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偷偷說
2 years ago
說《蘋果》的噗,卻扯到異體字問題。我希望臺灣朋友不要看到異體字就覺得是「中共/五毛」寫的,因爲一來香港敎育字形與臺灣敎育字形有不少分別,二來傳統印刷字形也跟敎育手寫字形不同,它們都是正常的字,經過多年約定俗成,有些甚至更符合字源字理,並不是「殘體字」啊。
latest #67
tea7114
2 years ago
對中國來說中國簡體那也是正常的字啊,那這樣也沒有什麼殘體問題了
ಠ_ಠ
2 years ago
以下會擧一些實體說明:
「告/吿」:文字學學者相信,古時「吿」字是「舌」字上方有豎筆伸出來,會意從舌頭上發出的話。隸變時先寫成「吿」,再變成「告」。香港敎育用「吿」字,臺灣敎育用「告」字。
prince6755
2 years ago
身為香港人我現在才知道香港用「吿」 沒見過……
立即下載
dog2125
2 years ago
我是香港人,但通常寫字都是用「教」
bread5357
2 years ago
會把異體字當成殘體字的人 本身就不怎麼認識這些東西了
但 用殘體字就是該死 管你是不是中國人
ಠ_ಠ
2 years ago
「兌/兑」:文字學學者指,這字像人(儿)強調「口」部,上方發出抽象的兩筆,表示說話的聲氣。古字裏的確較像「八」形,作「兌」。不過在書法運筆連寫的影響下,寫作「兑」也很常見。
celery3491
2 years ago
還是有分新舊字型?
ಠ_ಠ
2 years ago
「著/着」:在「六書」造字角度,「着」的確是俗字,是因為「著」字草寫後筆畫黏連而成。但因爲全都寫成「著」,會有太多讀音和義項,所以後來不少人就利用「著」與「着」兩種字形進行分工。粵語裏唸zoek6的,都寫作「着」,香港敎育標準如此。
bread5357
2 years ago
你目前舉的例子 我都不是用你講的香港標準那個,你要不要再舉別的?
ಠ_ಠ
2 years ago
「爲/為」:臺灣和香港敎育都用「為」字。不過在文字學角度,「爲」字上方是一隻手(爪),下方是「象」,能用手牽着大象,指揮大象做事,就是「有爲」。傳統印刷字形(傳承字形、舊字形)作「爲」比較符合字源(下方是「象」的側寫)。
ಠ_ಠ
2 years ago
「敎/教」:臺灣和香港敎育都用「教」字。不過在文字學角度,這字右方是以手持敎鞭,左方是「𡥈」,是小童(子)在學習算籌(爻)。傳統印刷字形(傳承字形、舊字形)作「敎」比較符合字源。
ಠ_ಠ
2 years ago
「啟/啓」:「戶」是一扇門,「攵」是手持棍棒之類的東西,「戶」與「攵」組合起來,就是開啟門戶之形,後來再加上「口」。「口」字放在下方或左下角,都不影響。臺灣和香港敎育都用「啟」字。不過日常生活中,香港的「啓」字很常見,以前「啟德」一帶不少招牌、路牌等都用「啓」字,現在地鐵站用「啟」字。
ಠ_ಠ
2 years ago
「裏/裡」:香港敎育和傳統印刷字形用「裏」字,它較符合古文字和隸楷構形,聲符「里」在形符「衣」的裏邊。臺灣敎育用「裡」字,也是形聲字,但這寫法在古書和古人書法裏不常見。
ಠ_ಠ
2 years ago
「擧/舉」:臺灣和香港敎育都用「舉」字。在傳統印刷字形(傳承字形、舊字形)則常常會看到「擧」這字形。其實兩種寫法,下方都是「手」部件。不過「舉」的手部件變形了,而「擧」的手部件沒有變形。
ಠ_ಠ
2 years ago
要擧例的話還有不少,大家可以多從生活中留意。
其中有一些,電腦無法打出來(例如「甜」字第一筆是橫還是撇),就不列出來了。
ಠ_ಠ
2 years ago
不過還有一點,香港過往的敎育,對這些異體字大都比較接受和包容的,老師甚至不一定會特地要守學生依從敎育標準(例如「吿」與「告」,即使敎育標準作「吿」,但老師不一定會要求學生這樣寫才算正確)。而日常生活中,在不同場合,同一個字也經常有不同習慣形體(例如有些人手寫時都習慣寫作「教」,但他們在印刷讀物裏看到「敎」,能認得這字,不會特別爲意字形分別、覺得是錯字)。
ಠ_ಠ
2 years ago
dog2125: 是的,香港敎育標準是用「教」的。(只是我自己的輸入法中,把「敎」字自定了簡碼,所以我個人通常打「敎」字而已 :-P 。)
ಠ_ಠ
2 years ago
可是臺灣在數十年前,就開始以較嚴格的方法推廣敎育部標準字形,學生不依從敎育字形寫,就可能會被老師打交叉。導致有些臺灣人誤會了,以爲不符合敎育標準的都是「錯字」。只要看到並非敎育標準的字形,都會很緊張,或者都以爲是「中共/五毛」寫的。其實這些有可能只是異體字,可能是香港敎育字形,可能是傳統印刷習慣字形(傳承字形、舊字形),可能是其他約定俗成的異體字而已。
ಠ_ಠ
2 years ago
希望大家日後看到一個字的其他寫法,可以好好理解,不要把所有異體字都當成是「中共/五毛」寫的,不然的話,若引起誤會、冤枉事件,甚至無意義的罵戰,就不好了。
cow7220
2 years ago
峰/峯好像也算是,還是他們有不一樣嗎?
panda6449
2 years ago
補充一個(可能有點離題,是網絡上比較少見、較多出現在書寫上的):夠/够 - 「够」的確是「夠」的簡體字,但同時「够」本身也是「夠」異體字(個人觀察比較多年紀較大的人會寫「够」)。
mars3792
2 years ago
再然後 作為香港人(如我) 是用倉頡輸入法
手機裡基本上就是那些字都沒法選呀



