔細一觀察發現比較親近的朋友,也都有類似的傾向。後來反倒鼓勵對方:「困難時也是需要培養求助能力的,不過有借有還,平衡就好。」
水磨qlilium
2 years ago
hiyoko_ryo: 同意。適度的討拍跟求助還是很重要的、自己覺得的討拍討人厭是對方不聽陷在某種迴圈中、如果對方常換討拍主題內容反而會覺得沒那麼無聊。
qlilium: 我也不太喜歡一直聽人抱怨,但適度紓壓範圍我覺得還OK,就當職場生態或者生活甘苦談什麼的,這樣生活比較有人味。狀況比較好的時候,我可能會用一些對現狀的梗,或者一些小心思試圖去逗樂朋友。但我現在開始學習,當狀況不好的時候,我需要全面撤退到自己的領域,朋友必須要接納這樣的我才行
嗯,缺乏同理心的另一個面向,就是讓願意同理的人,很容易因為過度負擔的情緒疲勞而倒下......(能者多勞拒絕過勞啊~)
不過有些人就是困在那個永遠一直需要向她人索取情感需求的迴圈 而且也沒有能力去幫助別人
就算有能力一直去做情感付出 但是在付出的同時對情感的需求也很高
向他人求助/幫助別人雖然是個健康的循環 我覺得還是要看比例
一個人若是永遠在幫助人/被幫助的路上 而很少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
我會覺得這樣的模式太依賴共生了
我會覺得比較舒服的關係是 有需要可以互相幫助 但是互助不是依賴
每個個體本身都擁有靠自己站起來還有處理自己情緒問題的能力
有機緣與朋友相處時開心的過 但是不靠其他人自己一個人還是能活得很怡然自得
對我個人來說有這樣特質的人比較適合跟我長期相處(單位:20年)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hiyoko_ryo: 對她人有同理心的人也會注意到不給她人太多壓力
或是能敏銳的感覺到朋友已經過勞了
能適度的拿捏分寸真的是一門藝術
如果會讓情感付出的人處於過勞狀態 那這樣的人的情感需求對我來說就太沈重了
而且對我來說這樣的關係就已經失衡並且越界了
但因為我希望朋友關係永遠是保持在一個健康的距離
所以如果情感需求太高 跟我相處起來通常不能長久 (超過10年單位)
但是我又似乎很常吸引到這類型的人⋯⋯

最後我也只能下一個結論 我跟情感需求很高的類型之間真的是⋯⋯不適合
野生雞雞毛
2 years ago
那我覺得我們應該可以相處到死為止哈哈哈
quelquepart: 跟能自立更生的人相處就是輕鬆無負擔
乂爻㸚
2 years ago
想討拍直接說討拍,我覺得是向他人尋求溫柔對待之前很重要的一個前提,或者說,要先面對自己,雖然會看到自己的缺點軟弱無力卑鄙那些自己都會厭惡起自己的那一面,但要先直視自己的缺陷,才是治癒內心傷口的起點。而不是因為自己很努力、很痛苦、很委屈、很忍耐,所以企求外界或者社會給予相對應的『報酬』,那樣的互動會導致情感需求變得功利化,功利化就會形成怎樣的情感需求是有價值的、怎麼是沒價值的,然後被功利化這把刀愈切愈薄愈掂量愈貶值。能治癒自己傷口的人終究只有自己,他人所給與的溫暖是幫助、而不是浮木。相對地對他人施予善意時也要小心不要讓自己一起被拉下水當浮木,能好好站在岸上的人,才能好好地施出援手。
( ゚д゚)
2 years ago
真是好噗,筆記
我覺得站在受害者位置,如果要改變模式要先打破認知,很少有人18歲成人之後能真正獨立脫離父母,整整18年的人生價值還是會被父母影響的,有自覺自省的人還是要慢慢學習去脫離,如果環境相對健康學習成效會比較好,不健康的話,又是一個破碎人格
( ゚д゚)
2 years ago
心理學與自療的知識研究這20年才開始慢慢完備,因為網路與影音平台獲得大量推廣
3、40年前的父母搞不好不比現在大學生成熟
( ゚д゚)
2 years ago
我以前常常也被母親說沒同理心...事實上我只是無法照著她的期望走,有可能她在情勒還是控制欲發作加上我有一點ADD吧,不太受社會規範控制
沒有達到她想要的,即使我表達不要,結果還是會很糟糕,所以敷衍、說謊是對她越來越嚴格要求的應對
久而久之我養成應付、不想表態、也不想負責的後果態度,怎麼做她都不會開心,乾脆讓別人決定我的人生
出社會跟朋友交換意見之後,然後又去諮商,才開始慢慢脫離這種想法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Huntresz: 我覺得你所說的”報酬”某種程度上用白話說就是”覺得別人欠他們的”或是”世界欠他們的”
我確實是只有在有受害者情節的人身上看過這種情緒
但事實上世界不欠任何人什麼
不幸的事事會以公平的機率降落在所有人身上

