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出版事】
關於這兩天MOMO折扣的問題,很多出版從業人事跳出來說話,也有很多非出版業人事發表言論。
這裡不談論誰對誰錯,而是想要來談談,一本書的成本架構,從一本書的定價去了解這個產業的運作方式。

其他相關討論可以看這些:
不打折你就不買書了嗎?@this_is_editor - #企鵝說出版 #企鵝逛書店 兩大電商通路66折削價戰開打,企鵝心情很...
latest #96
Mr.Zombie
3 years ago
啊...啊...
上班中隨時會被抓走,我消失時請體諒
https://images.plurk.com/IylLeyBdh6KLWhEICe6rS.jpg

要了解一本書背後所包含的成本結構,我用午休時間簡單做了一張圖。
有點簡陋,根據不同公司的運作模式與洽談方式可能會有一點出入。
立即下載
在解說這張圖前,我們也要先了解幾個詞。
1.損益:
這個詞不是只有出現在出版業中,任何產業都需要損益平衡,根據不同產業的內容與需求,損益會有不同的算法與差別。下面引用IG控股集團網站的解說:
「Profit and loss 損益定義 損益是交易中的核心詞彙,指任何商業企業或交易的財務回報(或沒有回報的支出)。 若結果為負數,表示錄得損失。 若結果為正數,表示錄得利潤。」
簡單來說就是,你要如何控制你的成本與銷售,來達到不虧錢。
2.折讓
折讓這個詞常使用在銷售上。
根據MBA智庫百科的解說,是這樣定義:
「所謂銷售折讓是指由於商品的質量、規格等不符合要求,銷售單位同意在商品價格上給予的減讓。
會計制度規定,如果企業在銷售確認後由於貨物本身的原因(如質量、規格等問題)不符合要求,給予銷貨方一定的折扣或折讓,允許在實際發生時直接從當期實現的銷售收入中抵減。」
換做出版業每個月談折讓的方式可以理解為,通路覺得打折可以讓你的書在我這賣得比較好,但是這樣我的獲利會比較少,那你可不可以讓我的進貨成本下降一點,這樣你的東西賣得比較多,通路的損失也會比較少。
了解這兩個名詞後,我們就可以開始解說了。
https://images.plurk.com/6UKDtqhAxUHz1Cnyj4qCHZ.jpg
當我們走進書店隨手拿起一本書來,翻到背面,一定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店員結帳時會用來逼逼逼的條碼。
除了條碼外,上面還會寫這本書的定價,也就是無打折情況下的原價。
通常,編輯在製作書籍規劃時,會包含封面設計師、內頁設計、封面內頁用紙,外加工,甚至是新書發表會、演講人等等等很多很多東西。
而這些東西為什麼有些會被主管打回去,或是會通過,這背後都是有成本考量的,每個編輯手上都會有損益平衡表,用來計算這些零零總總的支出,扣除定價與通路折讓後,成本會佔定價的多少比例,以及要賣出幾本才會達到損益平衡。
在經過前輩們的經驗累積後,我們會得到一個數字,就是這些成本的價格,不能超過定價的30%,可以低,但你一超過,就代表這本書絕對血本無歸。
你可以說,那我定價高一點,不就是不會超過30%了嗎?
說得好像定價高讀者會買單一樣。
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好,以一本書300元為例,30%就是90元。
你說我印這麼多書一本書分攤90元,這能有很多餘裕吧?
來,我們來看看。
一刷1500本來看。
封面設計師費用便宜一點,8000,一本書分攤大約6元。
內頁排版,彩色書籍或是圖片比較多的書籍,12000,一本書分攤大約8元。
再來叫紙,封面紙+內頁紙,頁數、拼板方式會影響用量與價錢,我抓個50000好了,一本書分攤大約33元。
到目前為止
33+8+6=47。
喔齁,已經超過一半了。
再來印刷、製版跟加工費用,
使用特別色是正常一個色的五倍價錢喔~
加工也包含裝訂、局部光、燙金之類的。
都用最便宜的來看看,我們抓個50000,這樣分攤下來一本書也是33元。
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加上之前的,現在來到了80元。
光是製作出來還沒上市,成本扣打就快用光喇!