舉擧(這個倒是同字碼能打出來)


著着
裡裏

有些手機真的打不出來Orz
hotdog1581
2 years ago
感謝噗主分享,那個告真的第一次看到
egg6844
2 years ago
香港人
那個噗突然歪樓的兩個「說」字跟這裡提到的「兌」字我都是打字會打「兌」但寫字會寫\ /(打不出來
ibis770
2 years ago
同是香港人,有時候用粵語拼音也沒法選擇,只能打出台灣人眼中的異體字or殘體字,但實際上它們同樣出現在各種字典詞典上並有清楚標示該字體是能通用的
希望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ಠ_ಠ
2 years ago
cow7220: 說得對,「峰」和「峯」也是異體字。臺𭳌敎育用「峰」字,香港敎育用「峯」字。
ಠ_ಠ
2 years ago
輸入法問題:各種輸入法的支援漢字數量有異,但完全支援所有Unicode(萬國碼、統一碼)漢字的輸入法並不多,有些還只支援常用字,所以大家不一定能用輸入法打出不同的寫法。
而手機上有不少輸入法,支援的字數比一些desktop平台的輸入法少。
sake6066
2 years ago
噗主快出書
pisces7458
2 years ago
ಠ_ಠ: 有關裏裡,我65年次,我以前小學課本教的是裏
king4052
2 years ago
麵和麪是嗎?
sun1967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噗主中文系嗎XDDDD身為中文人有些字源都忘了
ಠ_ಠ
2 years ago
panda6449: 是的,「夠/够」說得很好。
ಠ_ಠ
2 years ago
king4052: 是啊。臺灣敎育用「麵」,香港敎育用「麪」。不過在香港「麵」字也很常見,出現頻率比「麪」高。
ಠ_ಠ
2 years ago
sake6066: 哈哈,我怕沒多少人會看,虧大本啦。www
ಠ_ಠ
2 years ago
sun1967: 是的 :-P
shark6454
2 years ago
想到一個幾天前遇到的例子,是的,台灣人連自己人寫的異體字都會誤殺:
https://readplurk.moka-r...
pepper1545
2 years ago
pisces7458: 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簡稱甲表,於1979年6月出版(1982年9月1日正式啟用)
所以在未推行時,課本用字應該用「裏」。本來主流習慣就是用「裏」字,不是「裡」字。
pepper1545
2 years ago
shark6454: 台灣的識字課程……那種「只有標準寫法才正確」的錯誤觀念……唉……
gemini7821
2 years ago
我通常至少會分中國、香港、臺灣、日本寫法,同一個漢字在各地筆劃有差異是正常,但當地應該會有當地的通行習慣寫法,要書寫給當地用的文書時就應該轉換成當地寫法以示尊重。
shark6454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pepper1545: 因為台灣現在最通行的這個語言,是從七十年前才開始被中華民國帶少數母語人士跟一個他們制定的標準來教給多數人的。政府主張「標準寫法才正確」的觀念,才能讓他們想推的語言迅速普及,字音字形從國小考到高中不准你忘,不然就被升學制度淘汰。代價就是台灣母語幾乎斷根,近年逐漸有意識補救,但力道跟當年的壓迫不成比例。

