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南✩委託開放中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心得 #畫家之眼 #閒聊隨意
藝術已經成為一種語言。或者說,他原本就是語言的初始狀態。以前可以是種施術,他也是故事的傳遞,地位的彰顯;如今,他也是個人的表達,也能成為政治上的媒介。
我想總體而言他能說是種抽象語言吧。
無法言喻名狀之物仰賴這抽象語言的表達。
latest #38
算是總和了#藝術的故事 所感覺到的...以往我下的定義是「讓人有共鳴,並且能表達自身情感」的「作品」,當然不限於圖畫。
不過他很多時候當然跟商業有關,現在強調脫離商業的作法其實很可笑;商業是生活的一部分
說真的啊會不會有人用這噗的人不止一個
藝術到底需要「美」嗎?他是順便附加的還是什麼呢?或許他就像藝術的故事所說「尋求得當」——調味,文字也好。
美麗的文字我們說美,美味的食物我們說美。
立即下載
足以證明,藝術的美其實不一定需要視覺上的造型。因為歌曲也能美。
當然並不否認有純粹技術上的美感,但我們偶爾卻會覺得少了點什麼。
但沒有技術,只有訊息的時候呢?
我認為一樣不行的。我們不太會認為在SNS上的胡言亂語的抒發是種藝術,也許他有共鳴,修飾的方式卻不好。
但經過潤飾的短詩詞,他可以是藝術。
什麼時候「美」的要求已經脫離?近代似乎「引人注意」更為重要,因為這是大家都能成名的年代;我想這就是書中所提「濫用自由」——我們真的難以接受隨手塗鴉是藝術;我想這是許多繪圖圈內人不是很待見圖文創作的理由之一。
絲南✩委託開放中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因為多數的圖文創作只著重「訊息傳遞」;簡單說,「我隨便講講,講完就算了!」
為什麼要有小說文體?因為我們不會樂意一個人七拼八湊的把自己想的事情毫無組織的傳遞出來,他一定要經過適當的修飾。
我們感覺到平衡的東西,我們才會以此為美。這個平衡很多種意思——思想上的,情緒上的,視覺上,其他五感上的——我認為。
肯定不少人為那幅二億兩個色塊的油畫「心理不平衡」;為什麼他能是藝術?
而這就是問題所在。定義模糊,藝術家們無所適從;只有商人得利。
現代藝術失去了「美」,失去了那種「將此一事做得得當」的心情;他們反而是一種「我就是要做到不完美」,抑或是其他。
書中說得很明白,所謂自由成為了「沒有知識及能力的人,跟技巧高超者,獲得同等的自由」;以前隨手塗鴉能上得了檯面嗎?現在哪怕閉著眼睛畫的都行。
古書之所以有其價值,也與現代資訊氾濫有所相關吧我想;至少那都經過了挑選。
我想了很久...我想這一段還是整段出來吧。
我感覺到可怕的是,這本書是1930年代左右的著作,但我卻深有所感,那是否意味著,這個狀況只會更糟?
「科學家不會貿然丟棄某個理論,除非他經過證實有誤,或是毫無價值」
只因為過去不是現在的一部份就譴責過去,就跟堅信傳統墨守成規一樣,都犯了目光短淺的毛病。
忽視新的真理也一樣。
而雖然有些藝術形式會過時,但我們沒有理由相信,基礎知識有過時之虞。
大致的意義是這樣,上面三段幾乎是整段節錄。
藝術不會消失,只有藝術形式才會凋亡。
雖然我想全節錄,不過還是簡略好了。
簡言之,不要拋棄過去,我們該做的是將以往的龐大知識與新東西結合,找出對當今有用之物。
我想沒有什麼東西是會真正「過時」,就像那句科學理論一樣——除非他有誤,或是毫無價值。
而牽扯到審美方面的東西,你更難說他有什麼誤解或是毫無價值。
我認為有所區隔的就只有文化上的差異以及時代上的流行。
過了流行的衣服難道就不好看了嗎?我想並不會。
如果過了流行的衣服你覺得他不好看,那我認為他本來就不好看,而大家只是跟著噱頭一陣而已。
以漫畫界的畫風而言,或許我們會說「這個畫風過時」但我們其實並不會說他「不好看」;我們所熟悉的油畫同理。
「我們應該了解,美必須是自由的,是屬於你我這種個人,也就是我們能力所及的範圍」
「能取悅你的畫,就是好畫」
於是你就能夠用取悅自己的方式,就能畫出一張好畫
我認為這件事真的是無比重要...
你從「實做」中感受的喜悅,才是你培養任何個人技法的重要基礎
絲南✩委託開放中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這個表符大概可以表示我的感受(?
千萬不要放棄「喜悅」這件事...從多個面向來看都是這樣的。
怎麼說呢,我覺得...這本書,就買了吧,諸君(等等
與其花時間譴責我們不認同的事,倒不如全新創作並盡情享受創作的自由
我覺得...滿感人的吧。這種說法...這是我們學校裡學不到的,至少我從沒學到過。
作者對於藝術上的包容力讓我非常感動,一時之間也說不上來。
「雖然人可以接受教導接受新概念,但歸根究柢,美取決于感官,而非理智」
喜歡就喜歡,就別管了吧
嗯...永遠不要覺得自己知道得夠多了,或是夠用了,或是用不上...這是我的感想。
今天就讀到這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