而且我們還沒有加上作者的版稅喔,翻譯書的話還有版權費。
要辦新書發表會,還有場地費用、講師費用、車馬費等等等。
你說那我印多一點平均成本就可以壓下來啊。
印這麼多說得好像你會買一樣。
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至於編輯的薪水在哪?我們最後說。
爆炸掉的成本差不多了,書印完了,接下來我們來到上市階段啦,這裡我們要看圖的上面那部分。
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大部分出版社新書上市第一個月都會有79折優惠,或是遇到各種節日、促銷都會有打折活動。
圖上79%上面藍色的部分,就是各位讀者買到書時,與原價的價差,可以說是讀者省下的摳摳,也可以說是讀者賺到、獲利的部分。
看起來有沒有很棒?
接下來就是通路與折讓啦。
正常通路進貨一定不會是跟廠商用原價,通路拿到的都會是折扣價,通路賺的錢就是拿到的折扣價與賣出的價錢之間的價差。
每個月新書上市前,出版社會先跟各通路報品說:「嘿,我們下個月要出這些書喔,你最好買多一點喔。」
通路拿到報品資料後,就會進行進貨量與折讓的討論。
而通路為了能打敗其他通路,最喜歡做的就是打折,我家比較便宜,快來買我家。
那通路通常能拿到的折讓價在69折左右,根據不同業務談到的價錢不同。
有時候像是圖書採購法之類的,或是大型折扣活動,就會拿到更低的價格。
或是出版社也會因為通路進貨量低,不與通路做79折活動的折讓。
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對,通路要打折,為了維持通路自己的運營,他們也一定會跟出版社壓價。
而出版社為了能讓書賣出去,維持自己的運作,只能勒緊褲袋,自己犧牲。
畢竟東西沒賣出去,就什麼都不用說了。
所以圖上橘色與綠色那塊區域,就是浮動的,通路的獲利。
最後剩下的,黃色部分,就是一本書賣出後,出版社扣掉成本與折讓能拿到的錢錢啦。
然後這些錢錢就要馬上用來支付公司的房租、水電、人事成本、倉儲成本等等等。
照圖上的比例看起來很多,但就我們公司為例,辦公室在最精華的信義區,我們隔壁那間辦公室一個月租金就要十多萬,還不含管理費與水電。
然後是編輯、管理人員、倉儲人員的薪水。
之後是倉庫的租金。
這樣我們一個月到底要賣出多少書才能養活這間公司啊?這就不是我算得出來的。
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看起來通路好壞壞對不對?但是沒有通路的聚集效應,出版的書籍就不會被大眾看到,就不會被各位讀者買回家。而且通路也有付出自己的成本以及運費、店鋪費用、倉庫成本等等。
出版聽起來很夢幻,但是攤開來依然是一團血淋淋的肉,我們並非每天風花雪月,構築文字,暢談哲學或理想。
我們仍舊要為了成本與運作去做那一塊錢兩塊錢的考量。
先有這些血淋淋的東西,我們才能給予讀者他想要的一方小世界。
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但市場逐年縮水也是不爭的事實,我們每個都在掙扎,都在思考突破的點在哪,要怎麼辦。
也有人關注到通路市場選書的單一性不利於小眾或是關注特殊議題的人,所以艱辛的經營起由老闆的理念下去選書的,進貨量無法與大通立拚比的獨立書店。
當然每個人每個月的薪水就這麼多,相比之下一本書確實不便宜,而少讀一本書並不會讓你活不下去的情況下,自然而然買書就不會是每個人的首要考量,而想要的買的書打折了,對很多人而言自然是會有他的吸引力的,打越多,藍色範圍越多,那感覺與生活的餘裕就是會不一樣。
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我不否認打折的吸引力,就像我看到小博的每日66折也都會多看兩眼。
但是如果你不懂這個產業,而一昧要求想要用低價買到東西,長久下來犧牲的就會是物品的品質,品質低了,就算再低價也不會有人想要買的。
然後,就會被市場淘汰、消失。
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薪水越高越好,也希望自己買的東西越便宜越好,可是當你過度要求別人減價、便宜時,他背後所犧牲的東西真的是應該犧牲的嗎?還是是因為人性中的過度貪婪所以被迫犧牲的?
-------
好了,我要去寫文案了
也歡迎同業加入討論
Free Talk
3 years ago
請問,「月費製、看到飽」的模式,在書業上是否行不通?
