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uda
2 years ago
再精神科一兩個月,最想分享的一個內心最莫名的事情大概是精神科的護理師。這裡必須先澄清,這個部份我相信因人而異,但在地方療養院待了一兩個月,屢屢見到護理師對病人說出「你再這樣我就綁你」、「醫師因為我們發藥給他他不吃還回嘴所以我們給他約束喔。」
latest #14
Latuda
2 years ago
內心真的都是充滿困惑,就算我知道護理師很辛苦,越晚班人越少,有時候真的沒有心情在那邊跟病人盧小小(有些psychosis的病人亂起來真的會很聽信他的幻覺與妄想,或許透過約束進行制約還會有效)。加上即便我們打著治療的大旗,實際上院方在病人出事的時候第一時間還是怪罪護理站沒有管理好病人。導致護理站把自己的定位弄得跟獄卒越來越像我覺得都能夠想像,但這種把約束當成威脅的事情我真心覺得困惑。
Latuda
2 years ago
在上個月值班甚至遇到女病人覺得護理師都在針對她,因為一些事情跟護理師大吵起來。結果我到現場後聽各個病人發表看法,也都是說那個護理師平常對待他們像是垃圾一樣啊,叫一個成年人在那邊罰站的啊、吼來吼去又不相信她們說的話(一樣,我同意精神科病人有時候講的跟客觀事實會有出入,但即便如此我們學醫學的也都會說要去同理她這麼認為的感覺,然後在轉移她的注意力或用其他種方式說服她。)。病人實際上甚至不是psychosis的,而是個人格疾患的個案。然後我在那邊聽病人吐苦水護理師還會從護理站開窗反駁病人講的話再跟她互嗆。

到底叫我來幹嘛?我在那邊試圖緩解她的怒火,護理師在那邊火上澆油。這麼生氣的話要不要一起去急診簽住院啦
Latuda
2 years ago
我自認是個他們說要約我都說好的醫師。但有些時候真的會現場看到護理師在那邊一副要拿約束跟病人釘孤枝的感覺。而我又是個可悲的人,一個人要hold 超多病房與急診根本沒時間處理這種鳥事的人。就會覺得,幹拎老師。這家醫院真的大有問題,沒事減少來這裡住院搞不好都好一點。不然去住身心病房,那裏的護理師倒是真的還滿不錯的。
立即下載
高夫曼:我就說吧
Latuda
2 years ago
不過基於很多沒有真的搞懂脈絡的社會學家很愛亂講話的關係,我也不太喜歡沒有臨床經驗的人用社會學角度批判這些東西就是了(欸不是不要瞬間開地圖炮
Latuda
2 years ago
主要我覺得是台灣整體資源不夠的問題啦,像之前看過北歐那種精神病院連我自己都想住進去了,台灣很多時候反而還是只有精神科醫師在。搞到後面要錢沒錢要硬體沒硬體要資源沒資源卻要我們生出社會安全網。我們評估病人都說bio-psycho-social,結果心理問題(psycho)的部分心理師做到要死要活,制度也沒有打算撥更多錢下來給他們。我在南摳醫院的時候主治醫師的心理衡鑑一排是幾個月起跳。social的部分更是莫名其妙,社工很給力沒錯。但司法官只希望仰賴精神科醫師判斷需不需要判刑(明明這個是法官的權責),社會學家最應該介入的部分也都不見人影。到最後是精神科醫師自己去學法律,再來學社會學。然後自己討論那些倫理social的議題,社會學家只有在出事的時候在跳出來對我們開槍。
Latuda
2 years ago
搬出傅柯、搬出那些理論。結果實際上真的看過那些亂到不行的人的也沒幾個。說到底本院爛歸爛,作為政府養的機關,我們還是真的收了不少大家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那種不知其姓名,不知其何所來何所去,只有數字編號的遊民個案。大家的日常生活能夠比較少被他們影響也有部分是仰賴公家醫院把這些東西吃下來的成分在喔。說到底我是真的很期待哪天有社會學家良心發現來教教我們怎麼做比較好。或至少有其他財源湧入與長官腦袋轉性,讓我們比較有淘汰掉那些不適任的人的機制。不然說這些也都是無可奈何的話而已。
辛苦了(拍拍
我覺得每次看越多案例跟理論,就還是覺得大家都很忙很亂都不知道該怎麼辦XDrz
Latuda
2 years ago
對啊QQ我真的覺得就是一盤死局。資源就那些,要得卻越來越多。
宋囉囉
2 years ago
每次看到實例就會覺得理論還是理論,就理智上知道該怎麼做才好,但事實上就是,沒有那個餘力可以做
Latuda
2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61qEWLq2VUpmoE7ap2QOuS.png
Latuda
2 years ago
ijei: 是啊。只是有時候還是會覺得,爛歸爛,不應該拿約束去恐嚇病人。那既沒有用,也只會有反效果。然後我去勸病人安撫病人的時候拜託不要跟病人互嗆
Latuda
2 years ago
我覺得這應該還是可以做得到的。撇開那些複雜的議題不談的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