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紋(ˆᴗˆ ❀)春見河蘇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04/06-04/10
🌺東京取材
🌺消音可
latest #56

出發時台灣陰雨綿綿,上去以後天空藍得不可思議!

但是很悲劇的,因為遇到日本這邊春天強風,我們的飛機一直降落失敗 成田機場降落兩次都無法,飛機沒油了只好開去羽田加油⋯⋯所以本來預計1920就會到,結果竟然22:45左右才出境(狂)

skyliner和全部地鐵都停駛!
(千葉果然鄉下)
所以!我們就和同樣落難沒車搭,又一樣要去上野少佐區的台灣人一起搭taxi了
立即下載
因為是這麼狼狽的情況所以DAY1沒有任何可看的照片抱歉 (rofl) 可惡的長榮還我車票錢啊啊啊(三次元輔導長表示他已經事前訂好票了,入境時服務處整個關掉沒人可問退票事宜,一整個很氣)

check in 以後準備去吃宵夜,路上唯一看到和明治相關的大概是這個了,居然還拿萩原來背書 (rofl)

本來預計是晚餐,結果變成宵夜的串燒店!可以ipad直接點餐超方便。交通方面也是,少佐區一代真的滿便利的呢。

本來就是衝著平價來吃的一間。
因為這種類型的居酒屋會有很多上班族來聊天喝酒,所以店裡的牆壁上還會有衣架可以掛外套,桌子下方也有插座,wifi也是一定要的

特別喜歡那隻wifi標誌上的狗勾!

點的東西很多,就不一一介紹了。覺得青椒肉串和醋漬內臟很好吃,有紫蘇或柚子的清香,在大量醬燒肉類裡面顯得很爽口。

經典的明太子烤雞肉串還有貴族燒系列也很值得一吃

因為昨天沒有兌換到skyliner,今天去京成上野站問相關事宜,發現現在上野動物園在辦觀光活動,可以和熊貓造景合照
之後前往築地!

車站上來會直接看到東本願寺,有點意外會是石造建築,而且有點中東風
午餐選擇吃築地滿有名的虎杖

因為三次元輔導長想吃海膽三吃哈哈哈,據說這家是發明海膽三吃的元祖。我還是吃海鮮丼就是囉。

一直對歌舞伎很感興趣,之前創作裡多少有讓雪或河蘇提到一些相關的劇目,所以當然要來歌舞伎座朝聖一下

從歌舞伎座走向汐留的途中。
隨意拍

來汐留主要是為了這個廣告博物館,說是博物館,其實更像shopping mall裡面蝸居一隅的展場

展場大致分四區,三和四區比較偏向近代,一區則是江戶時期到戰前。

這次取材主要就是細看明治與大正時期,不過基於個人興趣,江戶部分也細看了 (結果因為太投入不小心看到人家關館www)
江戶區

會使用一些觸控螢幕展示簡短引導動畫!提綱挈領地讓你知道江戶時期為什麼需要廣告。

像是當時主流的一些商家類別,點對應圖案就會有解說


類似的裝置還有,像是從浮世繪與歌舞伎名作之中,藉由點擊部分位置得知他的當代用途。

其他就不多說了,直接上圖
其中比較有趣的是這個,尋找「仙女香」

一樣是觸控螢幕互動小遊戲!要參觀者從各種浮世繪或文獻中,找出江戶時代很盛行的底妝用白粉。

這個則是點擊江戶時代一些著名人物,做成類似訪談形式,讓你理解他們在當代出名的主因,很有意思!

剩餘江戶的部分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再來就進入重點的明治時期!


因為有點累,就直接上圖不說明了哈哈

到戰前的廣告風格差不多是這樣

再來有折返歌舞伎座售票處,本來是下午路過發現有賣扇子之類的東西,想說看起來很像百貨地下街,店家攤位應該不至於那麼快收。

結果回去一片空
原來是因為今天歌舞伎表演只到1800,他們也跟著下班了⋯⋯好吧至少拍到空曠時才能拍的東西(?)

陪三春買衣服,所以去了一下銀座,又看見softbank的吉祥物狗勾 可愛。這裡夜景很美!

再來去丸之內車站!
前往地面出口時,會經過的丸之內大樓。


上來就能看見車站本體了,原本於大正年間(1914)落成,最初只提供皇族使用,所以大家如果搭地鐵來,穿越地下道時,看路標時應該會發現它離皇居不遠。

戰爭期間屋頂部分被炸掉泰半,由於是交通樞紐,還是得修好,所以戰後陸續展開復原修繕工作。

三樓有一部分外觀裝飾柱是從二樓移上去,好奇的人可以 參考這裡 的資料。好奇細節的人,等我回台灣可以再翻拍我收藏建築書的內容。

因為這幾天其實是帶病出國,有些景點我也是只能勉強路過,所以就不詳述了 有興趣的人,可以找一些丸之內車站北圓頂和南圓頂的圖面,網路上應該都有。
另外如果覺得和台灣總督府、台師大校本部、台大醫院有點像是很正常的,以建築時代來說的確接近,都是紅磚(煉瓦)做底的仿歐式建築。

