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今日台灣史〉 #46事件 1947年4月6日 樟湖之役 與 1949年4月6日 四六事件
小梅、樟湖之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四六事件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PRC搞64,ROC搞46。既然講到了46,複習去年台大:陳嘉宏專欄:這樣的台大不配稱為第一學府--上報
四六事件發生後,傅斯年對四六事件救援更是保持距離,還主張處分主要幹部。他支持政府掃蕩行動,使台大陷入白色恐怖漩渦中,與外界並無二致。

倒是同溫層有些長輩們反而認為傅斯年是被「表了」:因為他沒想到學生會被失蹤殺害。但我持懷疑態度(理由如連結↑),因為這不改他身為共犯的事實。
https://bit.ly/3uvbsqb
#轉型正義 #台灣人當知台灣史 #歷史上的今天 #戒嚴時期 #白色恐怖
latest #42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3 years ago
= 分隔線 =
台大近年爭議:
立即下載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3 years ago
=分隔線=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3 years ago
=分隔線=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3 years ago
=分隔線=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3 years ago
=分隔線=
https://imgs.plurk.com/QzK/9db/s30rlDYzhBfrM2q7RlnGhrvZn2L_lg.jpg
台大前校長傅斯年的歷史角色引發各方議論,圖為台大傅鐘。(圖片摘自網路)
「我有一個請求,你今天晚上驅離學生時,不能流血,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拚命!」1949年「四六事件」裡,當時的台大校長傅斯年對陳誠與彭孟緝說出這段話,這段話在六年前的太陽花學運裡被廣為流傳,成為台大自由校風不可侵犯的表徵。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多出土史料顯示,傅斯年的這句話並非全貌,《陳誠先生回憶錄》中提到,當時國府想從台大師大兩所大學開始「肅清匪諜」。傅斯年回應:「你做,我有三個條件:一、要快做;二、要澈(徹)底做;三、不能流血。」意謂當時傅斯年並未反對軍警進校園逮捕學生。
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在2018年出版的論文說道,四六事件發生前,在反共前提下,傅斯年同意警備總部進入校園逮捕學生,四六事件發生後,傅斯年對四六事件救援更是保持距離,還主張處分主要幹部。而陳翠蓮後來發表在台大歷史學報的《白色恐怖時期的台大校長傅斯年》更寫道,傅校長支持政府掃蕩行動,使台大陷入白色恐怖漩渦中,與外界並無二致。陳翠蓮在向檔案調閱相關檔案後指出,傅斯年在台大僅有兩年時間,竟發現不少他與特務機關人員往來信件,以及監視校內活躍學生的報告,與他長期形象大相徑庭。
鑑於出土的史料越來越多,台大學生會在校務會議提議,學校應成立轉型正義小組,處理校園空間與威權地景轉型、校史之重構與檢討、檔案的開放與徵集等等工作。這其中,以紀念傅斯年為旨的「台大傅鐘」當然是其中之一。
作為一個校務主事者,可以有好幾種態度面對學生會的這項提案。諸如,順應學生的提案要求,成立一個廣納師生代表的小組,投入威權時期的事實調查,完善校史之內容、教育與重新記憶。儘管新出土的資料「看似」對傅斯年的形象不利,但若還原當時風聲鶴唳的時空,傅斯年能說出:「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拚命」的話,是否能以今日之標準看待其與特務機關的書信往來,其實也仍待更多的討論。當然,主事者也能夠以校務繁忙,此事並非當務之急為由,推延這項工作,甚而透過校務會議的討論或動員,自然地擱置或封殺這項提案。