不少人可能不知道七十年前台灣還沒有華語的時候,台語跟客家話使用者早就有人在使用漢字了,當時的漢字跟現在的當然有差異(畢竟根本就是在寫不同的語言),現代還是會有一些語言清洗政策沒洗乾淨的痕跡。這些痕跡被當成最晚才出現的普通話簡化字躂伐,實在太冤枉也太悲哀了。
pepper1545
2 years ago
shark6454: 明白,順道一說,「華語」在香港仍會作本義用,即是指多種漢語(族)語言。在一些地方,「華語」一詞的意義變狹窄了,是有關地方過往打壓多種漢語語言(打壓者會貶稱作「方言」)的結果。因此建議不要使用這種因打壓而來的狹義。
如果想說Mandarin,又想迴避「普通話」和「國語」二詞,學術場合請使用嚴謹的「官話」,民間場合不妨直說「北方話」就可以。
shark6454
2 years ago
pepper1545: 我必需解釋一下,這是同一名詞在兩地脈絡不同。在台灣,「國語」才是打壓本土語言的記憶,這個名詞的問題還可分做兩層。第一層是因為「國語政策」禁止所有的「方言」。為什麼只有 Mandarin 才是「語」?

第二層則是並非所有台灣人都認同中華民國是自己國家,這時問題就變成「是哪國?」不認同的原因,從語言政策這點也可以看出文化殖民的痕跡吧。香港有普教中,台灣人已經被執行七十年至今不輟的「Mandarin 教全(全科)」。

從台灣角度看歷史,Mandarin 就是中華民國帶來的,所以叫它華語或中文,跟粵語、台語、客語,都互相平等,所以我並沒有「把華語意義狹隘」這種思考過程,而是從一開始就把華語當成某語言的名字。若要稱呼 Sinitic languages,是用「漢語系/族」。
shark6454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在台灣提到「華語」時的內涵就是 Mandarin,這詞有可能一開始是借用東南亞的稱呼而來,剛好又合「中華民國國語」的分析義,便在近一二十年開始普及。「普通話」無台灣脈絡,用起來有點奇怪。「官話」雖沒有壓迫的歷史,但會有上述跟「國語」一樣的第二層問題:有國才有官,是哪國的官?那國又真的是我國嗎?「北方話」則是未曾於台灣通行,恐怕有人聽不懂所指為何,而且北方又是以何處為參考座標及範圍的北方呢?

因此我不認為台灣人用「華語」有什麼問題,就像即使台灣有這樣的歷史,我也不會覺得香港人用「國語」是在打壓台灣人,就只是一個詞彙在不同地方有不意思而已。不過這仍是我的疏失,香港人對「華語」一詞的認知我先前就知道,這噗明顯香港人為主,我竟順著自己習慣忘記這點。在這裡應該要使用這裡雙方皆可接受的稱呼 Mandarin 比較好。
pepper1545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shark6454: 我明白「國語」一詞的問題,所以我也沒有請或推薦你說「『國』語」。可是要用「華語」或「中文」來當成某單一語言的名字確實不可行。香港人很早很早就已知道「南腔北調,多種語言」的中文(漢語)面貌,縱然大家未必有專業的語言學知識,未必有「語族」概念,但不同地方來香港的人,各有本身的漢語語言,卻都是中文的一員,香港人從這個沒閹割的事實環境長大。「中/漢/華+文/語」,就跟「女人」一樣,本義就是一個類別,類別之中包含多種個體項目,例如「女人」包括媽媽、姐姐、妹妹、婆婆等,不可以用「女人」專指媽媽,把姐姐、妹妹、婆婆排除在「女人」之外。

同理,無論「中/漢/華+文/語」,都不應該由任何一種語言去壟斷,並且排斥其他漢語。否則,如果真的要用「女人」專稱媽媽,難道姐姐、妹妹、婆婆會覺得這稱呼是「平起平坐」嗎?
pepper1545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要具體說明的話,用「華語」或「中文」去指Mandarin的問題在於:

一、張冠李戴。

Sinitic languages或Chinese languages來自Sino-或Chin-字首,都是廣義或範圍廣泛的「漢」、「中」或「華」;Mandarin則是官僚,就是「官」話之命名來源。Sinitic languages或Chinese languages對應「中/漢/華+文/語」,Mandarin對應「官話」,才是一致,才不會張冠李戴。

而且Mandarin這個「官」字,是從明清歷史的官僚而來,扯不上現在哪裏的官之問題。如果要硬扯,連本身解作官僚的Mandarin一字也不是有着相同的問題嗎?
pepper1545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二、承認了高捧官話、打壓其他漢語語言的沙文主義主張。

縱然你說台灣人用「華語」是『並沒有「把華語意義變狹隘」這種思考過程』,只是「借用東南亞的稱呼而來」。可是爲甚麼「華語」一詞會率先在東南亞地區(主要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狹窄化成專指官話?正正是因爲星、馬都在七、八十年代推行獨推官話打壓「(所謂)方言」的運動。這運動與閣下所指出的國民黨「國語政策」並無二致。

今天,大家都會反思,能知道「國語政策」的邪惡。但在同一時間,卻使用相同邪惡政策下被邪惡勢力扭曲義項的「(狹窄化)華語」一詞,這不是等於認同了官話沙文主義的結果嗎?有甚麼平等可言?

而「華語」本來指多種漢語是客觀事實,這意義在香港和一些地方仍然沿用,一直沒變。沒有理由要使用原意(而且原意有理)的地方犧牲,反過來遷就被沙文主義運動閹割掉的用法。
pepper1545
2 years ago
綜合上述,「中文」、「漢語」或「華語」從一開始就是Sinitic languages或Chinese languages,從一開始都不是專指單一語言,而且這本來的意義在一些地區仍一直維持。它們在某些地區狹窄化成專指官話,都是因爲經歷過獨專官話Mandarin並排斥其他漢語的結果。如果我們要平等,要拒絕沙文主義的打壓,就不應該以「中文」、「漢語」或「華語」來專指任何一種單一語言。學術界用「官話 Mandarin」已是一個最公平也最沒有沙文打壓歷史的稱呼。

如果的的確確仍然不滿意「官話 Mandarin」這詞,可以提議新名稱,看看可否獲得跨地域的學界接納,但絕對不應該繼承官話沙文主義的主張及打壓歷史,以「中文」、「漢語」或「華語」這些本來是語族級別的名稱來專指官話。
pepper1545
2 years ago
最後,關於「北方話」的提議,我見有資料話閩南語會叫「北方話」(Pak-hng-oē)或「北仔話」(Pak-á-ōe),我才以爲這詞雙方也會用。此外,根據個人一些接觸,我也以爲「北」在海峽的兩邊也有『外來堀起政權』或其帶來之外物的隱義,而且「北」這方位字也沒對它有甚麼嘉許、認同之意。

如果實際上沒有用,也不要緊。在民間場合,眞・香港人其實更樂於稱它作「蝗語」。
shark6454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pepper1545: 我覺得這裡要先處理一個問題:台灣跟香港的這個語言,到底是不是完全相同?是否需要用同樣的邏輯造詞跟發展?我認為不是且不用。Cookie 在英國只是指某一種特定的 biscuit,美國的 cookie 則對應英國稱呼的 biscuit。美國的 biscuit 是英國的 scone,美國 scone 又是另一種食物。用字源指正不同地區的人有意義嗎?

在各自的脈絡下各自的用法就是自然而然,約定俗成,而使用者使用詞彙的意涵需放在各自的脈絡去看去解讀。在台灣就是沒有過這個「狹窄化」、「壟斷」的過程,使用「華語」稱呼 Mandarin 的時候並非等同用「女人」分類名稱專指媽媽,而更像是有人的名字就叫做「女人」。

「華語/中文」在台灣就是個語言名稱的概念,台灣人認識它是因為中華民國。
shark6454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更何況一般人日常不會接觸語言學及分類,這是我認為這個比喻稍有不完善之處:如果並未接觸「華語/中文」作為如「女人」般分類名詞這樣的用法,在這樣的脈絡下,我當然不認為粵語台語或客語是這種「華語/中文」的一員,而是認為各自並不隸屬,當然就沒有什麼壟斷的問題,本來就不一樣啊。

