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 肆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Billie Eilish - party favor (Audio)#閒聊 有《犬之島》劇透。兼聊《傷痕故事》(The Tale)及其他。
latest #19
貓 肆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先是看了國賓(對種族歧視不敏感得)令人難以直視的片頭短片,接著再看令人同樣尷尬的《犬之島》,實在是很微妙的體驗。
貓 肆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犬之島》本身的故事其實還蠻有趣。它描述了這些(因為在語言上能被觀眾理解而得證的)「良善、無辜的」狗類如何淪為人類互相奪權、陰謀論下的工具,最後又如何因為證明了自己的「友好」而重新「贏回」自己在人類世界裡的(那些他們天真地認為「因為自己良善,所以理應擁有」的)權利,卻對這個「美好結局」背後(或許只有觀眾能意識到的)荒謬事實毫無意識:他們覺得自己終於獲得的正義,其實也只是擁狗派出於個人經驗的一己之欲(對狗的喜愛)、缺乏道德辯證的理盲論述之下的僥倖產物。而如果再將本片「偶戲」的本質納入考慮,就又讓「狗」在本片產生了更加有趣(但絕非只是狗)的意義。
貓 肆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不過比較有趣的是,我目前卻沒看見幾篇應用類似讀法的評論。反倒是有很多出於「狗狗好可愛」或因為覺得「狗狗很可愛、怎麼可以這樣對他們」而對本片表示欣賞的好評,想想也是挺諷刺的XD 某方面來說,雖然我並非觀影一開始就意識到可能有這種讀法存在的空間(我其實覺得假如這個讀法成立,它本來就該被安排在很後來才需要被讀者意識到),而是到後期(具體來說就是阿中當上市長、上節目的死刑提議、最後那些狗類安逸美好日常的uncanny氛圍,以及紫色火山及貓頭鷹兩個符號的再次出現)因為這樣的理盲已經荒謬到一個讓人很難想像創作者是真心這麼認為的情況,才讓我想說幹難道其實是這種讀法。但,看完之後我確實認為創作者應該是有很高機率是想表達這個沒錯,而且就算創作者不是或者讀者沒讀出這個讀法好了,這種(不是反諷的)理盲不是更加令人憤怒ㄇ……
立即下載
貓 肆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嗯,不曉得該說它體現了「糞作神作一線之隔」,還是成為某種文本閱讀能力的試金石呢wwww
貓 肆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但,即便電影在劇情上或許可以因為這樣的讀法而讓人比較能接受甚或欣賞,整部片對文化符號的挪用卻仍舊不是單單以「後現代拼貼美學」或「架空的日本想像」就能為之開脫。至少我整部片看完仍舊找不到任何足以說服我的理由來說明:為什麼這個故事必須發生在日本?為什麼裡面那個外國交換生必需是「外國交換生」?為什麼需要有日語跟英語存在,並同時將文本最主要的話語權分配給後者?更何況如果你今天確實在文本上有想要沿用那些符號(崔西沃克、小野洋子、日本學運等)在現實社會裡的文化脈絡,它就更不可能只是「純粹視覺美學」了。而這時候就必須去問,你在這個故事中安排了這兩個(能明確對應到現實中既存文化/國家的)文化、語言,你如何安排?又為何安排?
貓 肆
5 years ago
而如果到最後,作者面對這些質問唯一能提供的答案只是「因為我對日本文化與視覺美學很欣賞」的話,那這(在社會意義層面而非個人美感選擇層面)有問題在哪,大概也不用多說了吧……。
貓 肆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反之,如果不是出於單純的美學欣賞,那又究竟是為何讓這兩種語言、文化、國家在這個作品中如是存在、如是互動呢?其中所顯露出來的,兩個文化的主客體關係,以及掌握話語權的主體文化如何定義、詮釋甚至評判客體文化,又都說了些什麼呢?
