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鶯✨
3 years ago
[色彩課作業+整理/圖多]
https://images.plurk.com/1PkTx0StimN4bDv1lsu2eq.png
放一下L8的作業,其他下收(不然都沒機會放這張出來xd)
前一陣子上了K大的色彩課,這兩天DLC班也結束了這樣,因此來稍微整理一下和用這個機會回頭想一下課程的內容 。
不過我跑第二次複習和筆記心智圖目前進度才到L3,所以後面的是翻之前第一次做的筆記來看
latest #13
回鶯✨
3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2QlNp3AIWF9UIxGSRN3XuZ.png https://images.plurk.com/5qcPPxnJeacyxXjDaz9nY7.png
L1基本上是一個色彩應用的概論,先是說明了和素描相關的名詞,亮暗面、明暗交界線、投影等,接下來導入材質球系統,用比較簡單的方式和我們說明環境光和固有色在物體上是如何作用等。

我認為課程包裡有一個說光的文件講得很易懂,在一個壓暗的環境中,其實我們並不是沒受光 (因為真正沒受光的環境是全黑的什麼都看不到) ,因此暗面是一種微弱的光,而直射光是一道方向清楚的較強烈的光。
回鶯✨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課程中間則是提到關於顏色配色的一些基礎法則和提示,L4那個作業會稍微練習到。

再來我覺得特別重點的是,切二分/明暗交界線的部分。上面說了一些材質求打光,不過我認為一個重要的點是「光使我們能看見東西、辨認物體」,基本上物體沒受光一定是看不到的XD 明暗交界線可以使人辨認該物體的結構,如果是上方的光線,自然朝上的面會受光,而向下的面則不受光(不算漫反射)。
用這種二分的方法,可以非常乾脆俐落的讓我們辨認這個物體的結構,有些繪師太太並沒有花很多功夫塑造,建立在他們明暗交界線就好看死了,還有簡單細微的亮暗形狀都很乾淨,也能清楚暗示結構,也就不用在那邊用搓的搓出值資訊量。
回鶯✨
3 years ago
其他都是後面課程還會提的細項,最後還有一個補充是,測試第一次嘗試的知識點時,儘量不要改變太多要素,就像做實驗一次改一些地方就好,並且試圖讓結果是和參考的效果相似的。
固定流程跑兩次,再按相似條件創作。
立即下載
回鶯✨
3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4oF5cSR9jZBNTE4M3jxhEt.png https://images.plurk.com/23k9mEX0NnWFrSPcVyOnRM.png
L2算是暫時放下L1說的材質球,也就是固有色直接打光色的作法,轉而從黑白二分起手,K大教這個方法讓我們能夠去攻略傳統美術體系

透過之前練習的二分讓我們知道所謂正負型空間,傳統美術裡可以發現圖畫的色彩大多偏重,是因為他們的體系是畫亮不畫暗,也就是他們的暗部會直接融合(?)在一起,而亮面畫得很清楚並呈現固有色,特色是體積感重,畫面有重量。
平常我們看到的插畫,許多偏向輕盈透亮畫法,則是畫暗不畫亮,可以用拍照曝光過度的感覺去理解。
回鶯✨
3 years ago
有另外一個兩邊折衷的畫法,可以稱做陰天光,後面L5有提到特別多。
透過畫明暗交界線把畫面分成亮和暗,先將臨摹的圖的負型階段完成,搭配電繪就有無數次可以試色的機會。
如此一來就可以將圖的顏色慢慢推回去,而不用擔心畫得一團亂XD

雖然會有臨摹這些傳統圖畫好像跟平常的畫法差很多?
我自己本來也對這個有滿大的疑惑,不過其實無論是何種畫法,明暗交界線都是十分通用的手法,傳統美術的圖資訊量是很大的(因為多為寫實),畫二次元的資訊量反而不需要那麼多,可以將很細碎的暗部統合、概括。
在自己創作的時候就能使用這些自己提煉出來的形狀。
回鶯✨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1BgvsHk4e1YqhqtTexs40w.png https://images.plurk.com/59ErZXOHiEeQB21Q0atMYK.png

L3的話,算是正式進入了關於素描方面的講解,K大簡單解說了筆刷的三種功能:塑型、做調子、雜訊(材質紋理),塑形主要以硬筆刷為主,其實硬筆刷我個人認為可以做到上三者功能,軟筆刷則是適合做一些柔和的潤飾跟過度。

硬筆刷雖然是硬的,藉由明度一點一點推移,同樣能做出漸變的效果。不過用硬筆刷做的時候,需要明度的控制,不然就會變得非常不自然,也就是突然有一塊黑白差很多又卻不是明暗交界線的地方,對比太強讓焦點喪失。

明度的控制做得不微弱,畫面就很容易被分割得東一塊西一塊,造成太碎無法集中焦點。
回鶯✨
3 years ago
而在暗部的整合裡,有一個地方會是最暗的,就是閉塞陰影。閉塞通常是一個小塊而光照不進去的角落,畫面上有了閉塞陰影的存在,就會開始有重量。
有些人畫圖描線會描很黑,讓整張圖有種輕飄飄的感覺,是因為當線稿比閉塞黑,閉塞失去了它的重量(地位)。

從L1到現在L3,K大整理了一些理論讓我們先放在腦中,有些是科學理論的,例如明暗交界線、閉塞等;也有一些是繪畫美感的理論,像是完型理論、灰純對比等。
這些東西乍看之下很複雜又龐大,也確實如此,K大教我們把這些東西看做是卡牌戰鬥。有一些常見萬用的基礎牌組,也有一些特定情況才用的特殊牌。

而我們現在就是學習如何使用這些牌,並且在未來可以自己決定什麼時候打出哪些牌。
回鶯✨
3 years ago
說起來中間有一個被K大的亂箭攻擊的橋段,他用靈魂質問,有些素描的基本知識有些人有去畫室上課甚至考過美術考試,有自己觀察出過這些現象和規律嗎?

還真的沒有。(慚愧)

「在練習時,應該要思考這些圖共同的現象,並找出現象出現的模式,而不是照著畫就算完。」
聽到這段真的膝蓋好痛XDD
回鶯✨
3 years ago
最後一段主要是跟我們說,由二次元體系開始的人,其實該練的不是石膏照片塑描,而是退一步的色調分離(應該很多繪圖軟體都有這功能)石膏,色階分成6、7階便足夠,能保持二次元有些扁平又有厚度的狀態。

在畫素描時,不需要要連根髮絲都照著照片來,畢竟畫是畫,不是照片。要學習如何提取形狀,暗部整合或放掉,這也是個人品味的體現。
回鶯✨
3 years ago
想分享一下之前看到的簡忠威老師的名句:
儘量畫深入,不要畫清楚。
儘量畫豐富,不要畫細節。
儘量畫感受,不要畫事實。
儘量畫品味,不要畫風格。

在複習這堂課的時候,對於前兩句突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回鶯✨
3 years ago
還有我覺得lowpoly真的有點難畫
回鶯✨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Litra on Twitter推特上大佬的研究補充在這,主要是分析圖中用的那些卡牌組合
回鶯✨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occlusion shadow → 閉塞陰影
reflected light → 反射光 (受到旁邊物體影響)
ambient light → 環境光
specular → 高光
rim light → 輪廓光 (拍攝的打光手法)
sss (查不到但應該是transmission) → 透光

ambient light的補充 應該就是環境光色沒錯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