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1 我們與惡的距離】

話題性十足的影集改編
豪華的卡司和舞台
卻支離破碎的表現,可惜了

#故事工廠 #我們與惡的距離 #城市舞台
latest #7
從結論開始說就是我沒有很喜歡。
如果是很喜歡的支持者可以不用繼續看下去了。

我沒有真正看過影集,大概看過幾個片段而已。
故事細節不清楚,但因為太紅了所以大致上也知道在幹嘛,也知道有討論思覺失調這個議題。

本次買票動機是:①IP很紅想順便看 ②互動式好像很有趣想體驗 ③劭婕有演
→如果光以這三個動機來看,確實都有滿足到。終於看了這個故事、體驗到了互動、欣賞了邵婕的演出XD
看得出故事工廠為了這個大熱門IP砸了很多錢,整齣我唯一滿意的就是舞台設計了...確實搭了很多漂亮的景。再加上互動式讓大家現場公投、現場留言,確實很新穎很有趣。新聞擂台每一場都邀請不同來賓來辯論,增加真實性。

我看的是首演,來賓是高嘉瑜,現場反應很好,雖然提問環節只有一位(後來在場內巧遇的學姊跟我說是學長黃豪平w),但主持人也馬上接下沒人提問略顯尷尬的氣氛,在這些有趣的環節掌握的都很好。
問題就出在呈現方式。就我一個沒看過影集的人來說,每個場景/每段故事都實在太過零碎,很像在看回顧影集的精選集。

我明白要把10集劇情濃縮在兩三個小時的舞台劇中是很困難的事;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就去看影集就好了啊,舞台劇跟影視作品應該是不一樣的表演手法。

藉由熱門IP剛好能吸引許多平常不會進劇場的人,但如果是這樣的作品,恐怕是難以傳達劇場真正的樂趣及醍醐味。雖然我沒有能力想出更好的呈現方式,好像也不該這樣說大話,但身為一介劇場觀眾,當然還是希望能藉由好的作品來促使更多人願意走進劇場。
立即下載
仔仔ヽ(*´∀`)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另外可能因為是首演...演員的表現真的讓我有點驚訝&出戲。尤其尹馨的多次卡詞,真的可惜了營造出來的情緒。有發現多數演員還是多以影視作品的演技&表現方式,還滿希望有攝影鏡頭能拍一下XD

但值得一提的是陳以恩所飾演的李大芝。我是第一次看他演的戲,不過一查果然是劇場出身的演員。想辦法要融入社會、盡可能成為不起眼的一般人、想逃離又想面對的糾葛、與媽媽的連結,無論是隱忍還是爆發都處理得很不錯。

也很喜歡finn跟劉桓的表現,群演也是好精采呀。然後很喜歡劭婕&楊銘威的夫妻漫才(欸)雖然戲份不多,但我覺得是緩和整齣戲很好的潤滑劑。

最後就是,楊迦恩的應思聰真的可以高喊bravo,沒什麼太多心得,但總之他出場的地方都有種安心感,可以不用太膽心地享受演出。
(相較之下真的整場都要被尹馨逼瘋QQ)
以教育角度而言,故事工廠整理了每場次的不同結局,也說最後會做交叉分析比對,還滿期待的。
故事工廠

本來看完還在跟朋友們討論感覺台灣人都會投出相同結果,幸好這樣看起來至少每個結局都演過了。
最後講一下自己對於死刑&精神病患者判刑與否的想法。
第一次接觸這個議題是國中,當時單戀的老師是名很優秀的公民老師(現在是某校校長了(!!)),在他的社團課上第一次去思考什麼是人權、什麼是死刑。

對於現在的我而言,我認為以根本而言,廢死刑是必要的,一來是因為生而為人的權利、二來是我認為死並非最好的贖罪方式,根本沒有一命償一命這種道理,加害者的死是沒辦法真正讓死者平息、讓被害者家屬不再難過。但這充其量是「理想」狀態下的思考,在當今社會體系不夠完全的情況下,是沒辦法輕易說出「廢死」這樣簡單的結論。

而真正的精神病患犯行當然是因為生病,重要的是治療而不是一槍把他弊了。但話說得好聽,台灣真的有足夠的社工去輔導、充足的疫療資源投入嗎。不夠完善的措施只會造成更多悲劇的產生。

也因此,這依舊是難解的課題。
以上,可惜舞台劇版真的沒那麼好看,應該還是會找時間把影集補上。但要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感覺還是會隨著時間被遺忘...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