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感想]想分享之前野外求生訓練課程、實際登山露營學到,平常人沒有設備就可以實做的、以及靠常識就能記起來的重要保命知識。但因為自己不是專業、也只以台灣山林經驗為主,若有錯誤還請指正或提供建議,感恩

結論:不管是野外求生訓練或實際登山露營,都是在學習處理「人跟大自然的關係/人在大自然」,要先認識自己也要先認識大自然,才能有長遠的良好互動
latest #116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出發前要盡力蒐集資料,評估後做好計畫跟備案,然後要隨機應變撤退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假日時很多遊客一時興起,聽到景點就開車過去,沒有安全裝備、不知道路、也沒注意到天氣,然後常常就發生意外了
kellerlin
3 years ago
沒有安全裝備,意外跌倒受傷時就沒有緩衝跟幫助逃生的東西;不知道路就容易迷路、沒注意到天氣容易遇到下雨下雪下冰雹低溫高溫山洪山崩土石流,沒有備案又不懂得撤退就只能祈求有人來救
立即下載
kellerlin
3 years ago
登山的老師常講:「要先調查這座山『兇不兇』,不知道山的『習性』是很危險的,會危及性命」而且這點在一些景點也是適用的,比方海邊或是郊區也是,要先調查,知道這個地方的風險,準備好安全的計畫跟備案才行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大自然有劇烈變化時,不管備跟經驗有多好,謹慎判斷評估並撤退離開
kellerlin
3 years ago
這個大部分可以用格言來解釋「打死會拳的,淹死會水的(相信自己很會練拳結果被打死,相信自己很會游泳結果被溺死)」,登山經驗分享中,很常遇到「覺得自己沒問題的老手要單上單下結果發生山難」的老故事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所以會聽到「對大自然要懷著敬畏之心」,意思是大自然變化的速度太快、狀況太多,尤其是台灣的山林起伏大、對流旺盛,什麼時候下起雨都不知道。如果平常在上班上課的時候遇到午後雷陣雨會讓人很措不及防,那想想看在海邊或山上遇到時,沒有預防下雨的備案一定會很慘(容易失溫而死)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而對台灣來說比較極端的天氣,則是在高山遭遇暴風雪、冰雹、平地遇到龍捲風,或是海上與海邊遇到熱帶氣旋(暴風雨)、瘋狗浪,因為機會比較少(但還是有機會遇到)所以就連相對應的保護裝備與安全設備都不好買稀少又貴,然後風險就UPUP了...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但不管怎麼說,當大自然的變化使得計畫跟備案有部分或是全都泡湯沒有準備、設備跟裝備部分或全都派不上用場的時候,謹慎確定物資充足跟可以離開的安全路線後,包仔款款咧緊來旋,乾脆地撤退,不要當下一個警世箴言
kellerlin
3 years ago
(飯先,留言隨意)
kellerlin
3 years ago
(回來)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不管是計畫好的或是隨機應變,永遠選擇風險最小、安全的方法執行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比方捷徑比較陡峭、繞遠路比較平緩,請優先選擇緩路,不要為了趕路而冒險走捷徑。比方溪流旁紮營雖然方便但有被水沖走的風險,在二級河階以外紮營雖然取水不便,但是相比之下風險較小,則選擇在河階之外以上紮營等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登山的老師友分享過類似「不管方法多笨,安全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只要能夠遠離風險、減少風險、增加安全,那每一個步驟都要仔細作到,紮實地確認,而且夥伴要互相提醒或幫忙確認,然後要一起行動,才能透過互相幫忙減少風險
kellerlin
3 years ago
若遇到一些意外或緊急的狀況,也要冷靜下來,仔細想想哪一種方式最安全,儘管安全可能要花更多時間跟經費,也不要吝惜,安全回來最重要。如果是團隊也務必互相提醒或打氣一起行動,不要逞一人之勇,匹夫之勇的下場災難片都演給你看了
kellerlin
3 years ago
隨時隨地觀察大自然、隨時隨地判斷狀況並提早應對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大自然有變化時,一定會有徵兆,而且常常是可以理解的地理知識,仔細觀察就能提早發現徵兆,並對針對可能發生的自然現象與災害及早應對,看是直接撤退、打消計畫與念頭,以避免身陷險境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山頭有雲,不要上山」(雲=濕氣=雨=霧,會有失溫、迷路、土石崩落、山洪等問題)、「河水混濁,不要下水」(山洪會帶來泥沙土石,人會被沖走)、「晚霞彩光,要防颱風」(高氣壓低氣壓劇烈改變時天氣會不穩)、「深山竹雞叫,白天下雨」(鄒族狩獵文化經驗中,不同的鳥叫反映了不同的天氣狀...)