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
3 years ago
最近在「小宇宙」app上听了好多节目,这个app内的节目质量好高啊,几乎是随便打开一档都能听得下去。

昨天听到一期讨论ClubHouse和交流的节目时,突然对某位主持提及的一个点产生了异议。
那位主持说,有种以问题替代回答的表达方式会让她自己感觉特别讨厌。那种反问的语气仿佛是自己提了什么不合时宜的问题,或者自己做了什么傻事似的,让她感觉特别烦躁。

我的想法是:
首先,基于沟通中可能存在的种种误解,对方或许还没有真正理解提问者的用意,所以需要以问题的方式回答问题。

其次,假如对方已经理解了提问者的用意,那么使用反问句就真的就等于对方在说「你提出了一个不合适的问题」或「你做了傻事」吗?
GooG
3 years ago
反问句是在嘲讽时会使用的语气,是对提问者的羞辱——这类事情是曾经发生在提问者身上过的,因此提问者才会将这二者之间画上等号。
但是,过去的经验真的能够含括现在以及未来遇到的所有人和事吗?
这个看起来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还是需要经过向对方确认。在得到确认之前,它就只是基于提问者的过去体验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就算再烦躁,这份情绪也只是针对过去的阴影,而不是基于面前的回答者而产生的。
GooG
3 years ago
最后,假如这份情绪已经确认过了,确实是对方对提问者抱有成见。
我认为这属于对方的主观感受,但并不一定等于这件事情对提问方来说没有意义。

假如双方并不能够在某件事情/某个观点上达成一致,那么让这种差异保持存在就好了。既没有理由否定这个事情/观点对自身的意义,也没有理由去强要扭转对方在这个事情/观点上保持的看法。
事实上,我们很难扭转另外一个人的观点。而我见过很多类似于「因为我们是朋友所以请赞同我」「因为是朋友所以不要破坏气氛」这样的事情,后来我选择不再走入这样的群体中了。
GooG
3 years ago
有意思的是,在这期节目中,双方在讨论ClubHouse的优缺点时,肯定优点的一方就有个论点是说它提供了一个双方能够交流的机会。
假如读者是在YouTube或其它平台上受到了触动,想要表达赞同或反对的观点,那么读者要么选择留言评论、要么选择发私信联系——但这些沟通方式都有可能石沉大海,并不一定能够收到回应。ClubHouse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当有人的表达欲望被激发出来的那瞬间,有机会能够即时地表达它并且也能看到对方的回应。
立即下載
GooG
3 years ago
而我想的是,即时表达和得到对方的回应真的是那么重要的事情吗?
一方面来说确实是的。
即时表达的欲望,代表了当下真实的想法,而和他人发生的真实互动能够帮助我们验证我们的想法和客观世界之间的差异。
假如对方毫无反应,或是以我难以认可的方式回应了我,我是否能够将其作为同样重要的「真实互动」的一部分全部接受?
GooG
3 years ago
另外一方面来说,表达不仅仅是谈话者之间双方的事情,它同样关乎于表达者的内心。
对于同一件事情、同一个观点的表述,或许我的出发点在于超越过去的自己,或许我的出发点在于描述它们本身,或许我的出发点在于照顾对话者的情绪,或许我的出发点在于不仅仅说给对话者,也说给在场的其他人……或许我想要顾全这些不同的角度。
过去的我,或许只能照顾到其中的一两个要素,现在的我,或许能够多照顾几个要素,未来的我,是否能够考虑到更多,让每一次的表达都更加不辜负自己和对方付诸在这个话题上的精力和时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即时表达和得到对方的回应似乎又变成了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也只是在自己的空间写下了这些内容,而没有去节目组的评论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