不過,在校務會議未對此案進行討論之前,台大主事者選擇用一套最糟糕的方式來應對學生的提案。台大的內部單位台大校友中心執行長發出「搶救傅鐘」的簡訊,聲稱「轉型正義小組」成立後,傅鐘、傅園恐將被清除。一時之間,「傅鐘快被拆了」成為許多不明究裡的台大校友之間的恐慌大動員,校友質疑學生是「紅衛兵」、「甘為執政者鷹犬」;學生則忙不迭地澄清沒有要拆傅鐘,「是學校說謊造謠」;校方則是無辜地宣稱,只是被動接受校友通知最後連署結果,過程中並無任何參與。
問題在於,台大校友中心是台大內部單位,該中心執行長在各群組發出「搶救傅鐘」的簡訊,台大校方如何能說撇清自己的角色?此外,拆除傅鐘一事連八字都沒一撇,對於校友的恐慌性連署與動員,校方為何不加以澄清?直到此事已經在台灣社會與台大校園互相激盪,不斷升高的政治對立其實已再次傷害台大。
長期以來,傅鐘承載了台大自由學風的許多印記。解嚴前後的許多學運抗爭都以傅鐘為聚集地,一年前聲援香港反送中運動也是選擇在此集會,就連兩年前台大校長遴選爭議,聲援現任校長的新五四運動,都是將黃絲帶掛在傅鐘。既然不同政治立場者都可以在傅鐘找到交集,那開誠布公地討論傅斯年在戒嚴時代的角色又有什麼忌諱?主事者不與學生對話,卻讓所謂的校友與學生在學校裡對罵,這在任何教育現場都是惡劣的示範,遑論台灣第一學府。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這兩年來,台大校方與學生社團的對立未曾稍歇;區區一件學生提案,都能惹得如此沸沸揚揚,更顯示台大一直沒能從這場校長遴選爭議復原。大學不能畏懼政治,更須超脫於政治,方能勇於思辨、追求卓越。身為台大校長的(空心棒)有認知到自己這無所旁貸的責任嗎?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引用結束=
空心棒主導的台大,意外嗎???
via
@mysterier - 這個之前就有聽過讀台大的前輩講過了,所以很多人對傅斯年印象很好,應該是被後來美...【秘密客】這個之前就有聽過讀台大的前輩講過了,所以很多人對傅斯年印象很好,應該是被後來美化過的報導影響的關係
FP Patriot on TwitterEven he is innocent than he shouldn't be a saint either for saving students. Actually I believe scholars collaborating with KMT/ROC authority that are not trustworthy.
Tek D. on TwitterOhhhh I totally agree.

Also, if he was forced to collaborate with KMT, he could be considered "innocent". However, judging from the fact that he "disliked" CCP, I think he might not be innocent as he would be willing to be a collaborator.
台師大學生團隊自發推動校園轉型正義,以地景為文本,帶領學生尋訪當年四六事件與白色恐怖的發生場景,希望有別於文字角度去認識四六事件。
四六事件是指1949年發生軍警進入台灣大學和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台灣師範大學前身)校園逮捕學生的行動,導火線是因學生單車雙載與警察發生衝突並被逮捕,四六事件後更有學生因此失學,也被視為戰後台灣學運的指標。
台灣師範大學「黎明破曉前」工作團隊今天表示,今年適逢四六事件72週年,團隊自3月中舉行講座和真人圖書館,邀政治受難者分享,昨天下午也舉行「尋訪四六地景」小旅行,帶領大家尋訪當年腳踏車雙載事件爆發的大安橋、台師大學生與憲警對抗的宿舍現場等地方。
台師大「黎明破曉前」工作團隊總籌林于玄指出,瞭解兩校作為歷史現場曾經發生的事件,為的不是停留在過去,而是認真面對此時社會中仍存在的訓育體制、威權遺緒,瞭解其如何深刻影響過去與今日,並對未來有所展望。
林于玄提到,經過近年兩校與台灣社會對「四六事件」的紀念活動,四六事件已逐漸進入社會的視野與討論中,但歷史事件的「再記憶」與轉型正義,不應只停留在對事件的爬梳論述,團隊期望在此次活動後,校園轉型正義的推動能拓展至文學、攝影及各領域實踐中。
=引用結束=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