、這種閩南語天氣俗諺、原住民族狩獵知識等等的,其實都是隨時隨地觀察大自然而得到如何應對的生活經驗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而隨時隨地觀察判斷的意思,也包含暫時停留時要注意安排守營/守衛/觀察員/瞭望員/預警員製作預警設施。不管是在哪裡玩或是紮營在哪裡,首先要要確保地點的安全,再來是製作預警設施、以及輪流安排守衛/守營或預警設施的觀察員與瞭望員。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比方最常見的預警設施就是在溪流、海邊立一個標示安全水位的木樁,當水位發生變化不論變高變低時可能是潮汐、山洪、海嘯,守衛/觀察員/瞭望員/預警員叫所有人立刻上岸不要遲疑。而紮營在沙坡的則要注意預警的木樁是否傾斜或下陷,以防土坡移動或是土壤液化。有野生動物出沒的地方,則要製作會發聲與防止入侵的預警設施,以拉開人跟野生動物發生衝突的風險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說起來預警的人感覺像是值日生或指定駕駛,當下犧牲一個人的玩樂時間,來保障大家的安全,所以野外紮營的時候,才會要求輪流守營,而且最好兩人一組。可以說守衛跟預警的做法,就是隨時隨地觀察提早應對的實踐了
kellerlin
3 years ago
相信可以求生的專業知識跟常識,而非依賴名人的名氣或是宣傳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這個比較尷尬,而且可能得罪人。那就是登山、過海或是野外求生的狀況千千百百種,要透過觀察、評估判斷、然後選擇最小風險、最安全的方法執行,而不是相信某些產品或是某個名人的經驗一定可以渡過難關,然後在違反求生知識或常識的狀況下使用或執行。這種不看狀況卻相信某位名人的名氣或宣傳而跟著走,也常常會帶來很大風險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訓練救難的登山老師或是特戰教練都可能出意外了,連登山或野外求生專業、特殊訓練都沒有的某些名人赤手空拳在風險超高的地方紮營炫耀自己的交通設備營帳多貴安全設施多花錢車子馬力大多穩固,然後一些粉絲信的要死要活還轉頭來罵糾正的人是忌妒眼紅或是政府顢頇幹嘛限制一大堆什麼的,回頭看到真的與山難知有一線之隔的老師在那邊眼神死也不意外了
kellerlin
3 years ago
然後老師說求生的專業知識跟常識每年都會更新,所以當時也說他自己也要進修、甚至也要出國學東西,有可能現在教的不久就被證明不實用,或是氣候已經改變所以要換別的方法等等,「沒有絕對好用的方法,只有當下適合的方法」,總之,「盡信師不如無師」,不要有名師光環,老師多厲害不是最重要的,學員要能運用才是最重要的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雖然也聽過學長分享登山、露營圈子的亂象,但聽過就算了
kellerlin
3 years ago
下面分享一些登山禮儀,雖然不會真的涉及生命危險,但可以大大增加登山安全與其他人的安全,以及減少被告的風險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不要犯法、不要破壞或偷走私有財產,不要未經觀光利用許可入侵原住民族傳統領域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不要犯法就是,這邊立牌規定不能過去就不要過去、不能游泳垂釣就不要游泳垂釣、不能露營生火就不要露營生火、這邊規定入山登山要申請就去申請、排隊要排到明年就乖乖排隊、不~要~爬~黑~山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如果道路經過私有地,不要拆人家的圍籬、不要破壞牆壁、不要刮別人的木板、不要刮字、不要把別人的柴木鋸來燒,不要拿別人正在曬的乾貨、不要攀折採集別人家的花草木、不要幹走摘走別人的水果或農作物或筍子,不要抓走別人家的牲畜、不要在別人家庭院露營,不管這個建築有沒有主人或住人都不要隨便跑進去拿人家的東西或打掃生火煮飯露營!!!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出發前或是進入風景區之前,請先用手機或是拿資訊站的簡章,確認該觀光地點或是景點是否為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然後,遵守該部落議會或是該部落社區的觀光利用規矩或部落規範、該申請的申請、禁止的地方不要去,遵守登山嚮導或在地在地嚮導的指示、維護在地文物建築、遺跡、山屋或住紮的營地地點(很多地點有文化意義,請謹慎對待)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如果有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知識,就會有到處是寶的感受「喔喔喔文獻口述出現的那條溪欸,是歷史之寶啊啊啊」,然後親眼看見一排吉普車碾過那條歷史之寶......(我要殺人)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愛護環境,帶走垃圾跟糞便,不要抓小動物,不要把車輾過河床海灘濕地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我學長講得更狠「人的存在就是在破壞環境,避免自己之後沒得看所以要愛護,懂?(菸)」呃......好喔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總之帶走垃圾跟糞便,以避免野生動物誤食或是纏住死亡,或避免有些動物會養成不去覓食來吃垃圾的壞習慣。另外就是無法分解跟腐敗的垃圾或糞便會汙染土壤或水源。野外動植物有自己生態平衡的方式,也請勿任意抓走或玩弄野生動物,不管是昆蟲毛蟲小鳥蛇類或是石龍子魚類蝦蟹貝類,當然也不要踩爛打爛牠們(有些小朋友會拿石頭敲爛小動物當作樂趣)
