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wbsearch404 - 【微博觀察】 我剛剛再搜了一圈發覺這事比我想的還大條。 開始出現"資本產業...晉江在簽約作者時,一開始便會簽影視改編授權合約(甲合約),這和後續影視公司提出的改編授權的合約(乙合約)是不一樣的,和晉江簽約過的作者應該明白。

我猜測這可能是晉江要把權利全數握在手上,才會在連載前就先行拿下授權,以在有影視公司找上門來要求授權改編時,自己可以取得最大的主動權。

此外,中國目前影視環境非常差,陰謀論提及的狀況明顯是從結果推出原因。騰訊影視每年都在虧損,陳情令的爆紅也沒有成功拉抬騰訊影視的狀況,僅有減少虧損。魔道和陳情令的成功若說是策略,這幾年來卻無法複製第二個。
latest #27
草虹
4 years ago
中國很可怕(顫抖)
🧃CHAi
4 years ago
從小說到動畫到影視到遊戲甚至同人生態養成一條龍模式,以魔道來講確實看來是很成功的策略,但這盤棋必須投入極高的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中間還有無數的變數(比如政策、比如市場轉變),每個企業在做企劃時必須考量其投資報酬率,高風險高成本又無法確認回報的投資,是很難成功的。
🧃CHAi
4 years ago
騰訊真正一條龍服務的例子是慶餘年。2018年閱文購入新麗傳媒,騰訊作為堅強後盾,撑起了全個生態鏈成,新麗傳媒出品,養了「如㦤傳」和「慶餘年」兩大ip。但如懿傳沒有上星,在利益回收上低於期待,慶餘年由於提前解鎖收費的爭議,也降低了討論度。
立即下載
🧃CHAi
4 years ago
中國之前也有邀請商業大手作家畫同人商稿,但曝光互動率極低後續無聲無息的失敗例子。如果連短期投入產出效果都不好,要說服資方繼續大力支持的可能性就更低。

中國近年影視寒冬(從范冰冰事件開始一路慘),各大平台都是虧損狀態,只有大虧小虧的差別。因此,魔道這種跨越好幾年才完成生態產業鏈的成功模式,幾乎是無法複製的。
我實在很難想像,為什麼陳情令的熱度到這種程度了還是虧損的狀態,到底是怎麼燒錢的…bb
🧃CHAi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中國影視最熱是在2016、2017左右,後來因為范冰冰事件,政策一緊縮,2018年影視市場每況愈下,就我所知,備案沒開機,開機沒拍完,拍完沒命播的作品就好幾部(這也是為什麼資方更願意把成本壓在流量明星身上),甚至有演員必須跟平台分約,把片酬分享給平台,以降低風險和取得曝光率的狀況出現。
🧃CHAi
4 years ago
順便一提,去年我看了騰訊成果發表會,騰訊影視去年最賺的是全職高手,他才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一部作品。

我就把我知道的大概講講啦。
🧃CHAi
4 years ago
MXWKMX000: 他們有他們一套的遊戲規則,但有個不變的通則就是,資方不太尊重創作人權利XD
強風之鷗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討論中國影視圈還要討論一件事,就是很多劇都是拍來洗錢的。
第二是這個國家任何流量數據都可能是假象。

陳情令熱度很高是體感(?)事實,但有沒有到數據呈現出來的高度?2016年的老九門號稱點擊破百億你信嗎

再來是為了洗錢,劇組的製作經費可能是你看到畫面呈現結果的數倍,你覺得那個場景只值10萬RMB,事實上人家報價100萬RMB

這一增一減,落差就出來了
🧃CHAi
4 years ago
Larus_canus: yes!! 大大明白人
-團-
4 years ago
Larus_canus: 甚至因為熱度亦有資方哄抬的水份存在,令熱度可以轉化成的收益也沒有看上去的多
投資人越來越不想放錢進去又是另一方面
🧃CHAi
4 years ago
全職劇版號稱成本六億,陳情令號稱成本兩億,熱度雖然陳情令比全職高,利潤最高的卻是全職高手。
🧃CHAi
4 years ago
所以基於幾個理由:
1.晉江簽約作者原本就要先行與晉江簽改編合約
2.在沒有市場評估風險前,騰訊必須投入過高成本
3.無法衡量投資報酬率
4.中國影視環境的惡劣
5.魔道成功模式的難以複製

