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脩💧なんとかなれッ!!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4fqIq2bLR1aAhnHHKpMhIH.jpg
這本好看耶。
描述了1930年代的布袋戲戲團的徒弟的戲偶人生、從日本時代的野台禁令、一直到現代傳統布袋戲的人才培養與凋零。布袋戲承載了表演藝術的藝術性、酬神的宗教意義還有大眾娛樂的多重意義。

我覺得整個故事比較可惜的是戲中戲《龍泉俠大戰迷霧人》的篇幅太少,我在想戲中戲和正劇的對話如果可以再緊密一點,最後一章那個戲偶怨念的橋段可能就不會太過突兀了吧。
迷霧人追著龍泉俠跑的劇情,完全可以出個BL小黃本呀⋯⋯

#讀嘛讀嘛
latest #8
我是個連門檻都沒跨進布袋戲的門外漢(甚至連觀眾也稱不上),但還是十分感激在台灣還能看到為操偶戲文化奔走以及以此為題材的各種作品產生。
文化刨根的受害者
前兩年(?)CCC在台博的「漫筆虛實」展覽中,《龍泉俠大戰迷霧人》的展區最讓我印象深刻。
看到忘記拍照
在想要不要去補一下楊力州的《紅盒子》。
立即下載
看這本同時也有一點尷尬。
就是1950年代之後,當布袋戲慢慢重回街頭之後,用台語表演的布袋戲在1960年代的禁說方言政策是不是也有影響到布袋戲的發展⋯⋯
如果把布袋戲的沒落跟酬神方式還是大眾娛樂方式的改變總覺得不太全面,畢竟霹靂、金光也走向了電視,聲光效果也迥異於傳統布袋戲。

我總覺得問題是出在語言。
估計我看完紅盒子一定也會卡在同樣的地方
Free Talk
5 years ago
神書大推!!!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