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t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K. Anders Ericsson,2017[2016],《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方智出版。
https://images.plurk.com/1csOFhusE61Fjw7qel3o26.jpg
就快過農曆年了,我也開啟了一些新計畫,例如練車、上健身房、寫程式等,即使幾週後受限於現實條件可能無法持續下去(「新年新希望效應」(p.217)),還是想趁有餘裕的時候,努力一下。
如果要簡單定義什麼是刻意練習,應該可以這麼說:刻意練習是一種專注於精進技能表現的訓練方法,適用於技術已經成熟發展的領域。具體而言是採用該領域標準化的訓練方式,並以專家為師,調整自己的表現。

#踏出舒適圈
#讀嘛讀嘛
latest #6
cmt
3 years ago
作者對於技能養成的長年研究,讓他似乎比其他相關的心理學書籍更能直指核心。舉例來說《心態致勝》從認知治療的取徑,建議讀者反思性監控自己的心態,以免自己陷入負向的自證預言。
這本書除了說服讀者天賦、基因、年齡的限制並非完全無法克服外,進一步分析區分專家與新手的關鍵差異在於心智表徵、細緻化心智表徵的方法,以及當進步遇到瓶頸該如何處理。
cmt
3 years ago
心理學家測量心智表徵的標準方式之一是讓受訪者執行某項工作的途中暫停,請受訪者描述當下的情況、之前發生的事情以及之後發生的事情。(191)書中舉例比較厲害的足球員較能夠準確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他在描述心智表徵的概念時,引述的是Herbert Simon與Bill Chase的西洋棋研究,我就擅自將心智表徵理解為chuncks(記憶組塊、書中翻模式塊),也就是將知識放置在特定的脈絡中,因此可以知道遇到什麼問題要使用這些知識。
cmt
3 years ago
「同理,西洋棋大師並未發展出驚人的記憶力來記住棋盤上每個棋子的位置,必須靠情境記憶,也就是依靠正常棋賽中會出現的種種模式。…… 多年的練習讓騎士有可能一眼認出棋子的分布模式,不只是棋子的位置,還有棋子間的互動。他們就像老朋友。比爾和赫伯把這一個個的模式稱為『模式塊』,重要的是,這些模式塊已經儲存於長期記憶中。 依據赫伯的估計,一位棋士成為大師時腦中大約已經儲存了五萬模式塊。(p.99-101)」
立即下載
cmt
3 years ago
刻意練習的功用在於發展更精細的心智表徵。書中指出七個刻意練習的特色:
- 明確目標:中後期應針對表現比較弱的地方進行目標設定
- 專注:否定性地說,就是不能分心也不能感到有趣
- 意見回饋:做的好或不好需要有立即的回饋。
- 踏出舒適圈:訓練的強度與方式不能已經被自己習慣
- 標準化訓練方式:在該領域受到廣泛接受,且公認頗富成效的訓練方式
- 心智表徵:技術表現有賴有效的心智表徵,而有效的心智表徵也會給予學習回饋
- 基本功:高階的技能通常奠基在基礎的技能之上,因此基本功相當重要。
cmt
3 years ago
專家/教練的功能在於能夠檢視學生的心智表徵,以及提供基本功的指引:
「以學習鋼琴為例,學生一開始得學會正確的手指擺放位置,雖然手指擺得不好或許也能彈出較簡單的曲子,但想演奏複雜的樂曲,正確的習慣便是關鍵。經驗豐富的老師了解這一點,而學生無論學習動機再強,都很難靠自己想出這樣的道理。(pp.153-4)」
而不管是親炙或私淑,從學生的角度,重要的是能夠辨別出專家在什麼地方做得比別人好。
cmt
3 years ago
如果身邊沒有專家指導時該怎麼辦?
作者舉富蘭克林自學寫作為例,建議把握的原則為:設定明確的訓練目標,想辦法辨識出自己的弱點,並找出改善的方法。

我覺得史嘉琳老師為了訓練學生英文聽力發展出的回音法教材可以是一個自學的例子,試著先聽標準英文怎麼講,再試著自己講講看,從中發現自己不足的地方,再試著改善,直到與音檔完全一致為止。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