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thonian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公視紀實】建築慢慢The mindful architects 搶先看|四位建築師用作品來呈現真正的台...«建築慢慢» 這部講述台灣建築師的紀錄片
自從空閒以來,我至少看了三次的重播
自稱設計人的我來說,雖然跟建築設計只是單單跟跨修了幾堂課,但很神奇地,片中的建築師,就是比我遇過平面設計師的老師更多許多哲學素養。
也許是因為建築物與人的關係更加緊密、更加需要考慮環境、作品、人(文化)三者之間的關係與影響,壞建築引起的麻煩,比起薄薄的文宣、網站、影片感受更深刻直接,存在更加久遠。
「向建築創作提問,以構成建築創作的信仰」
而平面設計往往就是個商業宣傳的作用,另外平面設計又很想把自己跟藝術創作分割,更強調自己的商業價值。一個失敗的平面作品,丟棄成本也低的多,還沒來得及反思,就被丟棄了。
latest #14
謝謝你願意走創作這條路,我很喜歡你的創作請繼續加油!
chthonian
2 years ago
真的好喜歡田中央的設計
一個把美術館吊起來的羅東文化中心--當你創作除了一個可能,就會把其他人的可能性吃掉
chthonian
2 years ago
有點想要來個宜蘭行,親自朝聖下田中央的作品
立即下載
chthonian
2 years ago
一個房子再好,它旁邊不好也不行呀
他們比起蓋一棟建造,更像是在打造的生活網絡
chthonian
2 years ago
把屋頂拆掉後,就會露出天空
當身體被限制住的時候,會很想跟宇宙有個連結
chthonian
2 years ago
在我們還沒被擊倒下,我們用時間、身體、感情去投入
在一個快樂的生活裡面,你覺得什麼比較重要?
看到星星很重要呀,小鳥可以來每個人都可以來,那不是很好嗎?
incrazy: 下午好
chthonian
2 years ago
做自己,不只是做自己而已,因為自己很容易被別人誘引、侷限。所以做自己這件事是很真誠的去面對
chthonian
2 years ago
因為黃老師過去跟自然有接觸,那時他生活體驗的經驗,那些難以言詞的感覺,是我們失去之後才發現它的重要。我在拍這片時以為公共建築只是學校、車站,但黃老師的公共建築是跟整個大環境一起
chthonian
2 years ago
所以建築教育裡我們教建築是做基地線以內,但黃老師常常是超出基地線以外,通常建築跟週邊看起來融合而已,但好的水、好的環境怎麼進來,是不可能只自己做好
chthonian
2 years ago
跨越基地線這件事在歐洲在日本是不可能,因為他們法規很嚴謹,這只可能在台灣發生.......其實再怎麼開明的官方,其實也很難願意去同意超出,但是因為這官員也看見了黃的共好,才願意去背這些可能的政治標籤跟包袱
chthonian
2 years ago
其實五年級建築師的自然,和六年級的自然是不同的,六年級建築師的自然是比較個人、神秘的,因為五年級乾淨的水跟空氣是抗爭來的,所以對環境的看待是大眾社會的,但到了六年級是種個人的美學,私密的
chthonian
1 years ago
為什麼黃聲遠都在談自由,因為他們那代人不自由,才要一直常常談。而下代人(曾志偉)就不需要
chthonian
1 years ago
黃:當兵時常常在看天空,其實人不自由時就很期望能跟宇宙有連結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