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erlin
3 years ago
[感想]社會學若要談這次的事件,主要會是兩個大方向
一是長久以來的「工地文化」
一是人們如何想像「風險管理」
(下收)
latest #27
kellerlin
3 years ago
工地文化之前最熱門的莫屬林立青《做工的人》,然而社會學研究工地文化還滿早的,從礦工安全開始、到經濟起飛都市化勞工底層的社會結構探討,通常是原住民、移工、中低收入戶、黑工、非法工作為對象,也是現在的論調,然最近則流行探討公共安全跟工地酗酒的結構因素
kellerlin
3 years ago
工地喝酒、酗酒文化的問題,可以見這噗的討論,這些討論仍是現場的「日常」
ಠ_ಠ - 【討論/求轉/擴大 】我是一名正在興建的廠區的保全,我的工作是抓工人的違規,其中包含攜帶酒精...
kellerlin
3 years ago
這種文化習慣是用提神飲料或食物來麻痺肉體的勞苦、與應付心理的鬱卒
【底層之下的底層】實訪工地:對未來沒希望!保力達B是解悶的調酒...│寶瓶文化https://pnn.pts.org.tw/....
立即下載
kellerlin
3 years ago
也因為台灣的土木營造工程基層,幾乎是傳統的原始(初階)勞動現場,所以工地文化往往被視為一種社會結構(人如何應付工作並建構社會關係與階級),而非單純的技術問題
kellerlin
3 years ago
從各種訪談跟研究便可以發現到,「工地文化」中舒壓或擺爛的行為,表面上是工人的個人習慣或職場風氣,但背後其實受到經濟景氣不景氣、法案有沒有執行跟立新法、產業樣態與勞動福利的影響……所以包含監工在工地現場跟師傅或工人相處的眉眉角角,同樣也要當成整體社會結構的一部分來思考才行……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因此歸咎工人、主任、監工、團隊、老闆、公司可能都只能抓到一部分的問題,如果要改善整個「工地文化」的問題,那等於要連產業本身所建立的社會結構(包含公司老闆員工雇工臨時工的人際關係社會網絡跟階級管理方式、政府或私人企業發包承包的裙帶關係、產業與法律跟現場的陽奉陰違)一起改………
kellerlin
3 years ago
這種改法幾乎等於重新從基礎建立起制度跟規則,然而從頭建立制度規則等於否定原有做法(花時間金錢培訓訓練)、或跟以前的人際關係對立(不站在師傅或朋友這邊)、改變裙帶關係 (改變錢跟權力的流向)、現場陽奉陰違或痛恨檢舉成習(積習難改)。所以建議的學者、改革者提出的建議不但不被當一回事,還會被罵不食人間煙火
kellerlin
3 years ago
在學術場域,產業與勞動議題的學者/研究者通常要超級大愛、或是曾經經歷過現場的痛苦、失去親屬的生命經驗,才會願意繼續研究與推動(學術用語:終極關懷)。不然通常是研究到一半發現現場工人根本不想要改、阻止他們找死還會把你當殺人父母,真的會什麼氣話都想打出來、死魚眼擺爛做完訪談、或萌生退意換論文題目
kellerlin
3 years ago
因此聽到有些產業抱怨學者不管他們死活,有時候一些產業風氣還真的糟到不想管,寧願等到整個產業自然淘汰掉,再重新開始都還比較有救
kellerlin
3 years ago
另一方面挖黑幕的研究也容易被地方勢力跟政治派系弄(畢竟是裙帶的金流),後臺不夠大的也沒辦法好好做研究,也會擔心勞工運動或研究的學生受到傷害,學者孬嗎,孬啊,又沒有政府罩誰敢改革?總之運安會加油啊(自孬)
kellerlin
3 years ago
另外在國外的討論會以跨國移工、階級複製、職場的自願規訓(傅柯),以及另一派工人的Empowerment(賦權/賦能/充權/使能/培力)、職業產業公/工會活動、勞運為主軸,但台灣結社與社會運動因為戒嚴或社會風氣影響,勞動意識不如國外,就連以勞動田野研究為改編的娛樂作品感覺上只是表象的消費而已而不是真的Empowerment了勞工.........
