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皆婆娑 鴉殺三千浮屠之影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Patato - 環保人士自己下去探勘一下啊,幹。 看起來透光度有夠爛的。
Neish - 既然我有篇反藻礁公投文,被炎上 那麼..我就再寫篇..長文.XD 前面是我以前介紹藻礁的...第二篇,既然我有篇反藻礁公投文,被炎上,那麼我就再寫篇...長文XD

前面是我以前介紹藻礁的,後面才是新寫的文。

藻礁是以珊瑚藻類為主體的礁體,在淺海以岩石基底的海域,珊瑚、珊瑚藻、苔癬蟲及多毛類等造礁生物,是一起生長且競爭附著的岩狀基底;當水質清澈溫度適合珊瑚生長時,珊瑚便成為礁體的主要組成生物。但環境不利珊瑚生長時,比如水質混濁條件下,珊瑚藻在生存競爭力就強於珊瑚,長久之後就會成長為藻類為主體的藻礁。

#中國國民黨 #民眾黨 #時代力量 #複製1124公投亂象 #護家盟 #珍愛藻礁連署公投 #募資 #擁核 #永續社運 #藻礁綁核四 #藍白黃一家親 #綠黨
latest #16
依據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戴昌鳳教授研究桃園藻礁的成果,這區域藻礁始於7500年前,在早期組成還是以珊瑚為主體;而在4500年前逐漸轉為珊瑚藻為主的藻礁礁體;但是以觀音區域藻礁藻體年代也是7500年歷史,但成長卻是以珊瑚藻為主體。我個人推測,桃園海域位於台灣西北部,屬於台灣西部河川入海砂泥影響的範圍,夏季時黑潮水流沿西部海域北流,這時候豐雨期的台灣西部河川夾帶入海的沙泥就影響桃園海域混濁度,這對珊瑚的生長是不利條件;而冬季來自中國的大陸沿岸流,則是低溫低鹽度的海水,更是不利珊瑚的存活;綜合這種環境條件下,桃園藻礁於焉形成。
延伸閱讀~~[藻礁]--
什麼是藻礁
這一篇也是我對藻礁的科普文介紹,如果你對生態有點了解,藻礁成長特殊點事在於環境不適於珊瑚生長條件下,藻礁的珊瑚藻才取而代之,以研究鑽探資料中看,可知這裡在早期是珊瑚礁的生態環境,當環境變異後才轉為珊瑚藻堆疊的藻礁型態。然而以我在現場調查經驗,能在持續讓珊瑚藻生長的區域,也只有在可透光的潮間帶5公尺以淺的礁石區。
立即下載
但是在群聚5公尺內的礁石環境,是很嚴苛的區域,為何? 如果有潛水經歷10年以上的人,當每年有大颱風侵台後,比如你在龍洞灣下水,你會發現下水點地貌整個不一樣,因為颱風大浪把你下水點的大礁塊搬移了。OK! 如果我敘述有錯,我歡迎你留言討論!! 同樣颱風大浪下..我也看過東北角深澳灣的大片面積軸孔珊瑚消失。墾丁眺石的美麗軸孔珊瑚大面積的不見,當然在紅柴坑我也有大颱風後去潛水,幾乎水下10公尺看不到珊瑚的慘況。
上段文我已經舉4個例子,這要告訴在環團們,你們珍惜的藻礁,是在台灣每年颱風侵襲破壞下,很辛苦活著? 其實當每個礁區被颱風大浪侵蝕後。(請你想像大浪帶著砂石打到礁石上的生物,基本上就會被刮走)。而藻礁上活的無節珊瑚藻和殼狀珊瑚藻。在被颱風吹殘後的礁石基底,他們是最先生長的生物,當然後續在東北角的環境..珊瑚成長會強過珊瑚藻的生長,但是其實東北角的環境,多數潛水點,殼狀珊瑚藻可是長超快的。
寫到這裡...讀者會說...藻礁長很慢...當然啊...為何?
基本上藻礁是一層一層疊上去的,新生的蓋到舊的,管你下層是活或死,藻類附著後,就是長長長,所以這就是出現一個問題囉,那棵台灣特有種柴山多杯孔珊瑚,萬一被珊瑚藻覆蓋後,也是當藻礁成長的基底啦。生命就是要找出活命空間。

但是這區域能提供須光生物就是在很淺的條件,也就是我們不人為干擾下,藻礁區每一年都得面對颱風大浪噴砂的掏洗。至少..台灣環保要求應該已經不讓桃園市的工廠亂排廢水傷害藻礁了吧?。

會看到這裡的你... 我想你會認同我…
反三接藻礁議題,沒告訴你我,移址台北港是不是已經被評估不適合??

我會跟大家說,當年我也支持過移到台北港。那時我不要填230公頃的藻礁環境。在前行政院長、現副總統賴清德拍板,廢除台電深澳灣計畫後,也核定觀塘區縮減到已被填區域。

說真的台電填掉深澳灣的案子才是真破壞環境的計畫。事實上,我們去調查這深澳灣計畫時,我們團隊是信任老闆對生態的堅持,不會像以前我不得不去的台大某實驗室。真的這位老闆真的很有心,幫我們買了我覺得可以撐下低溫潛水的潛水衣(不是乾式潛水衣),我跟同伴照時照天後去去水下調查,這些調查可以忍住真是不容易,那時冬季低溫調查我手上電腦表顯示16度 (而且每次多得潛2隻氣瓶 每次都得45分鐘以上),真是...XXX的冷,這時候的經歷就讓好友們自己上來現身說法......。
吾皆婆娑 鴉殺三千浮屠之影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會寫這一段,因為有人傳一個我炎上藻礁文截圖,在自己頁面鞭我,說我只是一個會浮潛拍照的人。

笑死,我那篇被3000人以上分享文留言,我沒刪任何留言,但是我不能說服你,我封鎖你、剛好而已,就這樣XD

講難聽點..你們這些自稱環保人士的,有沒有在10多度水溫去調查過?
至於我會在附上的藻礁下方的照片,基本上我只能邀你:來啊,下去潛看看。

那種水下5公尺開燈看不到蛙鞋的環境,你們說我不是在藻礁做調查,很抱歉,5公尺以淺的、我們是大潮水時,岸邊走下去調查的。

不過鬼扯的人,環境調查不是你們沒碰過的實況,講難聽些,我當然知道我潛水調查的地方是沒有藻礁環境嗎? 但是計畫要調查就得去實作!!

講誇張些..我是在台灣潛過水下60公尺的人,要來吵,歡迎!!
邊看邊改點段落,比較好閱讀,勿介意。
Neish - 今天開始..要貼些照片.. 來討教桃園國小退休老師潘 看看他能不能指出水下的"珊瑚藻" ...今天開始..要貼些照片..
來討教桃園國小退休老師潘
看看他能不能指出水下的" #珊瑚藻 "
先貼一張看看.. 當然我不會是他臉書朋友.. 他應該看不到... 可以轉給他看...
在天上的陳桂玉老師..雖然我在你教導時太混了..但是 你教的我還懂!!
請潘不用擔心..這張照片是"台灣"東北角的拍的.. 員山子分洪道周圍啦...
#有珊瑚藻和非珊瑚藻
#就只有兩種藻而已喔
#都是紅藻潘ㄚ知道嗎
@surname_chikamui - 今天開始..要貼些照片.. 來討教桃園國小退休老師潘 看看他能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