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bi🐳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有關那個藻礁生成7500年的計算我一直很在意,所以去查了工程地質鑽探的資料庫,果然中油觀塘工業港那麼大的案子鑽探一定鑽好鑽滿
https://images.plurk.com/mbncKUx4fh8w3BE2G0a9I.png https://images.plurk.com/6Hu6QQ1F9PdGswLOxmAjhv.png 隨便選了一個編定8-5,可見表層的珊瑚礁體有1.6公尺,依照護膠盟的論點藻礁10年長0.5~1公分的論點,大概也才1600~2400年啊
latest #61
Rabi🐳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aQdRP3VZyrsHKtctjD318.png https://images.plurk.com/6BNQcW9T585biGpBCJaICB.png
還是有什麼其他的算法,像是其實最上層的灰色細沙夾貝屑才是藻礁,那樣就說3m,3000~6000年?
藻礁下面還有珊瑚礁???
echo
3 years ago
我都覺得這真是中國式的說法,對於這種歷史誇大永遠都是用乘法,但對於災害疾病的人數,都是除法。
Rabi🐳
3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vjhAzSDv5YrwwcGgdJa7g.png https://images.plurk.com/HjfoInKFCRGj4mwjAodU8.png 選了一個更往外海的孔P6-7,礁岩比較厚,有1.75米,那換算起來就是1750年~3500年吧
立即下載
Rabi🐳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跪求打臉拜託,我是真的很好奇
Rabi🐳
3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5x8JVU4PkgGJD3GC5Vqr82.png https://images.plurk.com/77ysL6DrUrUfnK8pswKE4t.png 再選一個最外海的,連珊瑚礁體都變少了,約0.7米
Rabi🐳
3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1uXdc0VMg0a8Q7m9ownABO.jpg 不過雖說是最外海,但也是現在跨堤的位置
Rabi🐳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2oNGk65UfLpPPmTIPxk6fr.png 跟陳教授標示有很多礁體的位置差滿多的
Rabi🐳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因為中油沒鑽到那麼外海去,所以也不確定會不會也還是有延伸到那麼遠...但是應該是會越來越少吧?
Rabi🐳
3 years ago
可惡拜託支持護礁朋友用科學來打我的臉,我真的很好奇!!
Rabi🐳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https://geotech.moeacgs.... 然後大家有興趣的話歡迎來玩玩系統,滿有趣的
有些是藻礁底下的珊瑚礁才有七千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那些礁石不是一直都露出,可能有很長時間埋於沙下,就如同大潭還沒蓋那麼多岸邊設備時,那邊是沙灘,只是後來蓋設備侵蝕改變方向才慢慢露出
Rabi🐳
3 years ago
Uniparinganalj: 這是用什麼東西測的啊?
ajonging: 應該是碳測定,我是從政府給的報告看的
Rabi🐳
3 years ago
Uniparinganalj: 所以鑽探上方「灰色細砂夾貝屑」可能是藻礁+砂層的混合物這樣吧?
其實依照自然不開發,那地方應該還是沙灘而不是礁石淺灘
Rabi🐳
3 years ago
Uniparinganalj: 嗯...不懂碳測定,覺得直接給他鑽下去拔出來最直觀了哈哈哈
Rabi🐳
3 years ago
Uniparinganalj: 我覺得底下有珊瑚礁岩,上方是藻礁跟沙灘我覺得也滿合理的....吧?
ajonging: 就覺得諷刺,因為那邊會有生態,其中一個原因是開發造成的沙灘飄失,如果也因為開發消失,不過是回到原來的狀態而已
探測定好像也是要躦下去取樣本,有點忘記原理,但好像跟衰變有關
Rabi🐳
3 years ago
Uniparinganalj: 如果把中油的岩心箱拿來測一定很有趣
喵達的阿達
3 years ago
喵達的阿達
3 years ago
因為沒有鑽探潘先生指定的位置啦
東東
3 years ago
碳測定只能確定取樣的點是多久之前存在的,就算是7000年前的藻礁也有可能只是被埋在沙下面7000年而已
Rabi🐳
3 years ago
s91130: 不...不是很懂
Rabi🐳
3 years ago
linda6277: 等等又說鑽探傷害環境
ajonging: 路過補充,所謂的碳測定應該是指碳十四定年,因為測定對象(也就是藻礁,礁的部分,石頭的部分)主成份碳酸鈣裡含有碳,生物體從大自然取用碳元素裡,有微量比例的放射性碳十四,從生物停止從大自然攝取碳開始,碳十四的比例就會因為衰變下降,測定這個減少比例的量就可以由此計算得知年代。
用最簡單的情況假設,今天採樣採岩心中有鑽到礁石的最底部就可以知道「那一段」最一開始從什麼時候,珊瑚藻開始造礁成岩,但不代表連續一直長
Rabi🐳
3 years ago
windrain89222: 感謝解答!好像高中有上過!