kellerlin
3 years ago
最後是,就算乾枯的河床、沙洲、沙灘、濕地、潮間帶等,地下也是有豐富的野生動物如蝦蟹貝類、爬蟲兩棲、鳥類魚類蛇類等等生活在這個地方,開車輾過這些地方說得文謅謅一點是破壞棲地,說得明白一點就是生態大屠殺,一次可能殺掉超多物種的行為,更不要提曾聽過有的車隊每個禮拜會糾團去河床「練車」,嗯,南無阿彌陀佛~~~
kellerlin
3 years ago
遇到人打聲招呼,關心隊友或陌生人的狀況,愛惜山屋、共宿時有公德心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每個人的體能與體質不同,有時候面對野外各種狀況,不一定能夠好好解決,所以要是遇到其他人,可以招呼一聲,確定對方精神狀況、路線有沒有問題。有時候在同一個地方休息時,也可以交流經驗、前方路線狀況、天氣資訊或物資;有時候會發現脫隊或是受傷生病的情況,便可以提供幫助,甚至救人一命。關心隊友或陌生人的狀況,便能增加大家的安全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如果不是搭帳篷,而是一同住在山屋/山莊/山寮等地,請務必遵守山屋/山莊/山寮的使用規定,包含申請與付費、供餐洗澡的注意事項、供水電瓦斯的時間、熄燈休息時間、或是放行李曬衣布褲襪的地方等等。維護山屋的日常基礎設施並不容易,所以請不要殺價討價還價、不要浪費吃的東西、不要浪費洗澡水、不要浪費瓦斯、休息時間不要吵人、整理行李曬東西不要擋路、不要搞爆廁所、不要弄壞設施不認帳...如果山屋沒有管理者或規範,也請照一般有規範的方式愛護它,讓下一個人有機會使用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講了主要的概念,如果覺得很麻煩,也以簡化成

1.觀察
2.評估/蒐集資料/企劃與備案
3.準備/工具裝備設備行前訓練教育
4.執行/安全保護與預警
5.反省/檢討與學習

這五個很制式化的步驟,不過我想大部分出遊都超隨性,沒人能夠好好做到這幾點......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萬一不幸被拖出去玩,然後身在所有人都沒有危機意識、沒有野外求生訓練知識或常識、沒有急救基本知識跟設備,而且還沒有人聽你/妳講話時,你應該要有的自救方法

提醒補充:這些自救方法是在團隊裡面兼顧自己,保障自己有餘力去幫助其他人,成為輔助或後勤補給,而不是自己一個人當獨行俠、或是完全脫隊反而讓風險變高
kellerlin
3 years ago
注意休息地點是否安全,記住相對位置與道路方向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如果拖出去玩的人選擇在不安全的地點休息,如懸崖邊、河床、堤岸上、或是沙洲、海蝕洞,勸大家回到道路上或停車場、休息區再休息。如果大家不聽,立預警樁,退回可以看到大家的安全地方幫忙警告,以及在出事的時候能夠最快確保大家離開的安全路線、也能對外求援
kellerlin
3 years ago
氣溫低的時候要注意保暖跟乾燥、氣溫高的時候要注意散熱跟補充鹽水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台灣濕度非常高,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都會因為濕冷濕熱讓體感溫度變得更為嚴重,溫帶地區與寒帶地區較為乾燥,普通的禦寒保暖的衣服或裝備忽略了海島地區氣候「潮濕」的問題,而導致愈穿愈冷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所以在台灣遇到氣溫變低,體感溫度有時候會比溫帶國家還要冷,除了保暖以外,一定要想辦法「乾燥」,像是純棉衣物因為太會吸水又很難乾,被稱為death clothes(死亡布料)。這時一定要脫掉已經沾濕的純棉衣物,把身體擦乾穿回乾燥的衣服、塞報紙太空毯雨衣都很有用,然後趕快脫離濕冷的環境、或霧林區,躲到山屋或趕快下山,如果走不了就要擇地生火確保溫度了
kellerlin
3 years ago
氣溫高的時候注意散熱、多在通風有樹蔭的地方休息,以及多補充鹽水,如果狀況還是沒有好轉,出現熱傷害(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熱中暑),除了補充鹽水、將衣物解開散熱或拿冰水降溫,只能盡快下山接受治療。如果是開車直接上高山,雖然溫度比較低,但還要注意雪地的雪盲症、紫外線曬傷,以及高山症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台灣地形起伏很大,容易平地30度,一下子開車來到海拔3000公尺的高山景點,因為氣溫垂直遞減率結果只有10度左右,車上有暖氣或冷氣還好,貿然跑去高山景點下車還差點失溫的狀況也不是沒有......如果是被拖去玩的,可以自己先預備溫差的問題,並注意大家有無出現高山症、失溫或中暑問題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節省糧食飲水,不管有無植辨或料理能力,不要輕易試吃野生動植物
