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erlin
2 years ago
[感想]面對死亡的經歷的不同,影響一個人對於物種生死的價值觀(生死觀);而社會整體運作(風俗習慣/社福政策)與過往的歷史(動盪/平穩),也構成了該文化對於人類生死的態度與反應......
latest #14
kellerlin
2 years ago
從社會文化的角度來看,人們看似自然而然對物種有親疏遠近,但其實來自物種對是否能馴化、對人類社會有多少貢獻而定,從家禽家畜、到運動娛樂與觀賞用的寵物、從野生動植物需要保育到撲殺有害外來物種
kellerlin
2 years ago
該物種的社會性與人類社會的親近程度、社會經濟上的稀有程度,決定了人們如何對應其「生死」,以及如何把該物種的「生死」排序、賦予意義
kellerlin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農業社會中,跟歲時或是農耕有關的物種,以生產的重要性或是防禦性為主:比方雞、牛、犬、馬廣泛的存在跨文化社會裡。這些物種「生死」之後成為神明、感佩對人類勞力的貢獻、或是成為宗教「祭品/牲禮」,代替人作為犧牲或是提供靈力
立即下載
kellerlin
2 years ago
工業社會中,初期從獸力的需求漸漸轉換成蒸氣與機械動力,產業分工讓人無須自己生產,於是經濟需求轉變為運動娛樂或觀賞物種,原本皇室貴族競賽或進貢的珍奇異獸,成為上流社會與中產階級互相餽贈、彰顯財力與面子的東西
kellerlin
2 years ago
延伸到商業社會,物種就是商品。其商品不僅僅是社會性的也是經濟性的、是政治性的也是文化性的,擁有珍稀的物種就象徵自己所擁有的地位、財力、以及眼光(社會資本、經濟資本、文化資本),人們關注物種是因為關乎自我象徵
kellerlin
2 years ago
這些對物種的指涉,都是以人類本位出發、或是由人類決定物種馴化與否跟是否需要存續,也會面臨Anthropocentrism(人類中心主義/人類至上論)、Speciesism(物種歧視論)的指責......
kellerlin
2 years ago
諷刺的是,人類面臨同樣境地(童工兒虐、做牛做馬、交換妻小、人口販賣販嬰、代理孕母等),卻不會被以物種生死觀的層次討論,或者說,人們發展了宗教來指引人類社會的生死觀,讓人們能夠對物種生死進行排序、賦予意義
kellerlin
2 years ago
而現代社會更加上了社會整體運作(風俗習慣/社福政策)與過往的歷史(動盪/平穩)的過往,讓物種生死本身包含自然初始社會、農業、工業、商業甚至後現代社會各種價值觀層次疊加在一起,才融合成各種矛盾思考的輿論樣態
kellerlin
2 years ago
比方三牲祭祀愈豐盛愈好,但若是養雞鴨當寵物的不能殺;可愛的野生動物受到關注,不可愛的野生動物無人聞問;被野狗咬過支持撲殺野狗、但如果野狗是名犬又另當別論;替不明來源的走私品種貓請命、開玩笑說要處決偷渡客、說某國人好可憐但同時又嗆他們活該不長進......
kellerlin
2 years ago
這些包含「人」的生死排序、意義,很多時候似乎是「看心情」
kellerlin
2 years ago
這個心情不一定受到宗教影響,很多時候只是因為該物種「共同生活」在一起,而滿足了彼此,或甚至只是人類單方面的社會需求「陪伴」而已。
kellerlin
2 years ago
若社會整體運作保障物種可以當成「自己的家人」,自然就有家「人」的同等待遇與權利,這對物種排序分明的社會文化或宗教來說,就會產生衝突與誤解,或甚至更為困擾的習俗與法律、社福政策的差異
kellerlin
2 years ago
人類就更複雜了,光是歷史與社會上的新仇舊恨、或是由個人經歷過的生死、知道的資訊,就會深刻影響自己對隔壁某國國民受災或重大傷亡的評價(聳肩)
kellerlin
2 years ago
然後最終體認到不管排序如何,很多時候,我們只能照顧到觸手可及的人、在生命的最後看著他走,出席喪禮為他/她追思哀悼、在每個忌日想念而已......人類生死的最終就是社會自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