Free Talk
3 years ago
還有請問,當圖書館的書被很多人閱讀,就代表這本書發揮最大的效益,也代表出版社少賣了很多本書。
出版社跟圖書館(漂書點、二手書店等)利益會有衝突嗎?
Free Talk
3 years ago
還是說反過來,台灣有很多圖書館,他們保障了書籍的最低消量?
Free Talk
3 years ago
最後請問,「架設全國性、非營利的通路」,會是一個解方嗎?
tanwuyu: (rofl)這問題有點多,要給我一點時間回覆。我要先說,我並非專業的出版或是經濟研究人員,我只是個小編輯,所以有些問題不一定是我能回答得準確的,但是你願意針對出版背後的問題做提問我覺得很好,也感謝你看到了這麼多問題。
我覺得這些問題的背後,我們都要先理解書籍與閱讀最初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忽略漫長的歷史講古,可以總結出一個詞:想要(或說需要)被看見。不管是知識、故事或是圖像,這些東西被印刷出版的目的都是想要被人看見。演變到現在的影視產業,目的也都是想要被看見。
那麼在這麼一個想要被看見的標準上,我並不會去否決圖書館或是二手書店他存在的本質意義。
自古以來從有書籍開始,書籍先是貴重的物品,而後被量產,這之間都有圖書館的存在,圖書館的存在目的從蒐集、保存到提供給更多人閱讀,都是在造福沒有財力可以購買書籍的大眾。
古時候書籍是奢侈品,到了現代,書籍價格因為量產降低了,但是看外國原文書與亞洲的書籍相比,價格依然是差距很大,難道外國人就比較有錢可以把書籍當奢侈品?
不,這背後其實包含的深刻長遠累積下來的文化差異。
不如就從台灣人最頭痛的房價問題說起。
台灣房價高,我想這是很普遍的認知,那麼國外呢?我必須說,因為建造關係,與台灣相比起來相對要來得便宜,並且在建築上,他們廣泛使用一種工法,叫做「預鑄工法」。預鑄工法的原理就像樂高積木一樣,他把蓋房子需要用到的每一塊零件做統一的量產,房屋的生產標準化,蓋房子速度快了,相對的房價就降低了。
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所以在北歐,他們幾乎人人都有房子可以住,也許並非自己買的,有可能是住在國宅裡,但是買房子或是住的問題,從來都不會造成他們壓力。他們對於房子、對土地的觀念也與亞州不同。
從ikea就可以看出來,為什麼ikea這種便宜,用一段時間就會壞掉的組合家具在他們看來是行得通的?因為住宅從來都不是他們的生活問題,也讓他們並不會將花錢的重心都放在房貸、放在裝潢之上。(這些事情都不討論豪宅)
沒有了房貸這種大項支出或是儲蓄的壓力下,他們有更多的餘裕去購買書籍、參加藝文活動。
他們的書籍貴不貴從來就不是問題。
但是這種預鑄工法這麼棒,為什麼台灣不用?
台灣有會預鑄工法的建商,但是最後他們都到國外進行工程了,為什麼?
因為亞州的民族文化,他們注重土地,注重房子,所以他們對於房屋的要求,要有設計、要用好的建材,外表要使用石材看起來才氣派,這些都是無法標準化的東西,都需要人來製作,在現代,人力才是最貴的生產力,所以台灣的房價居高不下。
而亞洲的觀念又是在要有房才能成家的情況下,每個人的生活都被那看不見的房子壓迫著。
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在生活沒有充足的餘裕下,他們首要的選擇永遠不會是填不飽肚子的書籍與藝文活動。
我不會說這些都是不好的、錯的,我也不會說這是惡習。
這些都不單方面的是台灣人的問題,這是文化,是千百年累積下來的。
當然,我並不能說歐美就沒有他們的社會問題。
要改變這種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那說回來現在的圖書館吧。
我依然要說我是贊同圖書館的推廣閱讀的目的的,但是圖書館的進書模式對於出版業而言是一種傷害也是不爭的事實。
很多非出版業的人不會知道,因為圖書採購法或是公共採購法的關係,圖書館在與出版社採購書籍時,他們必須用投標模式,讓盤商來競標,選擇最便宜的一家來進貨,而這些盤商為了拿到標案,就會跟出版社施加壓力,以五折,甚至低於五折的價錢去採購書籍。
我們來回到上面那張成本圖,明顯就可以知道,圖書館的採購方式,遠比通路的採購方式還要來得傷害重大,甚至出版社根本拿不回任何利潤。
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但是為什麼出版社還要賣書給圖書館?