kellerlin
3 years ago
自己帶的引用水跟食物(就算是垃圾食物或汽水也好),請珍惜食用,如果要嚐山珍海味,去山產店跟海產店吃,不要自己當神農氏亂吃一通,一來是其實野生物種跟課本看到的不太一樣,容易處理錯或吃錯中毒。二是味道太重太苦太難吃,除非能夠處理「野味」,否則跟品種改良過拿來賣的天差地遠。三是台灣河川與土壤汙染的問題,物種恐怕也有毒。四是為了生態平衡,請勿隨意破壞棲地與抓捕生物,然後不要抓保育類也不要打死牠們、更不要烤煮來吃,感恩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沒有安全裝備或設備或救生人員時,盡量不要涉足跟水有關的活動,也要避免把身體弄濕
kellerlin
3 years ago
就是,跟水有關的,風險都會變高……比方海邊沙灘沙洲遇到漲潮落潮的狀況、潮間帶沼澤沙灘岩礁海蝕洞的水窟、溪水山洪、瀑布深潭、過河溯溪,甚至是遇到下雨迷霧、冰天雪地,都會碰到不同型態的水在不同地理環境產生的風險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如果要接觸水域或是在此地活動,都要特別注意安全裝備、設備是否充足、正常,是否有專業人員指導並可以急救,如果沒有,請大家盡量不要涉足,也要避免弄濕身體。如果有沙子跟海水要沖掉,免得摩擦導致皮膚發炎、上岸後眼睛要點眼藥水預防水域汙染、自製浮具跟攔繩在旁邊待用、製作臨時預警設施、互相支援以注意溺水狀況、以及注意大家玩水所產生的疲勞問題
kellerlin
3 years ago
然後有些衣物跟穿著完全不適合下水,吸水之後爆重,根本不能行動,最常見的是牛仔褲、純棉衣物、羊毛製品,這些都OUT。另一種則是行動不方便,容易勾到東西、或是包覆不夠而受傷,比方拖鞋或有跟的鞋子、長裙短裙迷你裙、吊嘎、吊帶、內褲、流行服飾等等。不要懷疑一時興起的人會穿什麼來到野外喔喔喔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關於水域有超~多基礎地理與自救知識要注意,才能避開災難。如果不能避免下水,並且在缺少部分安全保護或設備又發生意外時,要趕快冷靜下來觀察當下環境,選擇風險較小保命的方式,請給予繩索或自製浮具並給予心理支持,請耐住性子等待專業救援,千!萬!不!要!跳!下!水!救!人!

更正:刪掉「貿然」二字,感謝朋友指正
kellerlin
3 years ago
參考 救溺5步
叫:大聲呼救
叫:呼叫119、118、110、112
伸:利用延伸物(竹竿、樹枝等)
拋:拋送漂浮物(球、繩、瓶等)
划:利用大型浮具划過去(船、救生圈、浮木、救生浮標等)
內政部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第一件事一定是大聲呼喊讓所有人知道對方出意外了,也確認對方狀況
第二件事是呼叫救難人員、現場沒救難人員就拿起手機呼叫119、118、110、112
不管再怎麼急、心慌、害怕,都不要跳下水救人,我們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專業的,下去只是跟著出意外而已!永遠選擇風險最小、安全的方法執行

千萬不要跳下水救人!
千萬不要跳下水救人!
千萬不要跳下水救人!
kellerlin
3 years ago
接下來就是救難人員的專業,請相信他們的專業。然後,不要干擾或質疑救難人員的專業判斷、不要自作主張操弄急救設備、不要自己換檢傷卡、不要對專業人員破口大罵、不要亂直播爆料吐槽災難現場與專業人員、不要在災難現場自拍上傳、不要拍受難者家屬或受傷受難者的樣子,不要結果不如意就狀告救難人員......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急救專業解說就交給救難與醫護人員了。下面回來講一些意外發生前身體行為徵兆,與高風險的天氣地理環境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意外發生前身體行為徵兆】
kellerlin
3 years ago
大部分溺水是靜悄悄的
kellerlin
3 years ago
【不可不知的溺水十大徵兆】
1、頭在水裡,嘴巴在水面
感覺像是潛行的忍者,但似乎沒有玩伴只有自己一人。
2、頭在水中往後仰,嘴巴張開
溺者為了想要吸氣會將頭往後仰、想辦法嘴巴超出水面。
3、眼神呆滯渙散
因身體狀況不佳導致眼神渙散。
4、閉著眼睛
因身體狀況不佳導致精神渙散眼睛閉著。
5、頭髮蓋在眼睛或額頭上
因身體不聽使喚無法把頭髮撥開。 (下續)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上承)
6、看不太到踢腿動作
正常會水中自救的人,腳會規律的踩水;溺水的人通常是垂直在掙扎但腳不太會動。
7、身體很喘上氣不接下氣
因掙扎造成體力透支、呼吸急促喘不過氣。
8、試圖往某個地方移動但沒有在前進
因為想要回到岸上或抓住某個標的物,會努力划手但卻沒有前進。
9、試圖背向翻轉身體
因為趴在水上導致不斷吃水,故會想嘗試仰躺,但體力不支無法成功。
10、好像在水中爬梯子 想要拍打水面讓頭上浮呼吸,類似狗爬式的動作。