台灣所用「華語」借用自星馬是我個人的猜測,但是這個也非常符合台灣視角下外來的「中華」政權之名。一樣是當一個名字而已,要說這是認同那個「星馬打壓其他語言,把華語的意思狹窄化的過程」恐怕太牽強了,就像你們稱其「國語」時,也並未認同中華民國「蠻橫指定 Mandarin 為中華民國(實際統治範圍台灣)國語」的國語運動吧?
shark6454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我沒有不滿意「Mandarin」,反而因為台港交流頻繁,希望推廣這個最不得罪人的稱呼。跟前述一致的原則;使用者開始使用時的心態才是關鍵脈絡,而非使用者沒有參與的詞彙發展歷史也要考慮進去。我有點不滿意其被對應到「官話」,跟起源無關,而是因為漢字分析性質舉世無雙,人人看到都能分析都能解讀,如同此時我們討論的台港兩地對「華語/中文」的解讀方式出入(拆詞分析字源 vs 直接當專有名詞)。直接借用 Mandarin 則大大減少了人人喜歡拆詞,解讀不一致的問題。對「北方話」的遲疑也類似,不過補充一下:台語確實有人講「北仔話」,但是在 Taiwanese Mandarin 裡面「北方話」並不通行,對尚未約定俗成的詞這種時候人們各自對其分析的傾向就會越強,就會有「誰的北方、內部還是外部的北方」的問題,如同「哪裡的官」一樣。
shark6454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所以我的觀點依舊:跟香港人對話時使用「華語」來表示 Mandarin 是我的疏失,但是我並不認為 Taiwanese Mandarin 使用者用「華語」稱呼這個語言的習慣有貶低其他語言之意而需要更改,我支持各自用約定俗成的用法,但是交流時要謹慎,不要犯我前面的錯誤。

以香港人對「中文」的定義,台語也是「中文的一員」,但我知道這也並不是矮化台語,而只是因為在這裡「中文」等於 Sinitic languages,非 Mandarin。而中華民國台灣學術界對 Sinitic languages 主要稱「漢語系」,「華語」指 Mandarin。(突然有點好奇,港台語言學界一定會交流吧?學術界用法趨同是很容易的才對,好奇是因為都使用英語交流嗎?)
shark6454
2 years ago
港台兩地的這個語言,也許有相若的起源,但就是已經發展成了不同的樣子,對詞彙有不同的定義。雖然某種程度可以通,但是還是會有需要仔細分辨的時候。當然,台灣學這個語言才七十年歷史,且當初的狀態是「中華民國帶一套離地的標準來強灌給非母語人士」,所以比起香港的用法,會比較偏離原本的路徑也是理所當然的。但用得久了,「錯」的部分也會約定俗成變成新用法。如果你要以原始型態當作正確標準去分析的話,台灣人的 Mandarin 注定不「純正」,就跟 Singlish 一樣。但難道要否定這些發展,將其導回「正統」嗎?如同現在會去要求 Singlish 使用者按照英國英語的標準說話嗎?
cow7220
2 years ago
不得不說,身為台灣人我更支持 pepper1545的說法
alpaca7463
2 years ago
我是一名傳媒行業的小薯。在說甚麼習慣前,我想說,台灣人把「中文/華語」當成Mandarin用,已經多次直接損害粵語的利益及空間,造成香港人所不滿的「以普代粵」、語言入侵問題。
alpaca7463
2 years ago
以實際情況而言,日本人不明白「北京語(ペキンご)」和「広東語(カントンご)」的分別之大,他們在業務上一向比較信台灣,就往往找台灣翻譯造了Glossary及相關翻譯規定,然後扔過來我們香港這邊,要求我們跟從。但我們如果有操守,就應該知道那些規定是違反粵語、違反香港中文的,是拚了性命也不應該依從的。
alpaca7463
2 years ago
可是台灣人,有一些似乎是本身立心不良(例如東立出版社的人,他們還使出過許多陰招),有一些則是自身無知,往往認為「中文/華語」就等於Mandarin,基於Mandarin的東西可以套用到任何各種漢語語言之上,並且如此去洗日本人的腦袋。
alpaca7463
2 years ago
結果每次我都要花許多無謂時間和精力,去跟日本人解釋他們受台灣人影響而產生的認知錯誤。我必須指出,「中文/華語」就是像「歐洲語」〔欧州語(ヨーロッパご)〕般的概念,並不可以拿單一語言(e.g.法語)作為代表,然後逼迫使用其他歐洲語言(e.g.德語、英語、意大利語…etc)的人跟從,各種「歐洲語」之間。同理,「中文/華語」也不可以由「北京語」去代言,然後強逼「広東語」、「客家語」、「閩南語」、「上海語」、「南昌語」等眾多語言臣伏於「北京語」的規定。
alpaca7463
2 years ago
而日本人看到後,幾乎每一次都不相信,都再回覆我說:台灣人一直如此告訴他們,同時,他們也看到香港的文件或資料說香港也使用中文,所以他們都相信台灣人所說是真的。有些開明的日本人,在我們數次反覆回應後,還會明白,容許我們在香港版本裏,修改不符合粵語/香港中文的規定。但有些封閉的日本人卻繼續相信台灣人對他們的洗腦,站在高牆上說甚麼「這是全球華語的規定,當然包括香港,我們已決議了」,強迫香港版本變成「以普代粵」的語言入侵版本。
alpaca7463
2 years ago
習慣不一定就沒有問題。有些習慣會對其他人帶來歧視或不公,而我們明明可以改善這個習慣,令事情趨向公義,同時也不悖於現實,就理應改善這個有問題的「習慣」。比如說,香港人過去也用「賓妹」、「阿差」、「黑鬼」、「鬼佬」、「蘿蔔頭」等詞語多年,我們甚至不是基於甚麼刻意歧視的心態去叫,可能只是從日常生活聽到然後沿襲的「習慣」。但有關族群覺得這些稱呼不良,於是我們尊重他們,社會整體上也改變過來。受教育越多或越年輕的香港人,越不會這樣說。因為它們並不像 cookie、biscuit 與 scone 般,而是會對一些族群帶來傷害或不良影響。
alpaca7463
2 years ago
同樣道理,即使台灣人關起門,覺得把「中文/華語」當成Mandarin用只是「習慣」,但在門外的事實,就是這套習慣已構成了傷害和不公義,造成了「以普代粵」、語言入侵的個案。要是台灣的朋友嘴上說支持香港的公義,為什麼還要堅持對香港語文造成不公義的「習慣」呢?
alpaca7463
2 years ago
P.S. 兩三個月前讀到 一篇台灣傳媒的文章,文章記錄的發言內容包括台灣學...,這文章也反映了台灣人不一定把「華語」一詞當成 Mandarin ,也一樣有視「華語」為類別、內裏包含多種漢語的用法。
pepper1545
2 years ago
cow7220: 謝謝支持。 alpaca7463: 謝謝說出事實現狀,說明這個打壓是現在進行式,我們有必要站出來令這種打壓停止。
pepper1545
2 years ago
時間不多,長話短說。反駁一下『中華民國台灣學術界對 Sinitic languages 主要稱「漢語系」,「華語」指 Mandarin』的PTT連結。

