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t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嘉義朴子
「不知是福或禍,這小鎮有一個很大的特色——鎮民對子女的教育異常熱心。中學生和大學生的數目,比起別的城市,多了好幾倍。本來經濟就一直走下坡的小鎮,因為要負擔子弟們巨額的教育費用,變得愈來愈貧窮了。更可悲的是,這些犧牲了家人寶貴的積蓄培育的學子,大都未挨到畢業,就已鋃鐺入獄,甚至被槍決了。他們帶給家人的,只是流不盡的眼淚。」
蔡德本,《番薯仔哀歌》,收錄於《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卷四

為了參加春山舉辦的講座,看了這一篇以小說的形式寫成的文章。非常詳細的描寫他自己如何被捕、疲勞審訊的過程,沒有什麼實質的刑求,卻比刑求更加險惡。
cmt
2 years ago
蔡德本當時是台語戲劇社的社長,講者是說那個社團是當時少數回到家鄉,用母語詮釋中國左翼劇作家的戲劇給鄉親看的。
「日據時代,在各級學校內部都禁止使用臺語。隨著皇民化政策的大力推行,竟有不少蕃薯仔囝以不會說臺語為榮,並且公開誇言其事。光復後,只有一段很短的時間,臺語在校內准許使用,但不久又在政府「推行國語」的美名下被禁止了,真是受盡虐待的語言。因此臺語中有許多字已經失傳,而變得愈來愈粗俗。臺語戲劇社的主旨就是要研究那些佚失的字句,提高語言的格調,進而發揚臺灣文化。佑德是臺語戲劇社的發起人,他起草主旨,募集社員,所以眾望所歸被推舉為社長。」
cmt
2 years ago
難以言述今天參與講座的心情,這場線上講座從開始到結束大概3個小時,我全程都保持相當專注的狀態。以線上講座來說,這真的相當不容易。
下午在蔡德本先生的作品中讀到的人物被放到當時的社會脈絡中理解,包括戰後學校社團普遍左傾的藝文活動、二二八事件後青年的精神狀態與共產黨的迅速擴張,再到嘉義朴子學生在火車相識相知,以及個別青年的積極串聯(雖然最後也因此讓朴子成為重災區……)。檔案一件講過一件,脈絡卻很清楚。
cmt
2 years ago
我讀到散文部分是節選的,講者請我們留意《番薯仔的哀歌》部分描述與史實出入的地方,除了單純的記憶錯誤、對共產黨活動情形的認知不完全精確,有部分的情節安排也與本書是一本尋求和解之書有關,掙扎要怎麼面對因友人張璧坤而入獄的記憶。最後聽說本書選擇定格在光復初期,張璧坤意氣風發地在車站要求大家一起學國語的美好畫面。
除了演講內容外,更大的震撼是親歷者的家屬與後代也在線上一起聽這個講座,讀到鄭文峰的後人在世界各地一起參與講座真是起雞皮疙瘩(書中他的形象真的像天使一般)。
今天只是這個套書的第一場,推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春山後續的講座訊息。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