確實他們總是覺得自己很”委屈” 覺得世界很”不公平”
但其實這個想法本身才是會給予當事人最大程度的痛苦而且常常走不出來
還有許多人可能失敗了不會檢討自己的不足
而反而怪罪世界不公平自己很委屈
這問題癥結也在如果無法透過檢討理解自己身上真正的問題
那永遠無法解決問題 造成長期困在同一個困境內無法走出去

所以真的這種心態害當事人害得最慘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YogurYakult: 因為我14歲開始就很常問
為什麼家裡這樣的事情要發生在我身上(家庭官司風波)
一段時間後發現問這個完全無法解決問題 於是我就膩了

很多價值觀一定會被父母影響
但只要我大學時聽到有人講
”因為我媽的關係所以我才oooxxx”(所謂的藉口)

我會馬上回”可是那都過去了 現在妳媽又沒有oooxxx”

因為家庭環境容易讓人習得無助
就像有人出生後就帶著腳銬 大學後忽然沒了腳銬
還是無法一下學會如何正常走路
所以要提醒他他現在已經沒有腳銬了 應該把目光放在眼前而不是過去 最常被我這樣念的人就是公主
YogurYakult: 其實P毛跟我的狀況滿像的 差別是我一直很清楚我要幹嘛
所以對待我娘的控制就敷衍著過去
我也是養成不太表態的習慣 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到現在
要仔細去分析現況才會發現現在已經沒有這麼做的理由了

其中一個壞習慣是因為我不想讓我娘掌控我的行程
所以我回信習慣拖個一周再說
但現在沒有這麼做的實質理由 其實只是造成產值下降
就慢慢調整成比較有效率的方式
( ゚д゚)
2 years ago
我是20歲之前都不太知道自己在幹嘛,我不認識我自己也不相知別人,可能有ADD還是亞斯基因的影響吧,人際跟社會規則學習力慢又低下,這個無法單純靠吃藥,要靠第三方視角重新學習
後來知道是我要先花時間釐清自己想要的,才能做到回應社會,相較來說這樣比較有效率,別人覺得我反應慢半拍就算了,我就是真的無法快,但我有想法後就會比較快了
所以好好直視自己的缺點很重要,我不認為是站在受害者的位置,雖然社會給的反應會讓人受傷,傷害感受是真實的,可能是創傷後的反應之類的
但多數都是不重要的,因為別人也不會認為這個重要,事實就是社會無情,所以大家要先自愛,重要的還是釐清自己想幹什麼,想有什麼樣的生活,朝這個目標努力
乂爻㸚
2 years ago
改變行為模式蠻困難的,畢竟每個人都浸染在上一代行為模式至少十幾年,真想要改變行為模式至少也要『練習』相當一段時間才足以抗衡。再者就像前面說過的,人類很容易為自己承受過的痛苦尋求報酬式的補償,或者不斷讓自己重覆處在過去的情境裡『等待』救贖的出口、卻變成了一直在迷宮裡打轉。
乂爻㸚
2 years ago
po_shua: 這個嘛……在受害者身上雖然是較顯著,但我認為這是基於人類基於追求公義的社會化心理,遭遇到不公義之事尋求平反補償是應當的,但平反與補償是有限度的、對受害者而言也可能是無情的,然而世界不會只繞著受害者轉、甚至不該只繞著受害者轉才是公義。我多少可以理解受害者覺得自己被世界的公義冷落的感受,比起理性分析檢討也得不到解答、不如讓腦袋跟著情緒走不用思考會比較輕鬆,面對自我便是如此難堪,所以也要足夠自愛才能面對自己的難堪。不過跨不過這道坎的人也很普通就是了,自己小心不要他們被拉下水,或者曾經被拉下水、上岸時當然站得很吃力,不過已抵達岸上,慢慢地跟水裡的人在實際上心理上一步步劃清界限,按自己的步調有在前進就ok了
Huntresz: 雖然人類心中有內建的公平心理機制, 而且連猴子遭受差別待遇都會抗議, 不過自然界並不理解也不理會人類所定義的公義。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 。而很可惜我認為許多人所期望的”人人平等, 公平正義”的狀態是種幻象。而且這種幻象是造成人類許多痛苦的原因之一
為了生存, 通常生物的自保機制會使生物個體過度樂觀, 過度高估自己的成功率, 並有一個過度樂觀的”標準值”或正常值。對痛苦的情緒反應也遠遠超過對快樂的情緒反應。
人類集體對”正常”的想像本身充滿著樂觀偏誤, 他們傾向與相信
“我能得到父母的承認與接受”是應該的
“有一個正常的家庭”是應該的
“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應該的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事實上就算每一個正常值都只是該項目的最高機率而已
但是人生中有數不清的項目可以被比較
如果妳的家庭正常父母沒離婚 妳可能身體不健康
如果妳身體健康 妳可能比別人窮或是工作很爛

