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lyswallow 正在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民俗曲藝》第67、68期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十月出版,布袋戲專輯
P.68 陳龍廷 電視布袋戲的發展與變遷
一、紀錄式的布袋戲(民51~57年)演師不受尊重,特色1.紀錄性演出,2.國語配音,3.木偶與佈景的改革(活嘴活眼、小籠舞台改成活動佈景式)4.劇目範圍,民族故事(岳飛、二十四孝)、民間故事、季節典故、成語故事、西洋童話。
latest #10
chillyswallow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二、電影化的布袋戲(民59~63年)黃俊雄引入內台戲及電影經驗,題材、配樂、劇情、造型自由,能嘗試各種演出方式。
特色1.配樂不分古今中西及主題歌的出現,由抒情音樂轉向敘述的態度。2.木偶與佈景的變革,黃俊雄自電影得到的觀念,用佈景襯托沒表情的木偶,三層式搭景與外景。3.主演或幕後配音,主演配所有聲音與男女二人分別擔任,或七八個配音員。單人配音原因,彩樓空間小只能一個人主講,朗誦說書傳達主演心聲。
chillyswallow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三、表現式的布袋戲(民國71~78年)
新聞局長宋楚瑜讓布袋戲再現江湖。不同時期的播出方式,第一期只有台視獨家,第二期台視中視競播。第三期台視中視華視輪播,一檔約一個月為收視率競爭激烈。
劇碼三種,延續舊電視布袋戲受歡迎的主角懷舊(史艷文與六合),改編自古冊戲(劍俠戲、復古潮流,新聞局喜歡),完全創新劇(霹靂系列,內容無稽收視率高)。
黃家父子追求更好的戲劇效果,自設攝影棚。
chillyswallow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年表部份只抓幾個點。
一、51年11月,台視成立,李天祿京劇腔三國誌。跟他平時演出一樣只是時間到就關掉。第一部?
52年1月國語配音西遊記。
57年1月唐敖遊記。最後一部。
二、59年3月,台視黃俊雄雲州大儒俠。第一部。
59年5月,中視鍾任壁小神童李三保救世記。
66年9月,華視黃俊雄百勝棒。(國語)最後。
三、71年6月,台視黃俊雄大唐五虎將。宋楚瑜新聞局長,第一部。
78年9月,中視獅子遊俠傳。最後一部。
立即下載
chillyswallow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個人感想,電視布袋戲最早是國語的唷~而且曾有多人配音或雙人配音。
新戲迷不要再吵什麼傳統不傳統的,電視布袋戲最早就是國語的啦,還多人配音。想要更傳統就是泉州腔的南管布袋戲。
hilde
4 years ago
記得看過資料說黃文擇最早也用過多人配音
hilde
4 years ago
台灣的北管戲,根據一些研究者的說法可以分為『四平』和『亂談』兩個劇種,但因四平戲很早以前就已經失傳了,所以現在提到北管戲,通常指『亂彈戲』。『亂彈戲』又有兩大系統:『福路』與『西路』。『福路』屬於老梆子腔系統的聲腔,因為比較早傳入台灣,所以又稱『舊路』,信奉的戲神多為西秦王爺;西路屬於皮黃腔、吹撥腔的系統,又叫做『新路』信奉的戲神則為田都元帥。這兩個系統的最大差別,在於唱腔不同。福路的領奏樂器是椰子殼作成的『殼仔弦』(又叫做椰胡、提弦),常用的唱腔有平板、二凡、緊中慢、慢中緊等,旋律聽起來比較激昂;而西路的領奏樂器則是以桂竹筒製成的『吊規仔』(也就是京胡)常用的唱腔有西皮、二黃、緊跺子、慢跺子等,旋律較福路平緩些,但是因為用吊規仔伴奏,唱腔又和京劇有些接近,許多對北管較陌生的人第一次聽到都會以為是在演唱京劇
chillyswallow
4 years ago
黃文擇是指1983嗎?

音樂部分就是當年的流行樂。
hilde
4 years ago
應該是,不過我沒聽出來
chillyswallow
4 years ago
嚴格來說,1983不算多人,因為同時間出來的角色是單一配音員,不同集換不同人主演。
過去多人是好幾個配音員彼此對話。
chillyswallow
4 years ago
元毓由於楊麗花歌仔戲持續播出,應該不是禁止台語這問題造成。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