kellerlin
3 years ago
來講「風險管理」的部分
kellerlin
3 years ago
各地的社會文化中,本來就有風險與應對風險的概念,比方地方常識與傳統智慧、獻祭或祈福消災、或是建造公共設施防範季節性的天災風險等。然而要講到風險的系統性「管理」概念,則要等到歐美啟蒙/現代化/工業資本化之後,因此風險管理(概念做法)也被視為現代化的指標之一
kellerlin
3 years ago
但「風險可以預估、技術可以防範、人定勝天」的概念,對很多社會文化來說,畢竟還是外來的、要學習的、或甚至跟傳統牴觸,台灣則是一方面敬畏(覺得厲害但不一定知道原因)風險管理科學的權威、同時又認為民間/民俗信仰可以避過災禍,是一種工具式、複合式、甚至是投機取巧地選擇好用的方法面對風險
kellerlin
3 years ago
有些時候是因為對風險管理的缺乏、不理解、不相信或是不安,而導致寧願使用民間習俗/民間傳統信仰/發明替代信仰的物件──常常被科學研究稱為「迷信」的行為(最特別的就是「機房的綠色乖乖文化」、或是「車上平安符」)──其實是安撫人們心靈不安、面對意外有勇氣的象徵
kellerlin
3 years ago
然而也有更實際的解釋,即是成本問題。當人們無法負擔專業風險管理科學的分析與防護成本,就會繼續支持民間習俗/民間傳統信仰/發明替代信仰的物件的做法,而高風險低收入的族群會變成就算有風險管理的知識或知道風險管理的重要(雖然通常是缺乏的),也無力自行添購設備獲改善設施,只能仰賴神明保佑或是一些職場傳來的迷信權充「安全」
kellerlin
3 years ago
在STS(科技與社會研究)的領域中,「風險管理」與「安全」的要求,不但是技術文化、科技產品、也是生產現場、工地的重要議題,同時另一個向度也延伸到「天災治理與公共建設」與「風險社會」的大層面。簡單來說,「現代化/工業資本化」決定了整個社會風險管理的成本,則中低收入就注定是風險社會中最少資源最多風險的一群人
kellerlin
3 years ago
知識與成本的缺乏,加上前述工地文化裡面大大小小的陋習,過一天是一天的惡性循環,視工安於無物的習慣變成施工底層的常態。做研究的學長抱怨訪談者「寧願掛平安符,不願意買安全設備」的背後,其實理由比想像中心酸,即便是「也著神也著人」還是沒有錢「買安全」
kellerlin
3 years ago
雖然人類學跟社會學一直有現場的田野調查研究,提出漲工資或Empowerment勞工或工安職訓、增加安全設備等措施,仍然很難改變一般面對風險管理的傳統概念,或甚至導因為果的認為運氣好不好天注定工安沒有用
kellerlin
3 years ago
就是為什麼風險管理最後都會龜回去談管理科學或管理技術、設備或公共安全建設,很少去談提升工安整體與人性的層面,就連增加工資或是罰款,還是會遇到「要你馬上清工資隔天不來了」的離開、「請款時罰單假超過200萬」的罰不怕,只能說最麻煩的還是處理人性問題
kellerlin
3 years ago
然而風險管理跟STS仍然是很新的研究題目與方向,在理論的應用仍有很多不完善或是解釋不周的地方,不同的論述也常打架,加上不是所有的研究者都是技術與管理出身,研究文章時就只能多涉獵跟包容了(不然每個章節的面向差異太大論述很容易精神分裂)
kellerlin
3 years ago
噗幣感謝,希望有幫上一點忙
kellerlin
3 years ago
補充,檢討「政府標案」通常會講到新自由主義、產業與工地文化服膺「趕工文化」的問題則跟Michael Burawoy《製造甘願》有關、「扣死當(cost down)文化」的重點是薪資結構也是流行的研究議題,這些必須被當成背景因素來考量而無法直接用於解釋田野觀察,因為勞工社會學的研究其實有不小的斷層
kellerlin
3 years ago
雖然中研院的老師還在,但長期跑田野或現場出身的研究者少之又少,在找資料或做研究時,可能會因為援引資料未更新或理論過時而愈來愈辛苦,加上其實勞動社會學、勞權勞運、關懷勞工的始祖是馬克思,也因此會受到保守右派、自由經濟與資本主義者的批評與質疑,就...加油
kellerlin
3 years ago
所以看到主張自由經濟、臭罵馬克思跟勞運的人支持林立青,都有種無奇不有的感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