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卡丘鍛煉中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從一半看完了玩具總動員4
latest #12
最後胡迪跟隨他的愛,他的寶貝。
總覺得心理對於電影的安排不夠舒爽(雖然我只看了後半段...)
胡迪:「因為我除了幫助他們,我就沒有別的用處了。」
寶貝:「所以你就不管我們會怎樣了?」
莫斯🦕卡丘鍛煉中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最後一幕
巴斯:「她會沒事的。邦妮會沒事的。你就跟隨你的心放心去吧。」

於是胡迪就轉身回到了寶貝身邊。
寶貝雖然愛胡迪但是她更清楚自己要什麼,寶貝充滿自由自立。胡迪選擇放手一直以來的舒適圈,而選擇跟他愛的寶貝一起生活一起看世界。

我相信總有一天胡迪能知道探索的美好,而他也在寶貝身邊,也能享受到陪伴的安全感,但是就結局我所看到只看到一個老派浪漫的結局寫法,胡迪的選擇感覺上並沒有跟隨他真正所想要的東西,他只是追尋待在另一個人身邊,寶貝能容忍他能理解他的個性,假使哪天不能了他們終將分離。
立即下載
莫斯🦕卡丘鍛煉中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通常古老電影中,男性決定安定下來與女性一起守護某個地方,比較常見的是主角做自己的決定(比如選擇守護某地),配角選擇留下陪同,我認為這會讓觀眾比較有安心感。

而玩4的安排不是這樣。

配角寶貝做決定(當個自由的流浪玩具),主角胡迪選擇留下陪同,這多了一種破壞安全感的不安定感受,觀眾感受到的是"冒險/浪漫/突破/不安/弱勢"。我不能確定這麼做是好還是不好,但是在這部片可以很明顯有感受到掌權強弱勢的改變(在男女甚至是主配角上)。
莫斯🦕卡丘鍛煉中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玩1的結局是,胡迪救回巴斯。回家找到家的安定(胡迪是一家之主)

玩2的結局是,胡迪被巴斯等人救回,自我認同(反轉1,成為被拯救的目標,歸還1人情同時也救了翠絲)

玩3的結局是,胡迪等人看開了接受自己的命運,但是安迪的舉動讓胡迪等人找到新的主人(宿命論,但是是迎接新的生命延續,往好的那種)

玩4的結局是,胡迪選擇離開原本放心不下的世界,選擇跟自己的舊情人走(看起來是主動打破現狀的,但其實還是有著被動的成分)
主角處於被動方的結局,觀眾會感到不適不安受到控制被閹割的,儘管結局是好的。
我覺得某些時候對於強調女性當主角的電影會有排斥與不在舒適圈感,可能有同樣道理。(以女性長期處於被掌控壓抑方的習慣來選擇觀影時。)

※這邊都是自己的想法啦,沒什麼理論。
試想一下,假使今天胡迪跟寶貝對調:
寶貝本來有機會去流浪冒險,但是最終發現,那些流浪是一種不安定的狀態,最後轉頭選擇與胡迪回到邦妮身邊,迎接她一直等著的家人們,回到安穩的窩,與胡迪過著幸福快樂子孫滿堂的日子。

哇喔....看起來真像20年前的家庭喜劇電影呢!安定.美好.信賴
試想一下,假使今天胡迪跟寶貝性別對調:
胡迪娜可以選擇回到舊家,繼續當個乖乖淑女,兒孫滿堂(?),但是她愛的保貝就在那裡,等待著她跟他繼續一場接著一場的冒險,胡迪娜轉頭跟隨她的心,奔向保貝的懷抱,兩人手牽手騎著馬奔向夕陽(??),為愛開啟了胡迪娜的冒險。

浪漫,合理...意外的合理...然後有種吉普賽女郎或蒙面俠蘇洛或某種蓋世女俠的味道,不知道為什麼。
莫斯🦕卡丘鍛煉中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玩具總動員系列,的確時常有戲仿刻版老電影的時刻,但也有很多是好萊塢公式的部分,當然也有突破的地方,而我們也樂見突破與冒險,唯有這樣才有更多可能性。

不過能更好的地方,能讓觀眾這種毛燥不安的感覺消除的方法一定也有啦 比如說除了"跟隨寶貝跟隨愛",tag更多主導權的鏡頭,什麼是主導權,我想就是個人心中的信念與意志吧。

不只是follow your heart,更是Do who you are and what you want.
莫斯🦕卡丘鍛煉中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以上===
來搜搜看有沒有人心得跟我一樣ww
想討論想補充想吐槽的,歡迎留言捏
莫斯🦕卡丘鍛煉中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負雷] 玩具總動員4影評-玩具世界的崩解
「結局應該是胡迪認清邦妮並非安迪,因此他願意以全新且健康的心態面對而且愛她,這才是我認識的胡迪,這才是我認識的玩具,而不是什麼「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我要放下,好我放下」,少自欺欺人了,你會選擇不回家只是因為你看不慣其他玩具(尤其你的朋友)有得玩而你沒有,然後你的愛人在這邊你想陪她,就這樣,這個故事最後告訴我們,只要你遇到一個你夠愛的人,你可以拋棄你的信仰,你相信的價值,還有一直以來在你身邊支持你的朋友,就這樣,做得好啊編劇。」

啊~這就是我想講的
好吧,我在意的應該就像這篇論文等級的負雷一樣,是胡迪人格被OOC的問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