只是有些建築師仿巴洛克式,有些則放17-18世紀英國殖民地建築風格,也有一些人是仿歌德式,總之萬變不離抄歐洲。所以台灣同期(日治時代)留下的建築,才會和這些明治大正年間的文化財很像。
三菱一號館

丸之內車站往三菱相關大樓方向移動,約五到十分鐘就會抵達。

1894年由英國建築師康德(Josiah Conder)設計完成,最初做為銀行與商業使用。1968年因過度老舊而拆除,一度於原址建設三菱企業使用的商用大樓,2006年又再度拆除重建回明治時期的英式建築風格。如今做為美術館與咖啡廳使用。
4/7的部分差不多這樣,其實本來還想去一趟東京高架橋,沿途走回上野,一樣是這類建築風格。但是因為急性腸胃炎體力很容易透支,只能捨棄一部分景點了XD

明天預計是淺草與上野行,會去下町風俗資料館、江戶東京博物館,然後會瘋狂購物,所以不一定有空更新照片,總之再看看。
4/8

天氣好到不行!因為預計早上要去下町風俗文化館,所以從下榻的御徒町走去上野公園。這陣子剛好上野櫻花祭,雖然最盛大的時候應該是三月底⋯⋯四月初東京下了大雨,櫻花都打光了,祭典也差不多落入尾聲。不過贊助商們的聯名燈籠陣還是很壯觀 (rofl)

從下方看見這個!爬上去發現是清水觀音堂,這裡最有名的是祈求安產,以及人形供養。

所謂的人形,就是有著人類外觀的娃娃或人偶。日本傳統神道教是泛靈信仰,普遍認定萬物有靈,於是民間相信這些有人類外觀的娃娃,放久了會長出靈魂。

當家裡長久擺飾的娃娃壞了,或者小孩長大不需要人偶玩具,通常不會直接扔掉,而是送去神社,以求平復他們被拋棄的怨恨。

處理方式會不太一樣,好奇的話可以看 這個網頁 。順帶一提,並不是每間寺社都有進行這樣服務,所以送去之前要先查清楚有沒有才行。而東京除了寬永寺以外,明治神宮也有人形供養哦!京都與千葉也有。

雖然無關,不過人形供養石讓我想起四目神裡面的這一塊,以及一些劇情XD

有提供人形供養服務的神社,也通常和保佑安產或醫治婦女疾病治癒有關。這是為什麼呢?有一種說法是,人形供養最初供奉的並非人偶,而是早夭的嬰靈。

我想,或許是因為早期農業社會醫學不夠發達,流產很稀鬆平常的關係。當小產後的女性前往寺社,除了請求神明引導這些『神之子』,前往應行之地,也會順帶祈求自己能平安產下更健康的寶寶吧?
生產對於農業社會是很重要的,順利的話會增加人手,失敗的話可能連媽媽也保不住。因此,人形供養看似是為了平息嬰靈與人偶們的怨恨,實際上是活著的人們有感生命易逝而向神靈祈禱,希望在亡者獲得去處的同時,也讓被遺留在現世的生者減少罪惡感,心情獲得平復吧。


人形供養石那邊真的負能量很強(熟人應該知道我不是麻瓜),所以我速速離開了。但沐浴在陽光下的寬永寺還是很美的!

正殿門口的鏡獅子求籤機讓我笑很久www 因為有個寶寶一直盯著他看。我記得這種機器台灣也有類似的↓

求籤機(示意而已不要戰宗教www)
台灣會做成仙女入廟造型,因為符合在地信仰。而日本寺廟的求籤機之所以使用鏡獅子,我猜一方面是因為獅子在佛教經典裡常登場的關係,另一方面則是歌舞伎傳統劇目的鏡獅子很有名吧 (rofl)


是說,雖然是寺廟,但門口還是有搖鈴繩。不過正殿裡面沒有本尊,藥師如來的木造佛像供奉在本堂,而本堂是不開放參拜的。這裡比較像販賣部,有出售御守那類周邊。

因為去日本的時候,剛好遇到浴佛節(佛祖誕生!)接近,所以會看到用花草裝飾的花御堂。佛祖站在中間,腳下清水象徵誕生時用來洗卻汙血的產湯,信眾許願前,可以用杓子舀水洗滌佛像,象徵佛祖誕生時受八大龍王以甘露灌頂。

佛教各種派系認定的佛祖生日不太一樣,與印度同派系的南傳佛教認為是4/15,但日本屬於北傳佛教,默認為4/8。而佛誕除了正式名稱灌仏会(かんぶつえ)以外,在日本又有花祭(はなまつり)這樣的雅稱。

原因是明治時代引進西曆以後,新曆的4/8差不多就是關東以西地區櫻花滿開的時節!浄土真宗的僧侶安藤嶺丸率先使用「花まつり」來代稱佛誕,此後引起潮流,便沿用迄今。
參拜之後可以喝旁邊的甘茶,甘茶又稱天茶,除了兩者讀音都是「あまちゃ」以外,也和前面龍王祝福佛祖誕生時,以甘露澆灌有關。

簡單來說就是兩個都有甘字,甘茶也真的甜甜的,所以被當成甘露的象徵。在灌佛後飲用,不只有分享甘露的意味,甘茶具備的藥性也可以讓人免於牙周病、避免過敏。所以在很久以前,浴佛節慶典上就少不了甘茶。(不過濃度太高好像會食物中毒www 不能喝多哦)


後面沒有開放參觀的部分,這裡比較有寺廟的感覺。


那天天氣很好,所以遊人超多!往上走會抵達大噴水池和美術館,不過因為時間不多就不去了,打算直接走下坡,前往不忍池畔。


中間經過了花園稻荷神社!