Rabi🐳
3 years ago
windrain89222: 但那是怎麼判斷岩石的剖面和深度呢?像UNI的圖
ajonging: 空間中三點成一面,只要有三個井孔就可以得到單一岩性的上下界。
UNI那張看起來只是將所有岩心柱從地表開始做圖,然後把三種有些微差異的珊瑚藻礁的岩性深度標出來以便比對,因為各個地方沉積速率不一樣,侵蝕到哪裡也不一樣(看這個每一段長短不一,搞不好有已經被自然侵蝕掉的藻礁,但被侵蝕掉我們自然不會知道),所以宏觀來說可以說是平行的介面,微觀就是上上下下的,不會全部水平。
附帶一提,那個括號裡的數字看起來應該是碳十四定年數據。
上面講平行不太精確,應該要說水平沉積,是沉積學定律之一,學理部分詳細如這個網站
http://www.geostory.tw/....
Rabi🐳
3 years ago
windrain89222: 原來如此,UNI的圖,可能是研究團隊在位置點上尋找自然侵蝕的位置,紀錄其高度和分層,然後在使用碳十四定位推測岩石的年代!看懂了
ajonging: 修正一下,是碳十四是定年。他只是在找實際上有藻礁的位置,覺得現在的報導都有點奇怪,因為礁體本身是岩石,是死的,只有表層泡到海水的位置的藻類是活的,並會持續生物性沉積,看到報導中潘忠政拿著大聲公說要保護藻礁,卻穿著雨鞋站在淺水,到底是????愛他、保護他,所以踩在他上面?
好奇@Uniparinganalj: 的報告書在哪裡找的,看起來做的很詳細,應該是環評報告書。
Rabi🐳
3 years ago
windrain89222: 裡面搜尋觀塘工業港就有了,但是報告書很多,所以很少有人看得完OTL
Rabi🐳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7a7A99xFNiAHvTs3kAxbie.png 桃園縣觀塘工業區開發計畫暫停海域水深及地形監測變更內容對照表裡的圖(定稿本)找到的...
喵達的阿達
3 years ago
怎麼沒想到對國際組織下手?
地圖位置標錯外,資料一整個被誤導?
如果成功將之資訊拉下來,那成功一半
Hope Spots - Mission Blue
阿照娘
3 years ago
路過我查到的來源是2012年的文章,不知道是不是引用這裡,來源是中油鑽探去做碳測定
臺灣西北海岸的藻礁 許民陽
喵達的阿達
3 years ago
ostara448: 怎麼科學,藻膠看不懂的啦
有那為先進可以去國際組織表示他們的資料有誤嗎?
他們連地圖都標錯了說
Hope Spots - Mission Blue
linda6277: 他們標的地方不是……台北港嗎……
Rabi🐳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ostara448: 這樣按照文章的說法,藻礁可能確實在七千年前生成,然後陸陸續續的長個幾千年就不長了,之後環境適合再長,跟我原本認知的七千年來一直在生長所以要被保護的想像不太一樣
阿照娘
3 years ago
內文有提到海平面上升關係,而且珊瑚藻在水深太深的地方也無法存活進行造礁,之後因為海水上升他就變成海底一部分被砂埋著,這樣也符合鑽探的柱狀圖
Rabi🐳
3 years ago
ostara448: 我也覺得合理,這樣我上面貼的陳教授用聲納探測到的礁體可能就不是那麼準確了,應該只能判斷深度而不是拿來判斷是否為礁體吧 https://images.plurk.com/2oNGk65UfLpPPmTIPxk6fr.png
ajonging: 聲納不能吧?反射折射的波最好能準確判斷裡面有什麼……
阿照娘
3 years ago
對聲納原理的粗淺理解是只能測那邊有物體,他不會區分是石頭還是砂吧?看起來跟敵我的理解是看鑽探結果才準確,從推特有人摘錄的環差報告,裡面鑽孔沒有放到網路上的樣子,礁石上面都有砂層掩蓋
tuzzi on Twitter
阿照娘
3 years ago
阿照娘
3 years ago
我覺得陳昭倫那張圖,跟報告書裡面的海底等高線圖蠻像的
完整報告在這邊
喵達的阿達
3 years ago
Uniparinganalj: 對啊,怎麼沒有人去講呢?
而且其中宣傳資料誤導的部份
喵達的阿達
3 years ago
如果要復原保育,是要把沙灘養回來才對
如果要就地保育,觀新區域就夠了
簡言之,近40年來因海平面升高及人為如水庫影響
還有工業排水污染,之後的取締改善
使得沙灘生態圈被藻礁生態圈取代了
喵達的阿達
3 years ago
重點是第三接氣設施,不會大幅度改變大潭生態
工程完工後之復育就可以了
Rabi🐳
3 years ago
ostara448: 鑽孔可以從我噗首寫的GIS圖台裡面查到喔
Rabi🐳
3 years ago
linda6277: 我看環評委員的意見是,因為柴山多杯孔珊瑚無法移地復育。所以要避開
喵達的阿達
3 years ago
ajonging: 所以是就地保存不易,就有觀新了還不夠
想魚目混珠連大潭也要?
Rabi🐳
3 years ago
linda6277: 觀新是否有柴山多杯孔珊瑚也不是很確定,所以我一直想看確切的研究數據
喵達的阿達
3 years ago
ajonging: 桃園市觀塘工業區工業專用港環境影響說明書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對策檢討報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