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犬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電影]
渣藍....你這個渣藍....你爸爸知道你在當渣藍嗎?
知道...他知道....
#牛頭犬的資料庫
latest #13
牛頭犬
3 years ago
《淚水成鹽》Le sel des larmes (heart)(heart)
牛頭犬
3 years ago
過了將近十年,菲利普卡瑞才終於能夠在作品中,好好地和父親告別。
牛頭犬
3 years ago
「因為他沒有信仰,所以父親不會上天堂,他只是知道,父親再也不會陪在身邊了。」在電影的最後,好心的旁白代替了傷痛欲絕的男主角,向觀眾說了這麼一句話,話中的概念挺有趣的,意思似乎是,如果人有信仰,認定了死後必然有天國或地獄,或許就能夠想像自己所摯愛的人,離開後會有個歸處,但如果不願意相信有死後的世界,那麼離去的人也就這麼消失了。這是無神論者的悲哀與勇氣,要清醒地、不帶幻覺地看待這世界,便必須承受這樣被挖出個空洞般,失落難以慰藉的巨大傷痛。
立即下載
牛頭犬
3 years ago
看起來,明明是一個關於好色又懦弱的男人與三個女人之間的感情糾纏,到最後卻歸結到死亡與宗教上,感覺是有點突兀,但若循著導演菲利普卡瑞的創作軌跡,回到他的原點,或許就比較能看出其中的脈絡。
牛頭犬
3 years ago
1964年,當時才16歲的菲利普卡瑞在演員父親莫里斯的引介下,到片場去擔任剛轉型當編導的克勞德貝里Claude Berri的助手,在那裡他蒐集了用剩的底片,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片《走調的青春》Les enfants désaccordés,描述一對逃家少年男女,在時尚雜誌與新聞媒體的暗示誘導下,掉入自我催眠般的迷亂幻覺中。做為一個青少年,去述說青少年好奇疑惑又易感的心情,卡瑞拍出一種成人回首緬懷所沒有的尖銳,會讓人好奇的是,孩子們那種純真的狂野,究竟是出自於本性而去模仿成人世界的概念而來,抑或只是無知的心靈被強沾上成人的色彩呢?
牛頭犬
3 years ago
而在1967及1969年(68學運的前與後)卡瑞最初的兩部劇情長片《記憶中的瑪莉》Marie pour mémoire及《處女的床第》Le lit de la vierge,則都以模特兒兼演員歌手的Zouzou(她最有名的演出應該是侯麥《午後之戀》的美豔誘惑者)演出名為瑪莉的女子,對應於故事中名為耶穌的男主角。卡瑞刻意顛覆及拆解了聖經上的神話故事(還讓女主角瑪莉身兼聖母瑪利亞與抹大拉的瑪利亞雙重身份,讓她與耶穌之間的關係介於愛情與亂倫的模糊地帶),講的其實是親情、愛情與革命在古老傳說中的原型。同樣提出的問題是,人的感情(慾望)與行動(抗爭)是出自於本性,而仿照神話故事與歷史事件而行,抑或是因為受到神話傳說與歷史故事的引導,才產生這樣的動機與需求呢?
