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eC
2 years ago
Ref
鷹眼系統的英文是 Hawk-Eye,取名固然是象徵老鷹一樣的視力,但也有一點私心,因為發明人是英國人 Paul Hawkins。鷹眼系統首見於 2001 年的板球賽事,透過六台高速攝影機,記錄球的飛行軌跡,以此建立出 3D 模型,模擬出球的落點,誤差值為 3.6 公釐,也就是 0.36 公分。

經過 5 年的嘗試與進化,為了捕捉球速更快的網球軌跡,鷹眼系統將攝影機數量增加到 8~10 台,每秒可以拍攝 340 張畫面,同時為了轉播與現場判斷需求,增加了現場大螢幕回放,成為我們目前熟悉的鷹眼系統樣貌,並在 2006 年美國網球公開賽,正式獲得大滿貫賽事認可,協助判決。

運動賽事中的電腦視覺:鷹眼系統如何運作?
DaveC
2 years ago
鷹眼系統呈現出來的畫面,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影像回放」,而是電腦模擬的結果,因此鷹眼也並非完美無缺,畢竟運動場上什麼事都可能發生,就真的有人打出低於誤差值 0.3 公分的球,而且還發生在兩大球王的頂尖對決上。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