如果妳的經濟還過得去
能力與社經地位都還不錯
原生家庭沒有暴力傾向,財產問題或者其他八點檔連續劇的劇情
身體健康正常沒有任何遺傳疾病
從小沒有被虐待, 霸凌, 性侵, 承受暴力
其實可能就贏過半數的人了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但一般人走在路上不會主動告訴妳
“我從小父母欠債八百萬, 從小就要逃離討債的追捕”

所以讓有些人有了
“我只不過因為我的性向 就被父母斷絕關係 我好不幸 我比別人都可憐 別人居然都不同情我有多辛苦實在超沒同理心”
這樣的想法

但其實別人可能心裡想的是
“我從小就沒有爸爸”
“從小我老爸喝酒後就會拿菜刀射我”
“我從小就被性侵”

只是一旦將注意力都關注在自己的不幸身上 自然沒辦法注意到他人的不幸而已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再拿我遇到那個欠我朋友薪水的雇主舉例
她可能內心想”我因為疫情店面營運不下去了 我很辛苦 你們應該要體諒我無法依約付薪水的痛苦”

那位雇主不知道的是
我那位被欠薪的朋友
不但從小就被性騷擾
被家族陷害負債千萬
原生家族也不體恤, 把他當搖錢樹總是跟她要錢
因此過勞到長腦瘤要花百萬到日本動手術才能維持生命
老公下班不回家幫忙小孩也不給錢養小孩
她得帶著孩子才能去幫這位朋友介紹的雇主工作 居然還被欠薪
( ゚д゚)
2 years ago
最近看到關於尼特的偷偷說,很多人都是這樣陷在自我傷痛泥沼無法爬出來
但其實傷痛從未消失,爬出來的人只是跟傷痛一起走下去而已
如何走出人生傷痛?該怎麼療傷?走出傷痛原來是這樣!?|葳老闆的辣雞湯
YogurYakult: 這裡面的兩個例子真的舉的非常好。
每個人都一定會有自己的人生課題要面對,
不是這件事情就會是另外一件事.
要社會為自己的人生課題負責, 或是處在憤世嫉俗都是別人欠我的狀態,賠上最多的是自己的人生.
我的朋友活該被欠薪嗎?當然沒有啊
這不代表我們要去原諒那些加害者
但是她學到即使是朋友介紹的雇主也要要求簽約
而我負責幫他把薪水討回來以及跟對方斷絕關係
事情就吿一個段落了
我朋友絕對承受了不公的對待
但我們也只能去處理這件事 該怎麼處理是公平的就怎麼去處理
一直問為什麼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不會有任何結果
如果我一定要為這個疑問給一個解答
就是”鳥事會以公平的機率降在所有人的身上”
如果這回答能讓大家更想得開的話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為什麼憤世嫉俗不是一個好的處理方式
剛剛P毛影片中已經給了一個好例子

另一個例子就是我這噗一直提到的
“一直以受害者自居 覺得世界欠了他們什麼的人 容易成為加害者”
而不少女權論述中老實說都有這種身為受害者報復的意味
老實說恕我不奉陪
為受害者爭取權益的目的是平權 不是成為加害者
而且我完全不覺得受害者的身分能夠正當化加害者行為
無論是言詞羞辱男性或是故意貶低陽性氣質 或是要求白人跪下
都是很常見的受害者會有的病態式的報復 不應該被正當化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另外還有一點是

很多人會把一些能夠分析原因並能解決的複雜問題簡單化, 歸咎於”不公平”

比如說

”男同事A升遷了, 但是我沒有, 一定是性別歧視, 這不公平”
“我為公司付出那麼多, 老闆卻沒看見我的努力, 一定是老闆偏心, 我好委屈”
“我明明是個好人, 為什麼都沒有女人喜歡我, 一定是因為女人只看臉的關係”

諸如此類, 事情都怪到世界不公平上自己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 活著也比較輕鬆.所以受害者這位置實在無比舒適, 而這個世界, 或政府, 或資本主義反正不會回嘴, 是最優秀的沙包了.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因為當自己是”被害者”時, 就表示一定有一個”加害者”不是嗎?
有些時候加害者是有惡意且有明確道德缺失的, 我們的不平衡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及出口.
但很多時候自己的”遭遇”, 不一定是 “他人的惡意”的結果時,
人類很容易造出一個自己想像的平板的假想敵出來當沙包打. 並賦予他一個邪惡的形象.