牛頭犬
3 years ago
《淚水成鹽》並沒有那麼明顯的宗教意味或神話引用,硬要說的話,我們大概可以發現,男主角的高中情人(電影中第二個女友)叫Geneviève,出自守貞聖女日南婓法之名,而後與男主角玩三人行的護理師Betsy,名字也有上帝即誓約的意涵,至於男主角最初在巴黎搭訕勾引的北非女孩Djemila,則取自阿爾及利亞的羅馬古城之名,那兒也是早期基督教在北非的重要據點。這樣拉關係確實是有些牽強,但其實最難以忽略的是,男主角與他父親兩人傳承的職業是木工(其實是細木工joiner,較輕件與裝飾性的木材組合),而在電影中兩人合作的第一件作品是棺木,呼應了耶穌在地上的父親約瑟,所傳承的家族職業,也明確以葬禮點出兩人工作中的宗教意味。
牛頭犬
3 years ago
那這部電影為何要提到宗教呢?我們或許可以看看這個可說是菲利普卡瑞作品中最渣最爛的男主角,他之所以這麼糟糕,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他面對兩難的抉擇困境時,他通常都採取抱怨但不行為的態度,任由事情自己去演變,讓這個不行為變成一種討人厭的行為,像是想腳踏兩條船卻發現情勢不允許時,就音訊全無地失約;像是面對學業事業與女友懷孕的衝突時,就冷酷地拋下當做什麼事也沒發生;像是同居女友戴他綠帽,即便是怒火中燒竟然也若無其事地吞下;像是與女友纏綿時,爸爸沒搭上車來求助,他也故意假裝自己不在家,讓父親落魄離去。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是不折不扣的爛人。
牛頭犬
3 years ago
他之所以會這麼爛,其中一大問題就在於他沒有對某個人、某件事的強烈熱情,像是在巴黎初遇北非女孩的公車上,卡瑞先拍了兩人尷尬相對的鏡頭,然後突然,轉到了女孩握在欄杆上的手,然後旁邊坐著的女人變得比女孩的手更顯眼,接著又拍了後座在聊天的女人,這組鏡頭可以視為男主角的主觀視角,他在意的不是那個女孩(他的眼中不是只有她),於是一下子就散神到其他乘客去了,顯然他刻意去追北非女孩的動機,只是因為近在眼前。又像是他與父親的第一場戲,就是在夜裡觀看星空辨認星座,而當另一晚,他的高中情人依偎身旁問他最簡單的北斗七星在哪,他卻看也不想看地回答不知道,顯然這個女人也只是他到手的肉體罷了。 他對細木工這個職業也沒什麼熱忱,考上布勒學校也只是完成父親的願望(倒是父親拿著錄取通知書看了又看,快慰不已),在學校練習的時候也只想勾搭女同學。
牛頭犬
3 years ago
這個人的生命看來是再空洞不過了,他沒有什麼強烈的信念或激情,遭遇到抉擇困境就兩手一攤放空,交由機遇或命運決定,然後再説:「怎麼會這樣?」「我也沒辦法!」之類的託辭。這是不願也無能為自己生命負責的懦夫行徑,像是一種聽天由命的荒謬態度,反正生命中遇到的都會是些聖女、聖人與天使(給男主角戴綠帽的男子名叫帕可Paco也是聖方濟各的暱稱),所以放任生命隨波逐流、聽任他人支配,好像也沒關係。
牛頭犬
3 years ago
一直到他聽聞父親的死訊,這才激發了他內在真正的感情與怒氣,因而做出不再是無所謂、無所為的積極行動(雖然這行為依舊讓人反感)。
牛頭犬
3 years ago
雖然二月剛過世、這幾年都與菲利普卡瑞合作劇本的作家尚克勞卡里耶爾,確實在這部電影裡把男女情愛的道德複雜性描寫得活靈活現、趣味橫生,但根本上這仍然是卡瑞自己真正想吐露的心聲。渣男的三段愛情,有無奈錯失的,有熱情消逝的,也有心猿意馬沒有承諾的,似乎也正可以對照到前面不久前完成的「愛情三部曲」:嫉妒《戀人啊!》、女人的陰影《巴黎式出軌》和《是日戀人》。這三部片是什麼?那都是卡瑞在父親莫里斯2011年過世之後,藉著講述父親的故事、母親的故事,以及親子間理還亂的糾結,來緬懷逝去的人。
牛頭犬
3 years ago
但到了這部電影,他似乎又再反過頭來,否定用影像及故事來紀念、致敬、留下身影的意義,就像是宗教信仰或古老傳說所給予的,一個人死後可以精神永留、上了天堂會俯瞰自己的世界、靈魂轉世之後獲得嶄新生命,這些都是自我欺瞞、都是遮蔽本心、都是情感麻痺、都是放任自己臣服於未知與命運、都是不願為自己生命負責的虛假託辭。我們必須正視人的死去就是消散與虛無,必須認知摯愛過世的深坑並不能用迷幻的想像來掩蓋,必須毫無保留地真真切切地感受自己的創痛,必須不攀著任何浮木而在悲傷的汪洋中嗆溺,這裡面有的,才不是神話與信仰的殘渣糟粕,而是宗教中最真實也最原初,面對虛妄存在的傲然勇氣。這或許是這十年來淚水漸乾已成鹽的菲利普卡瑞,反覆思索喪父之痛中所獲得的啟發。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