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燼✦睡睡平安
3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燼燼讀書 #讀嘛讀嘛
《上班 辭職 還是撐下去?》 作者:劉揚銘
  這本是先前寫過感想的《離開公司後,我過的不錯》作者的前一本書,主題相同所以有許多相近的觀念,但行文方式差異頗大,更有散文風格看起來也沒有負擔,稍稍可惜的就是資訊分享的成分也下降了,主要還是著重在觀念的表述上。
latest #11
作者筆觸幽默,提到的觀念也相當值得思考。對職場與人生的議題有興趣的話不妨一讀!
部分書摘

  韓第曾說,所謂幸福,不是一種狀態,而是活動。即使每天躺在沙灘上發呆,三個月之後大概也膩了,人生最大的幸福其實是可以「盡全力做你做得最好的事情」,發揮自己的能力、每天都進步一點點。思考自己的專長能對哪些人產生貢獻,可能是結合內在意義與外在貢獻,讓工作便快樂的方法之一。——P.80
.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這句話大有問題,因為根本沒人能在事前知道自己準備好了沒。(能知道的話,還會有人失敗嗎?)每個成功故事都是後見之明,成功者的事後回溯可以有條有理、邏輯分明,但在事情還沒發生的當下,誰會知道「這樣就能成功、那樣就會失敗」呢?——P.96

  讓我們換個角度想,既然遵循任何成功格言都不保證成功,那麼學習面對失敗、找出新方向反而更重要。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提出的「反證法」就是最好的解答:我們無法證明什麼是對的,但能證明什麼是錯的,只是不停試誤來趨近正確。成功無法複製(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人是怎麼成功的),但失敗卻可以避免重蹈覆轍。——P.98
立即下載
餘燼✦睡睡平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  講到念書和就業,很多人告訴你競爭力無比重要。但提到過日子,沒人會建議你怎麼喝一杯有競爭力的咖啡、如何用最有競爭力的方式看一場電影、談一場高競爭力的戀愛、怎麼安排旅行才能提升競爭力。——P.102

  「幾歲以前要做到什麼」的魔咒,常讓我們做出一些扭曲的選擇。好比女生通常都在二十八歲或二十九歲交到人生最爛的男友,一段孽緣牽扯了幾年、分手之後才驚覺,「吼,當初要不是為了趕在三十歲前結婚,怎想也不會跟這種人在一起的啊!」——P.107
餘燼✦睡睡平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  令人好奇的另一個點是,這種「幾歲之前要充實自己,不然就來不及」的活動,大部分頂多持續到四十歲,彷彿之後我們就具備一切能力、不用再繼續學習了一樣。——P.108

  如果你想更有國際觀,就更需要充沛的本土觀念來對稱。沒有本土觀的國際觀,只會變成「台灣就是制度很差,不像國外都怎樣怎樣」、「以前我在國外的時候……」這種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外國觀」而已。一個人如果討厭自己,一心只想變成其他人,最後只會淪落到失去自我的下場,當你都不愛自己的時候,別人怎麼會愛你呢?——P.137
餘燼✦睡睡平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  真正的國際觀絕對是強調在地本土、重視文化多元性,而不是「一心成為國際」的單一樣貌,本土觀跟國際觀是一體兩面,必須互相對照、缺一不可。

「你缺乏國際觀」只是站上道德高點的話術

  請記住,「你缺乏國際觀」這句話,跟「你格局不夠大」、「你態度不夠好」、「你不夠努力」、「你很聰明只是不用功」等句子一樣,基本上別人是無法反駁的(誰會認為自己態度夠好、夠努力只是不夠聰明呢?)既然這是一種話術,關鍵就在於誰先說出口,先說的就能站上道德高點,指責別人。——P.138
.  我們都很難抗拒「有事情忙」、「被任務需要」的感受,也很難容忍「什麼都不做」的罪惡心理,但有時應該換個角度想:無所事事不必然跟浪費生命、不負責任連結在一起,它可以是一項寶貴的資源,跟創造力和解決問題有關。——P.187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類的內在動機有三種:能為自己生命負責、引導到自己希望的方向的「自主性」;不希望工作只是無盡操勞,而是用越來越高深的技能克服困難的「精湛純熟」;還有除了自身利益之外,也能更有社會意義的「與外界連結」。——P.199
餘燼✦睡睡平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  從同事決定去留的賽局來看,一個組織始終都在缺人,似乎才是一種均衡,因為一但團隊把缺額補滿,就有同事會想提離職。倒不是說工作像監牢,我們一有機會就要逃跑;我觀察到的正好相反,因為台灣人太認真負責,所以公司缺人的時候反而走不了。——P.206
餘燼✦睡睡平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國際觀跟職場的部分超級寫實!就刪減了很多原本打算節錄的地方留給大家自行觀賞XDDD
LikeCoin - Reinventing the Like公然求拍!歡迎快速登入拍手五下鼓勵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