比如說有特定政治傾向的人可能覺得台灣發生的所有鳥事都是民進黨的錯
民進黨就只是一個給他們怪罪用的沙包而已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而當集體意識中出現大量的受害者情節. 那麽就有族群要當代罪羔羊, 要倒霉了. 然後等待我們的就是中世紀火燒女巫或者文革. 只是SJW們燒的是有神論者白人順異男而已, 我認真不知道白人順異男是招誰惹誰了為什麼這麼多原罪.

然後整個社會就要為了社會問題中錯誤的歸因, 錯誤的理論及錯誤的解決方法付出龐大的社會成本與代價了. 目前的女廁問題就是一例.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在某些極度偏激的論述中, 只要自己不能得到與他人”完全平等”的待遇. 就是這個社會虧欠他們. 只要他們沒有”以自己認同的性別上廁所”的權益, 那麽就是他們的人權被”侵害”了.

但事實上社會其實是沒有”義務”保證每個人的一生的每個面向都沒有任何的不便或缺憾的. 我們是有健保, 社會也能夠集體同意, 透過某種風險共享的形式, 增加社會集體的幸福指數. 這是社會集體的好意. 但其實社會沒有”義務”確保所有殘疾者都能夠與健康的人能同等生活而不造成任何不便.

許多左派追求的社會平等與福利, 是社會集體的”善意”, 但並非”義務”. 尤其是無論任何的平等與福利政策, 都是由社會整體承擔代價的時候.

我們可以出於善意, 設置許多的殘障廁所, 但我們沒有義務保證每個角落都一定要有殘障廁所, 否則就是歧視”身障人士”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還有某些左派論述中常見的對不公的抱怨包括
“美麗的女性在職場中容易受到歧視 被認為沒有能力”
認為社會的偏見給予了自己不公的待遇
但這世界並不可能給每個人同等的條件
短期內也不可能給予所有人公正的評價

在短期內誰都可能因為刻板印象或者誤會而蒙受損失.
包括白人順異男.
包括因為塊頭大就被左派女同性戀上司認為有威脅性的南美洲順異男.
包括JK羅琳.

短期內這樣的不公難以避免. 尤其是當刻板印象與實際數據符合時.
但他人對自己的長期評價都可以透過自己的作為被改變. 路遙知馬力, 日久見人心. 而這種短期的觀察失誤可以靠長期的觀察彌補, 長期下來會朝更公平的方向發展.
如果見面三秒鐘的人因為刻板印象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如果認識十年的人低估自己的能力, 那可能不是對方低估了自己, 而是自己高估了自己.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這樣的狀況在身心靈的領域的看法通常是
- 每個人的靈魂藍圖還有人生課題都是獨一無二的安排
- 每個困境都是學習的機會
- 不需要跟他人比較 就像竹子與貓是不能比較的
- 不管擁有什麼, 或發生什麼, 能量上永遠是禍福相倚. 並沒有絕對的好事與絕對的壞事. 而一件事的意義永遠是自己賦予的.
( ゚д゚)
2 years ago
如果認識十年的人低估自己的能力, 那可能不是對方低估了自己, 而是自己高估了自己---我覺得這句話有點問題
認識10年但是互不相知的例子滿多的,例如親子手足
比較好的方式還是跨出同溫層,多方開拓視野知識,從社會上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避免認知失調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YogurYakult: 所以我說是”可能”而已

不過我相信認識十年或是長期追蹤自己的人很可能能看到自己不願看見或不願承認的盲點, 即使彼此之間並不熟識
( ゚д゚)
2 years ago
上述同意~
Poshua奇諾多與無盡之塔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重點是能不能透過長期的累積信用讓別人願意信任自己, 畢竟他人的信任跟好感都不是理所當然. 別人也沒義務一定要給自己機會對自己有好感或是給予正確的評價.
水磨qlilium
2 years ago
如果能意識到長期的信用的話、根本不敢去做出佔便宜的事情🤔 就算不小心佔到便宜也會想快點還回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