引用出處: Re: [新聞] 全家出遊7歲童溺水卻不知 救人者怒:顧玩
kellerlin
3 years ago
高山症很容易被誤認為暈車或受寒
kellerlin
3 years ago
高山症會出現很多症狀,甚至一開始會跟著真正的暈車或感冒症狀混在一起,嚴重時會致命,一般認為的「...高壓袋治療、氧氣治療只是暫時救急的方法。」最快的急救方式就是「一發現立刻下降海拔(一般降低500~1000公尺)」才能避面意外發生
引用出處:
認識高山症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疲勞,無論是登山運動當下或之後的疲勞,還是平靜時感到疲勞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造成疲勞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運動過量、心理壓力大、睡不好、體能體力訓練不足、運動傷害、高山症或生病等等。疲勞就是身體有狀況需要復原、或是異常狀態所以持續消耗體力的狀況。如果在安全的地方充分休息飲食後,還是沒有辦法恢復體力、或是疲勞的狀況變嚴重,則建議放棄行程,大家安全離開,讓人回家休息、休養或就醫,以避免因為疲勞的痠痛無力、體力差、抽筋、反應慢、注意力不集中、脾氣差而發生意外

引用出處:
【登山體能指南】登山的體能恢復|認識登山疲勞 | Hikingbook – 探索山林的最佳嚮導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不要喝酒,已喝的在退掉前不要從事任何活動
更正:原句用詞不精確,修改成強烈措詞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我們常聽「喝酒不開車」,但同樣「喝酒不登山」、「喝酒不游泳」。雖然知道有些山友的圈子會刻意帶酒上山,或山上的居民在休息的時候品嘗或分享,但也僅限於休息的時候,而非在酒還沒退掉時出發;而夏天常看到在岸上喝酒吃烤肉,然後又醉醺醺下水的狀況。酒精會讓反應變慢、身體散熱快、判斷力下降,很容易面對危機或意外無法反應,或是因為散熱快而失溫,然後發生意外。所以已經喝的在退掉前避免從事任何活動,或是不要喝酒,要喝回家喝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身體溫度持續變高、持續變低,臉色變糟或大量出汗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正常體溫為37度C左右,如果體溫攀升到40度C,可能是因病發燒、或是熱傷害,如果體溫降低一兩度來到35度C,可能會失溫/出現體溫過低的症狀。這時候必須停下來休息,仔細觀察詢問這些症狀什麼時候開始、以及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若能確定原因就要立刻解決並等狀況好轉再出發,比方解除中暑或保暖後體溫已經回復等,如果症狀並沒有減輕或是變嚴重,大家就準備撤退離開讓人接受治療
kellerlin
3 years ago
不是體能不佳,但是走不動、游不動、爬不到、抓不到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這類狀況非常多,有可能是受傷如骨裂、拉傷、挫傷、撞傷、撕裂傷、扭到腰、慢性運動傷害、痙攣、抽筋、內傷;有可能是生病如感冒、發燒、肚子痛;有可能是地理氣候症狀如高山症或中暑失溫;也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如心肺功能有異、血氧不足;有可能是腦神經功能如眼睛視力模糊、頭痛、小中風等等等。總之行動出現異常,也常常是身體有狀況的反應,有時候會被誤認為是疲勞、或是體能訓練不足而羞於啟齒,身體有狀況辦不到請大聲的說出來,這樣大家才能一起幫忙解決,並趕緊就醫檢查,千萬不要拖到發生意外才後悔莫及啊!
kellerlin
3 years ago
身體某個部位紅、腫、熱、痛,要立刻確認什麼問題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紅、腫、熱、痛就是身體發炎的反應,有些會相當嚴重需要立刻治療與就醫。在初步處理上,如果是動植物造成的,要注意去除鉤、刺、針、牙齒並清潔傷口與包紮,觀察像是衣物或是待過的地方還有沒有類似動植物附著跟隨,要注意過敏,標示或拍照留下動植物位置與樣子給急救醫護人員辨識,也預做臨時警示避免之後路過的人受傷,並準備就醫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比方蚊蟲蛇蜱叮咬造成,清理傷口後注意蟻酸或蛇毒(尤其比較不痛的神經性蛇毒),若是蛇毒要使用彈性繃帶包紮患部並準備就醫;如果是水生動物造成的,確認有無毒性,用生理食鹽水洗淨之後就醫;如果是有毒植物造成的,注意過敏反應擴大的狀況並初步治療與準備就醫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如果都不是外力造成,則要注意免疫系統下降的問題、包含內傷或是小傷口感染無法痊癒所造成的發炎狀況,以及皮膚過敏變嚴重等,經過評估看是擦藥或是服藥,沒有好轉一樣得撤退送醫。在紅腫熱痛還沒找到原因或好好處理的情況下,不要下水,以避免感染或發炎變嚴重聽過傷口還沒好就跑去溪流戲水結果蜂窩性組織炎回來就醫,或是針眼跟牙齦發炎還下海...
