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時事/台灣/農業]蔥農的眼淚 教師務農的忿怒:政府政策「腦性麻痺」!
我一直聽說 我們的農業政策就是沒有政策
好像不是很有管道瞭解更多
latest #13
我上週去墾丁有買,恆春洋蔥好吃,比進口的小顆但是比較甜
要@鏡古
立即下載
〖丁】
6 years ago
幾乎每年都有不同類型的農產品盛產 穀賤傷農
我記得前年還因此跟了募資買水蜜桃啤酒
不懂這個到底有沒有比較好的方法
比如民間自主的加工產品
比如貸款
不知道有沒有好的方向
〖丁】
6 years ago
要討論台灣農業的困境,我們必須先釐清各種不同作物的產銷結構。比方花卉跟稻米的結構就截然不同,放在一起討論,很容易出現認知上的錯誤。

簡單來說,國際貿易戰爭中的農業,可粗略分成「糧食作物」及「經濟作物」兩種。在貿易談判中,各國都希望盡可能保護自己的糧食作物(或者文化作物、地域作物、社會性作物等等相似概念,如日本在TPP談判中堅守的「五大聖域」),同時也希望擴張經濟作物的出口,所以這兩種作物在談判中會產生矛盾,農業並非鐵板一塊。
〖丁】
6 years ago
縱使不考量文化問題,在當代社會中,稻作也是穩定農村社會的重要關鍵,而農村又是台灣社會安全網的「安定結構」(農村是都市失業人口、高齡人口安養、幼兒照護的緩衝地帶)。假使稻田逐漸減少,而台灣又無法等量增加小麥、玉米等等轉做五穀雜糧的面積,那就會影響到台灣整體社會的結構安定。

這會是件動搖國本的事情,如果光用表面的經濟效益來看,看不出來問題嚴重性。
〖丁】
6 years ago
若認真檢討整個農政體系,目前台灣的基層行政單位是各個鄉鎮市區公所,配合的「農民團體」是地方農會。但各公所並不一定有專業的農業行政人材,權限及行政資源都非常小,沒有能力就地方產業進行行銷及技術輔導。而掌握資源的農會,卻也因選舉制度、派系競爭關係,資源未必能整合。都市型農會光是收租金就能賺大錢,卻沒有發揮農業推廣的作用。另外這兩種地方最基層的農政單位,並沒有任何協作關係,幾乎很少有合作機會,大多是因為選舉、派系傾軋而空轉。
〖丁】
6 years ago
所以說,農業體系真正的問題,並非出在天真浪漫的「文青」身上,也不會是楊儒門一個人。實際上,農政單位對於農業結構掌握的程度非常有限,公所只處理行政與統計等等一般行政業務;農會也沒有行政實權,因此地方的農發規劃經常處於空洞的狀態。
🚸鏡古🚸
6 years ago
政府一直都有在推農業團體的各種補助計畫,有一定規模的農業團體通常都會申請建置自己的倉儲,農會主要的合作對象都是作物目標明確、銷貨通路穩定、長期合作的產銷班,不過盛產的時候大家都盛產,所以冰不下還是得多花成本租用倉庫,像洋蔥這種可以冰、一年一收的作物會很需要穩定的倉儲,不過噗頂的是有機的蔥農,有機農作物鎖定的市場範圍原本就比較小,平時的產量跟一般的農作物相對少,沒有長期租用倉儲的習慣,所以一旦當年大產就會租不到便宜的冰庫,至於避免豐收價賤還不如放到爛的情形,農民需要和固定的通路契作,盤商也是一種通路,比較尷尬的地方在於有機的市場真的比較小,不過當然不能否認台灣還是有很惡質囤貨的菜蟲,但他們通常都是⬛️的,也有部分的農會是被⬛️把持的。
🚸鏡古🚸
6 years ago
台灣的農產品非常市場機制,政府的做法是平時就會冰存一定的量,以防天災造成的價格飆漲,不過大產的時候就會遇到冰不下這回事,因為原本用來預防萬一的倉儲都是申請政府補助建置而成的倉庫,裡頭通常包含農會。
〖丁】
6 years ago
彰化縣伸港鄉的洋蔥原本是過年前後就要採收的,由於年前冷氣團一波波湧進,致使洋蔥延後採收,卻因而與屏東恆春半島的洋蔥採收期強碰!彰化、雲林和恆春半島的洋蔥同步大出,市場供過於求,價格大幅跌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