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D🌈幻
2 years ago
跨性別(transgender)、性別認同疾患(gender identity disorder)以及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三者不能一概而論,前者是性傾向,後兩者是疾病診斷。
Responses disabled for others than plurk poster
latest #6
ASSD🌈幻
2 years ago
跨性別是性傾向,因此跨性別者不一定會有後兩者的困擾,而疾病診斷就是西方醫療概念下的內容。
接下來會整理疾病診斷的資料,以大概念為主,不會列到細節,主要是回應噗首說明三個名詞不同。
鎖轉噗和留言主要是因為沒有太多時間回應問題與討論,若有問題或疑問,這些知識性整理的東西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的到。
ASSD🌈幻
2 years ago
性別認同疾患與性別不安雖皆是《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中出現過或現有的疾病診斷,但兩者背後的概念有所不同。目前最新版(DSM-5)所使用的診斷名稱為性別不安,而前一版(DSMIV-TR)則是使用性別認同疾患。

兩者的確有相同處:患者皆有經驗/展現的性別和指定性別之間有顯著不一致,且已造成臨床顯著苦惱。(這裡採用的是DSM-5的敘述)
ASSD🌈幻
2 years ago
但兩者也有不同的地方,它們背後代表的概念有所差異。
有別於DSMIV-TR將性別認同疾患放在性疾患及性別認同疾患下,DSM-5將性別不安單獨成一個類別,就表示性別不安與性偏好症(Paraphilic Disorder)、性功能障礙(Sexual Dysfunctions)有分開獨立的特性,DSM系統是統計手冊,所以當這些分開獨立時,它們便與過去舊版的分類系統有所差別。
立即下載
ASSD🌈幻
2 years ago
再者,性別不安與性別認同疾患在命名上也有不同,性別不安強調的是性別認同所帶來的情緒與適應問題,性別認同疾患強調的則是性別上的認同。這一點其實多少會影響到後續協助、介入時切入討論的角度。
ASSD🌈幻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最後,便是診斷內子項目的差異,性別不安的敘述上是使用上面「經驗/展現的性別和指定性別」來敘述,在敘述男女時會標註「指定性別」,而性別認同障礙則多直接使用男女,另外,性別不安亦將孩童、青少年及成人的診斷準則區分開,考慮到孩童的發展與對於自身想法表達的受限,使用不同的準則內容。
ASSD🌈幻
2 years ago
大概整理這些,有些概念與用詞還是要定義清楚和瞭解背後概念才會比較好思考。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