我必須說會做出版業的,可能都是來積功德的。
很多老闆都是為了能推廣閱讀,所以願意用這種價錢賣書給出版社。
又或者更現實的來說,公立圖書館一次採購就是採購全台圖書館的數量,這多嗎?對出版社來說是多的。
但這樣的採購除了稍微幫我們清出一點倉庫空間,在利潤上來看,可能連員工薪水都付不出來。
而且任何人都不知道圖書館今年會採購多少品項,所以圖書館並不能保證出版的銷量。
當然,之前日本有些作者跟出版社聯合抗議圖書館購買新書的事情,這個有新聞都可以去查。
他們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保證新書的銷量,以東野圭吾來說好了,這人夠大咖了吧,大家都愛他,如果他前兩天剛出的新書圖書館裡馬上就出現了,你會不會想要去圖書館免費借來看?一定會。
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但是作者跟出版社並不是因為有多少人喜歡看書就能活著的,作者需要版稅,版稅靠的是每一個把書買回去的人。而作者銷量上不去,作品再好,沒有利潤出版社都沒有辦法為他出第二本書。
這樣看來圖書館好像很壞。但是他最初的設立目的是好的,就跟出版社最初的設立目的是為了出版印刷知識,讓知識普及一樣。
但是沒有錢誰都活不了。
我不會說資本是萬惡的,資本競爭也是人類能進步的很大的動力之一。
扯回來。
所以最後很多圖書館都有做出讓步,剛出版的書籍過多久後才能進圖書館裡。
這是不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我不知道,但是至少是一個雙方都勉強能接受的方法。
好,圖書館講太長了。
來到二手書店。
二手書店能防止書籍進入回收廠,能便宜的再利用。我也買過二手書籍,我想二手書店最初的成立也是出自於善意的。
在出版人來看,最心痛的是剛出版一週、兩週的書籍出現在二手書店裡面,或是贈送出去的樣書被賣進二手書店裡。
因為當讀者養成習慣,我不用去書店買相比起來比較高價的79折書,我想要新書我等二手書店就好時,市面上就不會有人想買新書了。
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當然樣書贈送出去後,我們就沒有權利管它的要怎樣處理,所以樣書還是放一邊。
而比舊一點的書籍因為主人沒有那個需要又不想要丟棄或是想要賣二手回血,至少我自己是不覺得有什麼的。
如果真的是買了發現不喜歡這本書,二手賣出去給想要看這本書的人,我覺得也沒有什麼。
(寫好多讓我喘一下)
好,我們來看到你說的月費、看到飽模式。
我覺得這要從文字跟影視的閱讀習慣差異說起。
雖然這乍看感覺跟圖書館很像,但是圖書館為什麼能讓人接受只能擁有書籍一段時間的觀看權,我想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在圖書館借書是免費的。(逾期被罰款我就不討論了)
在來是每個人的文字閱讀與吸收的速度都不一樣,它不同於影片,同樣的時間,一個小時我可以看完一集劇,了解這一集的起承轉合,但是書呢?
以我來說,我一整天全力看書(非校稿模式),可以看20萬字左右,但是也有人一整天連兩、三萬字都看不完,更何況消化理解了。
在這樣閱讀能力有差異的情況下,自然月費或吃到飽模式就無法給讀者一個很公平的消費模式。
不要想說消費者會自己去判斷自己的閱讀能力月費模式能讀多少書。
很多人要馬高估自己的閱讀能力,要馬就是發現別人跟自己付同樣價錢卻讀得比自己多,然後覺得不公平生氣氣,為什麼自己要付得跟別人一樣的錢卻不能得到一樣的東西。
出版業的人並非都活在雲端,我們比你們想得還要了解人性。
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再來就是月費這種制度,它的東西是不能下載下來的,一定是要在那個平台上看。要不然絕對會有人只買一個月費用然後下載個一百部,下個月就跑走了,看自己下載好的就好,好賺。
但以書籍來看,很多書籍是有工具作用的,那麼工具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能及時查閱,或是能擺在書架上當鎮架之寶,可能買了一個月兩個月後需要時可以使用。
而且文字很重要的事情是,它是需要時間去消化或是反覆咀嚼的。那麼月費這種有時效性加上付了錢又無法得到真實的東西,並且要一直付費才能一直看的狀況下,你會願意每個月都繳錢嗎?還是直接就買一本電子書或實體書比較有實際上的作用?