我認為微博上猜測的陰謀論不太可信。
「你覺得那個場景只值10萬RMB,事實上人家報價100萬RMB」讓我想到了戰戰在誅仙裡傳説中的十萬RMB戲服www
個人用WB@觀察號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不好意思打擾,請問這噗能讓我抓去那個收集噗下面一起放嗎?
🧃CHAi
4 years ago
wbsearch404: 好喔👌一起討論
🧃CHAi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假設魔道模式是真的成功案例,希望這個專案的設計者可以分享一下要在連載之前,風險評估不明,只有畫餅的狀況下,怎麼說服老闆在一開始就投入大量資金以完成產業鏈?

我想很多人應該很想模仿他的成功經驗吧XD
謝謝
皇昊月
4 years ago
對岸有人懷疑魔道一開始就走演藝圈流量明星炒作模式,因為有人發現作者在一開始剛連載時,就已經簽好影視化合作契約,這點就很奇怪,按照過去的買IP案例而言,應該是作品爆紅後,才簽約影視化,怎麼會還沒連載幾章就被簽約?後來作者本人更是把流量明星粉絲圈那一套帶入耽美作者圈中,大肆放任書粉攻擊其他作者,鼓勵書粉刷點閱率等等演藝圈粉絲操作模式,也就是說魔道這本書跟其改編網劇在一開始就是資本炒作下的結果.
🧃CHAi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sujn: 對陳情令稍微有點了解的,應該知道楊夏自己本身是書迷,這部劇在中途遇到魔改遭到書迷瘋狂攻擊、燈光師因火災身亡停拍、被壓了一年才突然當天公告播出等問題。假如這也是資方當時能預料到並即時控制的,很厲害。
🍚我愛米飯🍚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我好奇,如果魔道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為什麼老闆要投錢給原耽,而不是客群覆蓋率可以更廣大的其他題材?為什麼要投錢給只有一個完結作品的墨香,而不是晉江其他的大神們?他們的粉絲帶的流量不是更高嗎?
中國的黑,為了鬥某些人,把自己扮成社會主義接班人在鬥爭資本,催眠自己很清高。這種行為真的很詭異。
🧃CHAi
4 years ago
魔道作者和書粉的問題我就不是很清楚,太亂了,我都是聽我朋友說XD 所以不予置評。

我只能就我知道晉江簽約上和觀察的影視生態部分做出推論。
🧃CHAi
4 years ago
sidae: 第一份合約屬於常規授權,與後續洽談影視改編授權販賣是不一樣的東西。
https://images.plurk.com/Ad3dxanrMnqGGStNGq5UV.jpg
🧃CHAi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突然想到,2016年上癮大紅,觸及當局敏感神經後下架,我記得上癮完整版只在台灣愛奇藝上架過,至今中國仍未上架。後續中國政府對於耽美的限制越來越緊縮,耽改劇雖然四年內拍了將近30部左右(可怕吧~),但在改編邊界、忠實原作上幾乎沒有像當年上癮一樣的作品出現,這30部中真正意味上爆紅的也僅有2018的鎮魂、2019的陳情令兩部。
耽改劇的市場藍海確實存在,但也真的踩在中國廣電的政策紅線上。因此,我更不認為騰訊敢把雞蛋放在尚未開啟連載的耽美作品「魔道祖師」上,為他量身打造一個完美的行銷炒作模式,這其中變因太多,被政策掣肘,等同於戴著鐐銬踩地雷,一個不保仆街的可能性極高。
皇昊月
4 years ago
ohole: 其實我對這種事情不太了解,但是就我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些消息,這部劇確實有很濃厚的資本背景在支持.至於為什麼耽改劇如此多,我曾經在一位博主的微博下提出為什麼不買言情或是其他類小說改編,反正最後都要改感情線,有網友說:因為耽美小說便宜.也就是說對於一些影視公司來說耽美小說的成本比一般向網文小說購入便宜.然而能不能回本,這就是個謎了.....
tomor
4 years ago
之前有看過一篇講中國影視的的確如同噗主所說,資方利用影視洗錢Re: [新聞] 今年大陸3228家影視公司消失65%演員沒戲
LYNNINGE
4 years ago
早年台灣影視大亨都是走踏黑白兩道,看看三立跟八大等早年大股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