kellerlin
3 years ago
總之,不論是否找到原因,只要注意到發炎狀況有改變或變嚴重,做好初步處理,要儘快撤退就醫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眼睛問題,如眼紅出血、眼睛痛、視力改變(包含變差愈來愈看不清楚、變得只能看遠的東西、畏光、變霧、變黑、重疊扭曲、有蚊子、有閃光、有彩虹)
kellerlin
3 years ago
檢查排除有毛髮沙子玻璃小東西異物黏在眼睫毛或結膜角膜或眼眶中、或是注意是不是結膜炎目油針眼、以及哭泣或過敏體質導致的紅眼,前面可以用生理食鹽水跟眼藥水緊急處理之外,只要眼睛跟視力有任何問題,絕對要快點救醫!!!絕對不能拖!!!因為眼睛問題跟大腦有關聯,跟大腦有關的意外有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黃金時機,一定要立刻呼叫救難,立刻就醫診斷接受治療
kellerlin
3 years ago
消化系統出問題,如便秘、脹氣、肚子痛、拉肚子、一直嘔吐、上吐下瀉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消化不順利可能是很多原因造成,便秘跟脹氣可能來自心理因素,但拉肚子、肚子痛、嘔吐、上吐下瀉等比較嚴重的可能是高山症、中暑、生病、中毒。因為攝取造成的消化問題有飲食遭到汙染(如農藥)、有寄生蟲、或是不新鮮、發霉發酵腐敗、或是誤吃了什麼有毒的動植物跟菇類,都要立刻送醫!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在等待治療期間的初步處理包含
1.要大量給與生理食鹽水、保暖,不要亂吃其他東西
2.吐時側臉朝下保持呼吸道暢通
3.等待時給與精神支持不要讓人睡著
4.昏迷或失去呼吸心跳請交給專業急救
5.保留吃的東西或是嘔吐物給救護醫療參考

引用出處:
http://www.ysvh.gov.tw/....
kellerlin
3 years ago
心臟痛、胸痛、背痛、呼吸困難、手腳麻痺
kellerlin
3 years ago
心肺問題直接送急救,不要從事任何活動
心肺問題直接送急救,不要從事任何活動
心肺問題直接送急救,不要從事任何活動
kellerlin
3 years ago
其他還有還有電解質不平衡、脫水等循環系統的徵兆,這邊就略過不提。總而言之,從常見到不常見、從普遍到嚴重的身體不舒服,都是意外發生前身體行為徵兆,要特別留心觀察自己或他人平常的身體健康狀況,一旦出現跟平常不一樣的狀況,一定要立刻講出來、或是大聲呼救,不要覺得所謂、覺得沒關係、不要忍著、也不要裝病。提早發現有問題,讓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也可以提供初步的處理,避免狀況惡化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雖然登山或野外求生訓練的朋友講得更直接「身體不舒服就不要爬山下水!」但同時也知道,就是有人覺得「還好吧,哪有這麼嚴重」、「醫院這麼遠好麻煩忍一忍」,或是「根本不知道這些症狀就是身體異狀」而延誤就醫時間。所以,如果有一點點點意外發生前身體行為徵兆的小知識,請務必當討人厭的糾察隊,跟帶團的人勸告、跟團隊外的其他人尋求幫助,或是呼叫救難。雖然這些做法很掃興,很多時候卻可以救人一命,生命安全比友誼面子都重要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所以真正的野外求生、救難、登山健行攀登朔溪潛水、陸上海上活動的專業技術與知識,都會要求個人要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況、訓練可以應付大自然的體力與體能、知道不同地理環境要怎麼配備、並調整適合自己的裝備設備、能夠評估避免處於高風險的環境與狀況、並預先做好安全保護或預警設施、對身體出狀況前的徵兆有足夠的知識判斷、會簡易的臨時處理與急救能力,這是在還沒有組成團隊之前,一個專業的野外運動家應該要有的自律訓練跟基本知識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光像是我這種只是短期受訓,自己找資料學習的人,看到完全沒有基礎知識、也沒有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況,就貿然的跑到野外朔溪游泳跳水攀登健行,都像是在看驚悚片一樣,常常內心超級崩潰,因為沒有任何安全設備或保護措施,只好緊盯著風險最高的人,每次都覺得沒發生意外根本就是在燒陰德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意外發生前身體行為徵兆先告一段落,來講一下
【高風險的天氣地理環境】
kellerlin
3 years ago
先從高風險的天氣開始