那個PPT連結內容中,那作者自己都話:
> 結論大概是,因為 Mandarin 實在太強勢,除了一般的語言學外,
> 在外語教學、心理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的領域整個打趴其他漢語。
> 因此很容易就去佔用了各種可用名詞,包含漢語、華語、中文等。

所以,是「漢語、華語、中文」被 Mandarin「佔用了」,而且是透過「打趴其他漢語」這種手段去達成的。這都話說都是那作者自己說的。這文章反而證明了「一開始就當作一個名字,沒有作分類名詞使用過」的說法違背事實。

既然是鵲巢鳩佔的行爲,既然是透過打壓搶奪欺凌的手段佔得的,爲何不是錯誤?爲何不能物歸原主?
pepper1545
2 years ago
還有,我不認同「國語(指 Mandarin)」這詞,我還說『我明白「國語」一詞的問題,所以我也沒有請或推薦你說「國語」』,也正正是因為理解國民黨「國語運動」的邪惡,以及對國族認同、族群排斥等問題,明白了有關現象是從打壓而來。我自己也盡量迴避這詞。

我只是指出「華語(指 Mandarin)」一詞的問題其實沒有比「國語」好,它們的問題都是一樣的。都同樣是「拿『女人』來專稱媽媽,排斥了姐姐、妹妹、婆婆」。我認同台灣人反對「國語(指 Mandarin)」之稱,但希望大家也以同樣的準繩,反對本質一樣的「華語(指 Mandarin)」,反對明明只是官話卻不斷搶佔各個表示類別的詞語之打壓行為。縱使大家沒有心去打壓,但若果明白了有關現象是從打壓而來,便應當站在雞蛋的一方,向高牆說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