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5 years ago
#女性主義 #性別議題
社會頭條一寶__男人作為女性主義者
好文推。
latest #30
33🏳️‍🌈
5 years ago
一、女性主義究竟是什麼?

  女性主義的來源與動機來自於女性經驗,因此身為男性,我們不太會去定義「女性主義」是什麼。而且,任何想要去定義女性主義的嘗試,恐怕都是徒勞無功的,這反而束縛了人們對於一種超越學術界限、結合理論和實踐的思想脈動的想像[1]。
  但是,有一項主張可以視為女性主義的共同綱領,那就是:「女性受壓迫」是最早、最普遍、影響最深的一種人類壓迫形式[2]。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女性主義希望在全人類實現性別平等[3]。
  因此,我們從來不會,也不敢去定義女性主義。我們最常對女性主義的描述是,它是一種看世界的角度,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工具。
33🏳️‍🌈
5 years ago
二、男人作為女性主義者?

  有關於「男人是否能成為女性主義者」的爭論,本土最近的討論可以追溯到 2016 年的【基進女性之聲】與【男性解放】的對話。
  【基進女性之聲】在〈我懷疑男性的「女性主義者」──而你也應該如此〉一文中表示:「如果你是個住在父權制度中的男人,代表你在社會各處都從父權受益,那麼稱呼自己為一個女性主義者,並不會讓你從延續男性優越這件事上面豁免。」
  隨後,【男性解放】在〈邀請一個更開闊的可能:回應〈我懷疑男性的「女性主義者」〉〉一文中回應:「男人當然可以是女性主義者;⋯⋯不過,一如〈懷疑〉所提醒的,男性在參與性別平等運動時,也需要不斷反思自身的優勢位置。」
33🏳️‍🌈
5 years ago
【社會頭條一寶 2.0】的回應是:
  我們認同【基進女性之聲】對於男人自稱「女性主義者」的疑慮,因為身為女人的人身經驗,是作為一名女性主義者的重要成分[4]。值得一提的是,【基進女性之聲】並沒有否認男性作為盟友的可能。
  同時,我們也同意【男性解放】對於男人在支持女性主義時,所必須警惕自己的三件事情:
  (一)「性別平等」不是用來自我賣弄的工具。
  (二)是否犯下「代言」或「下指導棋」的問題?
  (三)覺察自身享有的父權紅利,放棄它或挪用來重新分配以顛覆父權。
立即下載
33🏳️‍🌈
5 years ago
因此,我們認為:「男人可以支持女性主義,但是男人不應該稱呼自己為女性主義者。男人可以藉由參與男性運動和發展男性研究,來為性別平等盡一份心力。」
  事實上,「男人是否能成為女性主義者」的議題,早已在美國 1970 年代初期的男性運動就有解答了。這群男人認同女性主義的分析與行動,貼上「擁女主義」(pro-feminism)而非「女性主義」的標籤。全國反對性別歧視男性組織(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en Against Sexism, NOMAS)也描述自己是「擁女主義者」(pro-feminist)。
33🏳️‍🌈
5 years ago
《性別打結》的作者 Johnson(2008)更進一步表示,「離一步遠支持女性主義」的身分,有助於對抗主流收編,或挪用任何弱勢族群所產生有價值的東西的傾向。「支持女性主義」的標籤同時也尊重了一個事實:無論他們的政治立場如何,男人不能以號稱自己是女性主義者來當作護身符,而模糊或否認男性的特權、與生俱來在父權結構下作為男人可受質疑的地位,以及女人憤怒的正當性[5]。
33🏳️‍🌈
5 years ago
除了「擁女主義者」(pro-feminist)外,有些人則以「反性別歧視男人」(anti-sexist man)自稱[6]。因此,我們認為男人可以學習、支持女性主義,但是稱呼自己為「擁女主義者」或「反性別歧視男人」是比較合適的。
33🏳️‍🌈
5 years ago
三、男人參與女性運動還是男性運動?
33🏳️‍🌈
5 years ago
女性運動的主體是女性,就像黑人運動的主體是黑人、同志運動的主體是同志。任何優勢群體都只能作為「盟友」,提供資源、協助運動的主體對抗其壓迫群體;否則就會發生如上述所提到的「代言」、「下指導棋」、「收編」和「挪用」等問題。
  因此,男人如果參與女性運動,男人應該退一步,不應該主導女性運動的方向,更何況為了運動的策略而向男性妥協,導致媚俗、鄉愿。事實上,女性運動不需要男人的指導,否則到頭來還是陷入了舊有的父權窠臼。
33🏳️‍🌈
5 years ago
男人如果參與男性運動,則可以將重心放在啟蒙男性身上,號召男人反對性(別)暴力、反對性別歧視,鼓勵男人學習並支持女性主義,或者關懷弱勢男性。
  關鍵在於:你站在什麼位置為誰發聲?
33🏳️‍🌈
5 years ago
四、【女性主義有事嗎】的爭議?
這篇文章 是【女性主義有事嗎】的男性成員/撰文者為〈中永和許先生專訪〉一文所做的辯護。
https://images.plurk.com/6xLpFyL4BmV4FD8rzIVUCz.png
我看到的景象是:一名男性稱呼自己為女性主義者 ,參與了女性運動,挪用了女性主義的稱號在替男性發聲。這不僅是「下指導棋」的問題,還有可能因此削弱女性的聲音。等同是在要求女性比起自己,應該優先考慮男性的感受;在譴責性別體制之前,要先了解男性個體的生命經驗。
33🏳️‍🌈
5 years ago
(一)「女性主義」究竟為誰服務:
  對於任何想要拆解父權體制的人,女性主義是無價珍寶。但是不應該錯把女性主義的關懷重心放在了因為「被剝奪感」而感到傷心的男人身上。男人不管是因為失去了控制女人的權力/權利,還是因為被壓迫群體/女性所警戒,都不構成女性主義要為男人服務的理由。
33🏳️‍🌈
5 years ago
(二)男性成員的位置:
  男性成員是否有意識到自己正在主導女性主義的方向?是否動用了女性運動的資源和女性主義的名號,來為男人發聲。【女性主義有事嗎】的女性成員是否需要考慮到男性成員的觀點?男性成員應該注意到,男人只能做為女性運動的盟友,如果要借助女性主義的理論和精神來關懷弱勢男性,應該使用男性運動和男性研究的資源和名號。
33🏳️‍🌈
5 years ago
(三)忽略性別結構的男性經驗:
  當男人在說出他自己的經驗時,不能單獨只看男人的經驗,還必須把男性經驗和女性經驗放在一起。否則,會形成只研究男性經驗的苦,而忽視整個社會性別結構的後果[6]。我們也知道,社會大眾對於女性主義不理解,男權主義者(MRA)更是急著想要反挫女性主義。如果只是單方面地陳述反對方的意見,等同於是在幫反對方說話。因此,適時提出自己立場的評論以正視聽,是有必要的。
33🏳️‍🌈
5 years ago
(四)使用「女性主義」作為品牌:
  「女性主義」這個名稱具有很強的族群識別力,很容易影響到女性,也很容易影響到社會大眾對於女性主義的認識。前面也提到了,女性主義的理論千頭萬緒,大多數的人為女性主義貼上各種負面標籤,卻往往不曾好好讀過經典論述,或是到圖書館借一兩本入門讀物仔細品嘗。如果想要把餅做大,卻又對於各個流派的理解不夠深刻,片面之詞反而容易使初學者對於女性主義不同流派之間的思想傳統造成誤解。例如:女性主義對於「色情」的看法,就分成了「自由」、「積極」和「反對」等觀點。
33🏳️‍🌈
5 years ago
五、男性研究是什麼?
33🏳️‍🌈
5 years ago
男人如果想要借助女性主義的力量來為男性發聲,最好的途徑就是發展以及推廣「男性研究」了。
  男性研究是什麼?男性研究指的是在婦運風潮後所興起的一種「反應」。男性研究者受到女性主義思潮的衝擊和洗禮後,試圖藉由自己的資源立場和善意以求更深刻、更廣泛地了解「壓迫者」(和自己),進而推動性別平等[7]。
33🏳️‍🌈
5 years ago
例如:以男性為對象的家務探究、從事色情行業的男性探討、男性的性別意識建構、參與婦運的男性探討、男人進入以女性為主的職場,以及男性氣概/男子氣概研究、父職與父親角色等。
  因此,男性研究可以從男性經驗去了解男性在社會所處的位置,其最終目的就是讓男人與女人都可以同時受益。
33🏳️‍🌈
5 years ago
六、結論
33🏳️‍🌈
5 years ago
男人可以學習、支持女性主義,但是男人不應該稱呼自己為「女性主義者」。支持女性主義的男人,可以稱呼自己為「擁女主義者」或「反性別歧視男人」。
  男人只能是女性運動的盟友,並且應該避免幫女性運動「代言」或「下指導棋」。男人可以借助女性主義發展男性運動和男性研究,號召男性反對性(別)暴力與性別歧視,並且正視傳統男性氣概對於男人的傷害性。
33🏳️‍🌈
5 years ago
性別運動的關鍵在於,女人發展女性運動,女人由女人啟蒙;男性發展男性運動,男人由男人啟蒙。女性主義與男性研究是女性運動與男性運動的基礎與對話橋梁。不管是男性運動還是女性運動,都是為了要達到全人類的性別平等。
33🏳️‍🌈
5 years ago
七、相關資源
33🏳️‍🌈
5 years ago
(二)女性主義:
李銀河(2004)。女性主義。台北市:五南。
顧燕翎主編(1996)。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市:女書。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1999)。女性主義經典。台北市:女書。

細說女性主義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女性主義
33🏳️‍🌈
5 years ago
八、參考文獻

[1] 陳妙芬(2004)。當代法學的女性主義運動。臺灣法學會學報,21,1-17。
[2] 游美惠(2014)。性別教育小詞庫。台北市:巨流。
[3] 李銀河(2004)。女性主義。台北市:五南。
[4] 劉建台、林宗德譯(2003)。男性氣概的當代觀點(Kenneth Clatterbaugh 著)。台北市:女書。
[5] 成令方、王秀雲、游美惠、邱大昕、吳嘉苓譯。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Allan G. Johnson 著)。台北市:群學。
[6] 畢恆達、洪文龍(2004)。男性研究與男性主義。婦研縱橫,70,43-47。
[7] 王雅各(1996)。男性研究: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1,1-6。
33🏳️‍🌈
5 years ago
--------------------------------
33🏳️‍🌈
5 years ago
該看書囉
33🏳️‍🌈
5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jI9ZkbnqislZ3XyTmJvY6.jpg 反性別歧視ㄉEzra寶寶==
33🏳️‍🌈
5 years ago
==愛ㄊ
33🏳️‍🌈
5 years ago
==Ezra怎這麼可愛
Ybot
5 years ago
沒愛錯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