雖然不比京都稻荷神社的千本鳥居壯觀,但也是有鳥居陣


地上還看得見殘花⋯⋯好想看櫻滿開時的景色哦

感覺稻荷神社差不多都長這樣,一定會有狛犬和狐狸,還有紅色鳥居 (rofl)


這個燈台箱讓我喜出望外的是,連後面的造型都是二尾狐狸!

因為明文規定不可以直接拍穴稻荷,所以意思意思拍上面的匾額過乾隱。所謂穴稻荷,就是花園稻荷神社裡一處石窟,聽說最初祭祀都在這裡進行,類似御神體安置的場所,因此不能拍攝。


都來了就抽個籤!是大吉!


其餘隨意拍。其實這裡是以締結善緣著稱,但我對這方面還好,所以就沒有特別買御守和周邊了 (rofl)

這個應該是倉庫之類的地方,青銅大門很有神秘感⋯⋯!


往下走有一間七福神社,但因為趕時間,外加這裡意外的冷清,也沒什麼可玩可看的,所以快速通過了。

感覺連掛在這裡的繪馬都是隔壁花園稻荷神社的www 而且連販賣部也沒有,整個神秘。


往下走抵達不忍池,不知道為什麼超熱鬧!我猜是因為浴佛節的關係,這裡出現了各種夏日祭典會有的攤販!於是忍不住進去逛逛

這個超猛 www
整尾烤魚圍爐插滿圈www 旁邊還有小位子給你坐下吃。是說三次元輔導長行前和我說了我才知道,其實日本店家很討厭邊走邊吃、帶食物進店內的旅客,所以空間允許的話,好像都會設立這種小坐位讓客人吃完再走。


烤糰子!超大!
我買櫻葉糰子,三春買艾草,雖然加了醬油烤看起來很像塞,但真的超好吃的!米和葉子的香氣很清爽!


林林糖 這個也好吃

穿越石橋就來到弁天堂。
聽說本來是沒有橋的,因為弁天堂是參考琵琶湖竹生島的寶嚴寺建設,就連裡面的弁財天也是從那裡請來的。所以剛蓋好的時候就比照竹生島,孤立在池中。後來為了方便參拜才增設石橋。

前面另有祭拜大黑天的神社,香爐前方粉紅色的是參拜用線香,只要投一百日元就可插進香爐。


因為是佛誕,弁財天也是佛教神明,所以這裡也設置了御花堂

參觀販賣部的時候忍不住買了御朱印帳 其實之前就一直很想買,不過非神社出品的通常就是普通設計,雖然以日本人的美感來說不至於難看,但總覺得少了一些文化性。

弁天堂的御朱印帳,封面特別電繡了不忍池荷花遍開的風景,也把弁天堂獨特的六角形塔放了進去,我覺得很美,所以就買了!

而所謂的御朱印就是這個,這幾年刀劍亂舞很夯,有些刀又和神社或寺廟頗有淵源,所以應該不少人都知道這是什麼了,但還是說明一下。

御朱印原本是信徒去寺廟抄經時,由廟方授與的「證明」,上頭會如實記錄你參拜的日期、寺廟名稱與廟章等。

江戶時代之後,連神社也開始簽署御朱印,而到了現代已經變成偏向觀光性質的紀念了,因此也不見得需要抄經才能入手(看各家規矩)。通常來說,只要誠心參拜,再前往寺廟納經所或神社的御朱印所,繳交約300円~500円不等的費用就能獲得。
繳交費用以後,神職人員就會現場書寫,如果忘了帶御朱印帳,還可以寫在單張和紙上面,讓你帶回去粘貼。而且避免墨跡沾染,寺社人員寫完字、蓋完章,還會再幫你夾一張紙哦(畫面中綠色的那張就是)

順帶一提,雖然沒有硬性規定,不過一般會把來自寺廟的御朱印和神社頒發的分開。所以這本我是預計只給寺廟用,神社會再用另外一本。

取得御朱印以後就準備前往下町風俗資料館了!延著石橋繞不忍池,水邊超多鳥 (真想嚇跑)


總算看到僅存的櫻花
還有排隊隊的鳥www 中間有一隻不合群!

總算抵達下町風俗資料館!
門口放著板車很醒目

售票處進去就有電話亭,也有把以前下町商店格局做出一區,供人參觀的角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