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III】斐海玫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ψ 第一日任務:請定義惡魔
惡魔,就是那看不見摸不著的......
latest #18
剛結束晚餐的八點,海玫走回A2011準備想坐下來小憩,才剛坐定,就被突如其來的拍手聲嚇得微微從椅子上彈跳起來。

「哎?」她偏偏頭,看著書桌上三個像滾筒式衛生紙的木筒,忍不住好奇伸手拿了一個。

不知從哪處傳出來的聲音又讓她嚇了一跳,前面兩句話不小心漏聽,所幸規則大致是了解的。
就是要把回答的問題寫在紙上對吧?她轉身往行李翻找,拿出了自己霧面銀色、上面有細密燙金花紋的舊鋼筆後,重新回到了書桌前正襟危坐,一副彷彿還在大學課堂裡接受考試的樣子。
請定義惡魔。嗯?既然沒有特別規定,寫越語的話也沒關係吧。她總覺得飯店的人員會想辦法看懂的,深吸一口氣,彷彿作答有時間限制一樣,海玫開始埋頭振筆疾書。
立即下載
雖然名稱不一,惡魔的形象幾乎出現在世界的每種文化中,泛基督宗教裡有撒旦、佛教有魔羅、甚至是希臘神話裡的蛇髮女妖,在越南也有民間信仰相信對抗佛教徒的吳廷琰也是惡魔的化身。
這些由人類想像、傳說中的惡魔,形象、個性、行惡方法或許各有差異,但有二個驚人的相似點是:其一,一定會有與惡魔相對的正方。其二,惡魔必須是令人害怕、畏懼,或至少是不能接近的存在。幾乎沒有例外。
從第一點看來,我們很容易想到所謂的「正負二元論」。再從第二點看,我們或許可以發現,惡魔所代表的其實是某個文化中,代表善之反方的「禁忌」。也因此儘管惡魔形象不一,不同文化其實都用「碰觸到了惡魔,不論是危險也好、誘惑也罷,最終都不會有好下場」來告誡我們、要我們遵守該文化的規範。
人是群體生活的動物,要讓群體順利運作下去,並不允許個體有太多的「誤差」空間。為了確認這點,必須要有一致公認的道德標準,去「丈量」團體中的個體。
惡魔的形象,便由這裡誕生。用以告誡、規勸、限制、囚禁個體。而它的實像,體現在人類互相懲罰的輪迴裡。
惡魔是規範牢籠的延伸,是對於群體無法順利運作下去的恐懼。只要個體因任何原因而與標準有差異,哪怕群體並沒有因此有一點偏移的軌跡,那無數且嗜血、姓名各異的惡魔,便會在明處或暗處揮出自己的道德軟鞭。
不論哪個文化,我們都活在有惡魔的社會裡。
惡魔,就是那看不見摸不著,只要有一丁點差異就會遭受攻擊的標準及道德。
咻咻咻咻,停筆的瞬間,木筒像是有什麼機關般,將紙捲了回去。未乾的墨不要染壞了內容就好了。海玫看了一眼左手腕上的手錶。八點十五。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十五分鐘能完成這樣的文章,算是及格了。
嘴角勾起滿意的微笑,有些放空般想著最後一句話:

惡魔,就是那看不見摸不著,只要有一丁點差異就會遭受攻擊的標準及道德。
倏地黑眼微微睜大,黑潭裡迸出壁爐燒柴時般,星星點點的火花──
【七日III】斐海玫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Ça va ? Qu’est-ce qu’il y a ?」還好嗎?發生什麼事了?

男孩對牆邊的女孩問道。

「Rien de grave.」沒事。

「Em có khỏe không?」男孩用越語又問了一次。

「......」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