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zie
3 years ago
#蘇西已讀 #讀嘛讀嘛 #漫畫
汐街可奈《雖然痛苦到想死,卻無法辭職的理由》
https://images.plurk.com/1ksRzwdeJCKuXTLX4tHjMA.jpg

一句書摘:「痛苦的時候休息,是理所當然的事。」

推薦給
1. 曾經想過「如果現在受重傷/死掉就不用去上班」的人。
2. 身邊有雖然痛苦到想死卻無法辭職的親友的人。
latest #8
suzie
3 years ago
這本漫畫大部份的內容,是為無法離職/對求助精身心科有許多顧慮的人做心理建設。

例如p.74:
說得直白一點,您並沒有「必須給身心內科的醫護人員好印象的理由」,打個比方,就好像一個人已經頭暈腦脹面臨生命危險了,卻還在說「我不想給醫護人員看見這副模樣,先等我把身體擦乾,頭髮吹好,化好妝再說!」這種話一樣,完全沒有必要。

以及p.79:
雖然不安是在所難免,但若要就診的打算,早一天是一天。與其猶豫「哪間診所才是最好的?」不如先試著去附近的診所或交通方便的診所。踏出第一步,或許能讓您的心情變得輕鬆一些。早一天改善,就多一天心情愉快的日子,所以說「越早越划算」。無論如何,請抱著輕鬆的心態就診吧。
suzie
3 years ago
書裡的精神科醫生QA,有一題是「我勸在血汗企業工作的家人辭職,可是他不聽我的勸,我該怎麼辦?」(pp. 130-133)

醫生提到,說話的時候要注意別過度誘導對方,可以改成用「要是我」的說法,婉轉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避免製造壓力的前提下,提供不同的選項跟可能性給對方參考。

ex. 「你還是乾脆辭掉工作吧?」、「你最好休息一陣子」
→ 「你的工作很辛苦吧?要是我,搞不好會請假。」

「快去看身心內科!」
→ 「你的工作這麼累,要是換成我,一定早就向身心內科報到了!不要緊吧?」
suzie
3 years ago
(但有沒有用我就不知道了)
立即下載
suzie
3 years ago
一直很好奇去看身心科/心理諮商的人是怎麼踏出那一步的?
以及,如果覺得身邊的人需要尋求協助(因為自己hold不住了),會怎麼開口?對方接受度如何呢?
吹雪🌒☀️
3 years ago
不知道台灣流程是怎樣,在香港的我:
當時還沒有成年,也不會找家人,於是找社工>社工陪伴我去醫院預約>門診轉介心理醫生

會踏出第一步是有一天站在窗邊很想,很想,很想跳下去
覺得這樣一切煩惱都會消失

如果像噗主一樣身邊有看起來需要幫助的人
除非她已經有嚴重自殘自殺傾向建議你可以直接把她帶到醫院
而作為曾經在那種景況的人,我認為最溫和,最不挑起激動情緒,並令當事人感到有人關懷的是一句
「有什麼我能幫你的嗎?」
請不要馬上就「你應該去看xx醫生」「你應該這樣這樣這樣」
特別是「我這是為你好我關心你」,在我遇上不下十個有同類情況的人都對最後一句特別反感。
吹雪🌒☀️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即使想幫忙,也要看當事人意願,不然你再多勸兩句,再多遇上幾個這樣的人,你就會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關,不管旁人怎樣幫,難關也要靠他自己跨過,甚至有些人是本能上拒絕任何外人幫忙的,既然他本人不想,你就不要勉強了,勉強下去會令你自己也很難受

萬一到最後他發生什麼事了,你也不要責怪自己,你要記住那也是他自己的意願
suzie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madkawa:
謝謝穿穿!覺得有需求,然後也有順利看診,太好了

larosa:
謝謝你的分享,之前覺得很難拿捏的是當對方透漏有想死的念頭時,不知道該怎麼回應。我是「如果想死的人嘗試自殺,那也是他的選擇,說他這樣是想不開、做傻事的人未免也太自以為是了吧」的人,但總不可能跟他說:「知道了,祝你成功」吧,萬一他是在求救呢?(後來是跟對方說,希望你自殺前可以跟我聯絡一下,因為我想跟你說再見。)

至於沒有表現出想死念頭的狀況,之前通常是問「你還好嗎?」(但他很明顯就是不好……)、「有沒有考慮離職/看身心科呢?」(對方可能會說他不採取這個選擇的原因 or 已經有準備要這麼做了)。
覺得「有什麼我能幫你的嗎」這句話很好,之後會試試看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