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散
3 years ago
推一下這陣子看的網飛紀錄片
https://images.plurk.com/6zPmEyMaT1PgiuDoUBRhEc.jpg
中文譯名是武士時代:為日本而戰,講日本戰國史,從信長的崛起一路講到關原之戰結束,一共六集,我覺得對我來說步調剛好,敘事清楚有重點,除了該講的重大事件都有講,一些比較旁支的部分,比方說淨土真宗、伊賀國,信長要攻擊他們的理由等等,也都有恰當的帶到。在萬曆朝鮮戰爭的部分也有不少著墨,甚至有提到郭再祐率領的義兵等等。
因為是網飛做的所以錢不是問題(?) 雖然是紀錄片但戰爭部分也都蠻肯花錢拍,山景也拍得很漂亮,血腥的鏡頭也不少(?)
像我自己對日本戰國的認知也是零零星星的從宅物跟影劇裡拼湊起來,沒有看過完整的詳盡介紹,看這部紀錄片對搞懂一些東西蠻有幫助的,給大家參考。

底下隨便聊一點有關本劇跟日本戰國的一點東西(
latest #9
廣陵散
3 years ago
隨便談,先提一個,關於豐臣秀吉出兵朝鮮的事。這部劇有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發想點。
在豐臣秀吉的時代,日本已經經歷了一百五十年的內戰,沒有一個日本人見過什麼是「和平」,所有的人都是生於戰爭,在戰爭中生存。對於大名與武士們來說就更是如此了,他們只知道打仗,並且比誰都擅長打仗。
所以對秀吉來說,當天下終於統一了之後,他必須找些事情給這些大名跟武士做。所以我在想,或許出兵朝鮮的一部分原因,是秀吉想分散大名們的精力與注意力也說不定。朝鮮與日本向來交惡,武士們也都樂於佔領更多的土地,因此就不會想著要內戰了。
當然啦,直觀看起來,這場戰爭還是主要出於秀吉過度膨脹的野心跟驕傲,並且不久之後秀吉也精神不大正常了,整場戰爭最後看來是個很糟糕的決定。
廣陵散
3 years ago
我向來都喜歡看紀錄片裡面,學者對於一些有神祕感與爭議性的歷史事件的個人解讀。講到戰國,最有趣也最戲劇化的一個事件應該就是本能寺之變了。

本劇裡面學者的解讀是,因為光秀自己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因此在信長血洗比叡山焚毀延曆寺的時候,就已經在心中質疑信長有統治天下的能力,因此從那時候就埋下叛變的種子了。
裡面也有提到光秀母親之死「疑似」是信長導致,但大概因為考據可靠度不足,所以就只有一句帶過。
廣陵散
3 years ago
其實蠻多戰國題材作品也都是這樣設定的,總之就是信長種種暴行讓光秀看不下去,覺得天下不能交給這樣一個魔王,因此才抓準了時機叛變。
但那個時代基本上大家都是投機份子,這樣的動機感覺上會不會是後世的一種浪漫化的想像,也挺難說的。
總之明智光秀叛變的真正原因是個謎,他自己沒有留下任何解釋,所以後代也只是猜而已。這個謎也讓後世各種戰國題材作品有一個創作發揮的空間,很有意思。
立即下載
廣陵散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這個歷史之謎的影響非常之大,沒有本能寺之變,統治全日本的人多半就會是信長
雖然在談論戰國史的時候,大家總是喜歡捧信長黑家康,但無可置疑的是,德川家統治日本後確實創造了兩百多年的太平盛世,許多影響全世界的藝術文化都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也奠定了日本成為世界強國的基礎。
整體來看,明智光秀背叛信長,讓信長沒能奪得天下,對日本來說也很可能是件好事,因為信長那樣的人能不能好好治國真的難說

但話說回來,家康活得比誰都久,就算信長得天下,他只要活得比信長還有豐臣秀吉都久,那結果大概還是不會變((
畢竟家康是老狐狸,信長的兒子們應該都玩不過他(
廣陵散
3 years ago
還有一個也很關鍵的點,是在關原之戰,小早川秀秋倒戈,投靠家康的原因
本劇學者的看法是,因為在朝鮮戰役中,石田三成曾經向秀吉批評過他,導致秀吉收回了他的領地,從那開始他就對石田三成有所不滿了。
不過本劇後來也有補充,小早川很可能也只是躲在山上等著看誰會贏,而最終選了家康這一邊。
我自己的感覺也接近這樣啦(
廣陵散
3 years ago
這個紀錄片對我來說稍微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它對石田三成的描寫很少吧。
在最後一集的部分基本是以家康為視角,對三成的描述基本只有「是個次要的大名,對豐臣忠心耿耿,對德川不滿,暗地煽動反德川的勢力」
基本上沒怎麼解釋三成的動機,也沒交代三成的出身背景。

因為玩過仁王的關係(??) 我對石田三成還蠻有親切感的,連帶對大谷刑部還有島左近也很有印象
除仁王之外,之前也看過一部叫關原之戰的電影,裡面是以三成為主角視點出發的
島左近與大谷刑部在電影裡戲也很多
廣陵散
3 years ago
講到石田三成,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就是他的LOGO(??)吧。別人家都是花紋樣式,就只有他的不一樣
https://images.plurk.com/37ZaI21g7d2E8B1PW3W3S9.jpg
https://images.plurk.com/1z8kjv0XyuRY2PUl7dFQrf.jpg
大一大万大吉,意為「萬衆為一人,一人為萬衆,則天下太平也」
更白話一點講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廣陵散
3 years ago
電影把三成塑造成一個忠義之人,充滿正義之心,仁王裡面三成雖然是反方陣營但也還是挺正氣凜然的,也算是都有對應了這段話。
當然歷史上石田三成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很難說,歷史評價說奸臣的跟忠臣的都有,所以我本來蠻好奇這個紀錄片會怎麼解讀這人,只可惜敘述的不多

至少說以正當性而言,三成是比家康要高的,因為三成是擁護豐臣秀賴,是為了豐臣家而戰,而家康那時候已經是懶得遮掩,擺明就是自己要奪天下。
從戲劇化的角度而言,身為忠臣的三成最終鬥不過老謀深算的家康,忠義之心敗給了家康的權謀算計,這種悲劇英雄的形象還挺有文學性的浪漫感 (當然是不是真的這樣就不得而知了)
廣陵散
3 years ago
要說這個紀錄片有沒有什麼啟發性意義(?) 我覺得就是...做人得留三分餘地吧(?) 並且不論你的目的為何,對別人好一點,也就是對自己好一點。
信長是軍事奇才,靠著戰無不勝以及殘暴的作風讓天下人懼怕,但也因為如此他得罪了許多人,很可能就正因為他的暴虐讓身邊的人看不下去,最終才導致自己的滅亡。
家康向來是沉得住氣,不會把事情做絕,而且懂得適當地施加恩情。家康曾經在秀吉面前保過伊達政宗,對政宗有恩,因此在最後與石田三成的抗衡中,政宗給了家康很多幫助,並且一直對家康挺忠心的。在本劇的呈現中,這也是家康最終能勝過石田三成的一個原因。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