貓 肆
5 years ago
-
良夜 says
5 years ago
我跟B有意識到,但這陣子忙到沒什麼腦力深想,只好說好可愛(毆)
貓 肆
5 years ago
@Loveday - 之前在日舞影展報導裡注意到這部片,一直很期待,昨天終於看了已屆中年的女主角回頭挖掘...昨天吃飯跟松鼠聊到《傷痕故事》。想著電影中主角如何處理一個「個人經歷」的社會意義,以及在肯認這個事件的結構意義之外,嘗試以結構外的切點爬梳該經驗對自己的影響與意義。再聯想到,即便我如今對性暴力、性別議題(在社會結構層次有何問題性)有著這樣的理解與態度,我回頭看自己國小至國中時期與成年男性的諸多網路戀愛經驗,我確實也不願用我們在討論結構問題時,簡單的「加害者/被害者關係」,去理解我自己的生命史。
貓 肆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當然我不是想將我自己的經驗與作者的經驗做類比。即便我那些戀愛經驗大多有涉及電話性愛,但這仍舊跟電影裡描繪的經驗有許多根本差異。因此單純是就主角面對結構與自身經驗時,對兩種理解如何共存、如何相互影響的呈現,去與我自己的經驗做連結。
貓 肆
5 years ago
而再接著聯想,想到近來幾次性別(乃至其他社會議題的)戰場中,總有人對這兩種切入角度如何去理解、賦予某人的「生命經驗」意義感到矛盾,或是將這兩種對個人經驗的approach視為某種路線之爭,(在個人的策略選擇上)必須只挑一個。但其實真的不是啊。
貓 肆
5 years ago
一個人的生命史絕對是複雜多面的,(幾乎)無法單用任何理論去定義或詮釋一個「個人經驗」在個體的生命史中乘載了什麼樣的意義、扮演著什麼樣的功能。它的複雜性使得一個人大多得花上一輩子的時間去爬梳,且難有正解。但與此同時,若選擇忽視事件在社會結構層面的意義也是過於天真。如同《傷痕故事》中,主角因為其他「受害者」的出現而意識到他自以為跟那兩位成年人所擁有的獨特的複雜愛戀其實不然,並意識到原來這樣的(結構層次的)「加害者/被害者關係」確實存在。這並不代表他必須得用這樣的「加害者/被害者關係」去定義自己的經驗,但那確實能夠幫助他對發生的事情有(相較當時年幼的自己)更全面的理解。
貓 肆
5 years ago
這種對結構的肯認,除了對當事人的生命史爬梳有益無害之外,在公共場域的討論也有其存在的必要。那些為此感到矛盾的或許得理解,當我們以社會議題的角度去討論「個體經驗」,並不是在、也不是為了否定當事人自身對這份經驗如何理解、詮釋,而是在討論其社會意義。這種討論本身就是抽離個人生命史的脈絡去進行的,但那並不代表否定啊。
貓 肆
5 years ago
如同電影裡主角男友及母親不斷希望主角承認自己的受害者身分,而主角駁斥說自己需要時間與空間來好好釐清這整件事情對他的影響與意義。我確實同意,在這整部片描繪的(以及主角所欲採取的行動)其實都是非常個體層面的生命史爬梳,這樣的前提下,男友及母親確實不應該強迫主角採用那套觀點去詮釋/理解自身的經驗。當然,如要探討男友及母親兩個角色的行為動機,背後必也有各自的個體脈絡需要考慮,但在此姑且不提。只是想說,這兩種行動或說策略,真的沒有某些人想像中的那樣互斥。
貓 肆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大概就是,個體要花多久時間、空間,要用什麼樣的理解、詮釋去看待自己的個人經驗都是各自的事。但當你想拿自己對個體經驗的詮釋(如「我不覺得我是受害者啊」或是「可是我不覺得自己的生命經驗是受到性別二元影響的啊」)去反駁針對結構性問題所提出的討論和回應,那就站不太住角了。因為就真的是兩個不同層次的事情啊。
貓 肆
5 years ago
vampraths: 可能我不是狗派所以還好XD(喂)雖然中間也有感到狗狗很可愛的時候,但就是可愛才更覺得該對背後的意涵有所警覺啊……
貓 肆
5 years ago
(話說昨晚打完才想到《犬之島》裡的性別呈現也是讓人汗顏,雖然沒到大大大雷的程度,但套句朋友的說法,90%《金牌特務》第一集的雷度真是比喻精準XDD)
良夜 says
5 years ago
我是狗派也覺得不妙啊憑什麼貓耍任性被捧著,狗就要當人的好朋友、忠犬,還要被拔掉真牙變成人造兵器。雖然說馴化狗就是一個逆天的人擇,但是理所當然地歌頌,把愛狗變成新的政治正確就不對勁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