颱風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乍聽之下會覺得很蠢,但是,颱風天從事戶外活動GG的狀況,其實比想像中多,而且一直沒有消失(有減少但還是有人這麼做)。颱風天唯一要做的就是準備防颱跟飲水物資後,躲在安全的避難所或是安全的家中等颱風過去,不要觀浪觀潮觀瀑攝影、不要去釣魚游泳風帆衝浪、不要登山健行露營溯溪玩水、除非救難或民生運輸相關,否則不要巡田撈魚放水挖水溝。反正就是,所有的戶外運動都不要做,不管是什麼申請到期或是機會難得或是奇景或是挑戰自我或是獲物很多或是時機正好或是挑戰颱風我覺得我超強,平安順利在家度過颱風才是真強者
kellerlin
3 years ago
下雨、強降雨(豪大雨、雷陣雨)、雨加冰雹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只要遇到下雨都很麻煩,然後根據不同溫差、甚至是地形跟地理環境,下雨有時會變得很致命,所以蒐集該地的地理環境資料、評估並計畫的時候,都要考慮雨備(雨天備案、遇到下雨的備案),增加雨具、安全裝備或避開。在一般低海拔遇到的下雨,海上要注意海浪改變或沿岸潮水變動的狀況、平地要注意河水氾濫跟爛泥巴的問題,山區遇到的下雨要注意邊坡泥土流沖刷阻塞或掏空、溪水山洪、落石滑坡、土石流等問題。如果氣溫低就要注意雨水基本上就是小碎冰的溫度,請務必隔絕雨水並保持乾燥避免體溫流失,如果有夾雜冰雹,要找遮蔽掩蔽以避免受傷。總之,只要下雨,在野外全部的風險都會大幅提升,所以透過觀察與天氣資訊判斷當地會不會下雨,就很重要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起霧/霧氣、潮濕/濕氣重、水氣過飽和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起霧/霧氣麻煩的是視線不良,容易迷路或踩空而發生意外,以及可能是天氣改變的徵兆。潮濕/濕氣重的話,可能會造成溼滑摔倒、或是不同的野生動物出沒,需要特別注意。而水氣過飽和有可能下雨,或是濕冷濕熱使體感溫度加劇,導致失溫或熱傷害。很多時候可以用防潮防滑乾燥不沾水的裝備克服,但是地理環境的不同,也可能隨著潮濕而改變風險,或是伴隨著下雨冰雹,總之不要驚慌,謹慎應對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下雪、下冰雹、結霜、結冰、寒流低溫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除了高海拔的地方有機會下雪以外,只要條件滿足中低海拔也有機會下雪。但困擾的是這樣的天氣型態不常出現,所以台灣普遍沒有應付嚴寒跟雪地的裝備或設備、普遍缺乏日常應付冰雪的知識跟訓練、然後教授知識的老師教練也不多,以至於雪地安全、路面結冰、低溫時從事戶外活動要如何保護安全、凍傷失溫急救等,都不是很完善。所以在山上遇到降雪、遇到寒流低溫、或是要通過結冰的地方,就很容易發生意外。如果高山有可能積雪或下雪,便要準備雪地/極地/冰原裝備並特地接受訓練才行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強風、焚風、風吹沙、沙塵暴、暴風雪、龍捲風、火山災害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在海邊,有時候瞬間強風會把人吹下海、或導致突然的風浪,在平地則可能會吹起或是吹落物品造成災害。在沙丘或是乾燥空地可能會揚起塵土砂石葉片鹽巴,然後吹進口鼻眼造成困擾。在高溫地區或是背風處造成焚風,讓溫度居高不下。而在低溫處強風吹拂就非常致命,冷風容易帶走體溫、失去體力,如果加上濕度高,就必須要當作會流動的雨看待。台灣幾乎不會遇到沙塵暴、暴風雪、龍捲風、火山災害,相關的知識與裝備必須要到有相對應天氣的地區接受訓練
kellerlin
3 years ago
以上天氣改變前後,都是高風險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明明知道天氣會改變也不要想說搶在天氣改變之前出發,因為天氣變化往往比人類行動的速度還要快,「大自然有劇烈變化時,不管備跟經驗有多好,謹慎判斷評估並撤退離開」。另一個被忽略的就是壞天氣剛過,沒有重新評估就出發,同樣是風險很高的做法,畢竟天氣改變前後環境仍處於不穩或轉變的階段,寧願等到天氣穩定一陣子之後,判斷狀況安全再出發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判斷天氣需要知識、經驗、與細心觀察,沒有觀察力很容易置身於風險中
kellerlin
3 years ago
知識等於知道上述天氣型態的成因、觀察方法、發展過程、災害風險、以及如何防救或避開危險;經驗來自於自己的經歷、別人的經歷、或是在地民眾的生活經歷與應對天氣的知識俗諺、使用觀測儀器的知識與技巧、以及安全躲避或天災防救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訓練觀察能力,能夠注意雲的種類、風向、溫度濕度變化、水土泥沙、空氣水氣味道、河川海水顏色流向、潮汐波浪、太陽月亮星星的光影變化、以及動植物應對天氣型態所產生的變化,都有助於判斷訊息萬變的天氣狀況