月費制度不是沒有人想過,但是為什麼在影視上可行,在書籍上不可行?
我想回想一下自己文字上的閱讀習慣就可以知道了。
也許日後有人能找出雙贏的月費制度也說不定,月費制度是個滿有趣的討論。
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最後是「架設全國性、非營利的通路」。
首先,全國的範圍,你要如何讓銷售範圍走到偏鄉就是一個需要耗費大量成本的問題。
再來非營利的話,誰來負擔倉儲費、物流費、人事費用?
然後是誰來出錢辦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你說國家來辦?那花得是全國納稅人民的錢,你同意那一定有更多沒有看書習慣的人不同意。
你說找財團?財團不是沒有員工要養,就算它旗下有公益基金會好了,很多財團辦基金會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做公益。你要拿什麼去說服那些大老闆掏錢?愛嗎?
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那好,如果你今天說服了一個大老闆掏錢做這件事情,但是這件事情能長久嗎?企業會有倒掉的時候,老闆也會有換人的時候,那時候你怎麼辦?
誠品都會因為經營者換人而讓兩大投資者退資了,你覺得換了個老闆他還會願意支援這種事情嗎?
你可以說像是很多流傳很久的獎項沒有營利依然還能辦得下去。
但是那是因為你沒有看到這些獎項背後捐款支持的人,而那一大筆基金背後也是有機構在進行投資運作的。
要不然靠銀行利息才無法存活那麼久呢。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tanwuyu: 整體大概就是這樣,希望有解答到你的疑問,並非是想要全然反駁你,我也不確定你對出版業的了解有多少,但我只能說,很多辦法我們都想過也嘗試過,還是很感謝你提出這些問題。
很多事情遠不是一般看客想得那麼簡單的。
如果真的那麼簡單,這些問題也不會存在這麼久都沒有解決。
改變與抗爭必然也會引來另一方的對立。
這個問題也不是只存在於出版產業,很多產業也都正面臨需要改革,但是產業鏈中的其他方不同意或是不願意的情況。
還有人想要討論其他事情的嗎?
Free Talk
3 years ago
(舉手)又是我又是我!

我在想,如果書的成本無法降低、如果消費者就是無法負擔,讓圖書館取代書店的功能會不會是可能的解法?
因為偏鄉根本沒有獨立書店,連鎖的實體書店也倒了,剩下的名為書店、實為文具/玩具行。

今年已經有試辦「在圖書館借書時,出版社、作者可以分到補償金」的制度。 作者、出版社拿補償金…圖書館「公共出借權」 今上路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如果未來由圖書館取代書店的機能,原價販售新書、短期出租新書、長期免費借閱舊書(但補償出版社與作者),這樣是否能形成一套良性循環?
tanwuyu: (rofl)公共出借權的用意其實並不是讓圖書館取代書店,而圖書館的進貨方式如果沒改變,又沒有了書店通路,那麼依然無法生存。
再來是圖書館的借閱方式,一本書假設一個人借了可以看兩週才能輪到下一個人,熱門書還需要排隊,還會遇到有人遲還書的問題,這效益算下來真的還不如你賣出一本書。
還有圖書館實際的借閱量乘上補償,依然比不過直接去書店買一本書出版社能得到的。
這些補償形式永遠不能去支撐全部的事情。
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而且連租書店都快不存在了,你覺得短期出租形式還有人會接受嗎?
而且偏鄉的圖書館,租借量也不足以支撐,但是博客來的小七取貨可以支援到任何有小七的店家。
還有圖書館的聚集效應和普及率還是不及書店喔
而且現在圖書館也滿多都會兼辦小型書展就是了。
十年嚴妝十年燈*稿債高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感謝你這麼努力為出版業想辦法,我想越來越多人關注總有一天會想出好的解決辦法的。
月費制度的話我想到亞馬遜在有聲書上有類似制度。
不過那是付月費會給一個點數,點數拿去換自己想聽的書。如果不喜歡,退貨再換成別的。退訂後還是可以保有那本有聲書。
k71510: 那感覺月費外還是要有所限制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