kellerlin
3 years ago
雖然現代科學儀器精良,但還是會遇到自認經驗老道結果誤判的狀況,所以如果團隊中大家都有基礎知識、提供不同領域的經驗以及多面向的觀察,便能提供更多資料來幫助判斷天氣,也更能事先預防做好安全備案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來講高風險的地理環境(該環境中常見的高風險自然現象),先從海邊講起
沙灘的離岸流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離岸流※教育部短片
離岸流 – 澳洲海灘隱形殺手 – 墨爾本走跳夫妻 Travel with Mr. & Mrs. ELLE...※部落格裡面有兩個影片,第一隻影片有講到離岸流的型態非常複雜

離岸流速度超快,差不多就是直接沖往外海的隱形滑水道,因為速度遠比人類快,就算心急想逆游也沒有用的,離岸愈來愈遠而踩不到底也不要慌,可以立游並揮手求救,不能的話維持呼吸得到的漂浮姿勢,等離岸流變弱後,橫游回到碎浪區、或45°角游回岸上、或是等人來救。如果該海域沒有安全設備、沒有安全範圍標示、沒有救生員、自己沒有浮具、沒有救生裝備也沒有人支援裝備跟設備,就!別!下!水!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沿岸(濕地、河口沙泥、沙洲、礁岸岩岸、海蝕地景)的潮汐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潮汐會因為地形起伏而有不同的風險。漲潮的濕地河口跟沙洲其實非常非常非常危險,相當於把一杯水倒進盤子裡水就鋪滿盤底一樣,漲潮前看不到海水或是覺得很遠而鬆懈注意力,但漲潮時一瞬間就一片汪洋淹回來,退潮時走太遠的人就會因為淹水走不動而被困住、或是車子泡水離不開。是台灣三天兩頭都在發生的超常見意外
要命沙灘 漲退潮差3公尺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漲潮淹沒來時路… 7大學生險困孤島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然後漲潮不強行,著名景點往往會拉封鎖線警告勸離,但對很多遊客來說,完全講不聽………非常讓人絕望……………
澎湖摩西分海夯!紅旗警戒豎起 300遊客仍下海踏浪就算最近也可以隨手找到疏忽潮汐而發生意外的新聞
進八里保護區玩到漲潮來不及跑 休旅車卡淡水河上漂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大安濱海樂園踏浪遇漲潮 2女險遭滅頂 - 華視新聞網
kellerlin
3 years ago
另一方面,礁岸岩岸、海蝕地景本來就很危險,隨著漲退潮更是風險加倍。儘管礁岸岩岸相較之下遊客不多,但也常有釣客被滿潮或退潮的高低差誤導,不小心摔落礁石岩石縫隙、或跟遊客一樣因漲潮受困海蝕洞或受困在礁石岩石上。也有水下活動不熟悉潮汐跟地形的影響,被複雜的海流帶著走或是耗費體力對抗海流等等

釣客漲潮受困礁石 金門消防船艇成功救援 | 地方 | 中央社 CNA影/潮汐變化綠島5潛客差點被浪沖走 海巡官兵及時援救 | 時事 | 聯合影音
kellerlin
3 years ago
所以面對不同沿岸地形地質的潮汐,就需要這個
潮汐預報 (突然的老派風格表符)
潮汐預報 - 中央氣象局全球資訊網
潮汐預報的重點是
1.請選擇所在位置的氣象單位,資料會比較準
2.一天會有兩次滿潮跟兩次乾潮,建議看白天就好
3.大潮小潮看的是農曆,注意別看錯或記錯
4.潮差會因地形氣候跟大小潮而改變,小心別誤判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不同地形的潮汐狀況
高落差的地形:潮差太大可能走不回來、無法上岸、卡涵洞、海浪一下子湧入
台中港潮差(退潮縮時影片) 彰三傳播影視製作20110718蘭嶼海邊戲水,漲潮快閃

低落差的地形:水淹太快來不及走、水勢超兇猛
彰化 芳苑 漲潮的速度王功漲潮好恐怖20110508 彰化芳苑 超快速的漲潮高美濕地漲潮
kellerl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所以應對潮汐
1.確定要遊玩的沿岸地點的潮汐預報,時間合不來就放棄
2.看見禁止水域活動的標示請直接換別的安全景點活動,別犯法
3.準備安全裝備、設備,在專業救生員或救難人員的監督下遊玩,不然就別下水
4.只在安全標示或安全範圍內活動,立警示樁以免隨著退潮追浪而愈走愈遠
5.注意沿岸起伏跟人為改變、以及大小潮跟最近天氣狀況,跟這會讓海浪跟潮汐變得更複雜
6.抓漲退潮一半的時間離開,或退潮還沒到底前離開
7.潮汐走不贏,開車也沒有用,請耐心等人來救
8.水域活動要互相觀察提醒附近的人,不管認不認識,不要落單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