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不需要被「解決」,這是關於一群人決定怎麼使用自己的身體的問題。它只是經濟、對孕婦與嬰幼兒在公共場合的不友善環境、對想要留在職場的女性不利等因素綜合下的結果。所有關於生命如何活著的麻煩,用剝削另一群生命的方式來替補,都是不義的,包括現行的照護移工制度。
latest #18
掰噗~
6 years ago
(brokenheart)
生命就是貓,你只能引導,不能只是命令他。
然後誠心建議別去看批踢踢推文,氣身勞命而已。
立即下載
少子化不是問題而是問題的結果
shiue815: 而且之前沒有少子化還不是因為環境友善,而是集體施壓女性要生育的結果。
誠心建議現今替代役男80%以上投入長照與養護相關(體驗它們覺得不是工作的重勞動),再來說嘴。
「阿香口中的「老闆」是阿嬤的兒子,十幾年前聘她為看護,照顧行動不方便的阿嬤;兒子沒和阿嬤同住,平時由阿香一肩扛起照護責任,「我們兩個生活,因為家裡沒有人,不敢離開,我休息沒有人照顧阿嬤,」阿香說。

即便每隔一、兩週兒子會回老家探望阿嬤,但阿香仍然無法休息,「阿嬤尿尿什麼啊,他們不會(照顧),」她說。唯一休假,只有每3年得回母國的那幾天。

阿香不是單一個案。根據2014年勞動部調查顯示,68.6%的外籍家庭看護假日沒得休息,僅有2.1%的人假日可放假。」
少子化比較像是一個趨勢和必然現象 畢竟未來大眾趨向高品質的身心生活
r0010715: 有孩子未必就沒有生活品質(以及在某些人而言反而喜歡有孩子的環境),但那也要靠錢跟人力堆出來。在資源不足的前提下,又能自主決定,當然就是把自己顧好先~
ElleryKid: 同感 那真的是要靠錢和人力堆出來的(汗
r0010715: 與其說是「趨向高品質」(年輕人追求物質享受),倒不如說是現在開始有「兒福」和「童工違法」的意識了…大家也更會為孩子的未來著想,而不是把孩子當成家庭的附庸品(「你生來就是要幫家裡賺錢啊!」的思維)
如果不能讓小孩去當童工賺自己的生活費自己養自己的概念QQ,就必須準備更多的錢來養小孩…然而薪水又不漲。
錢果然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例如少子化、托育和長照,價錢合理了自然就會有人去做)
koori45: 沒錯 妳將我想講的都說出來惹 如果沒有一定程度以上的物質和健全的價值觀及心理準備 還是別亂生小孩比較好 (哎呀呀現在怎麼看都覺得少子化是必然現象
退萬步言,即使今天平均收入超高,育嬰假與產假還有相關留職停薪制度與育兒補助金都非常充分,工作場所甚至附設托嬰托幼機構,所有人都體恤孕婦與哭鬧的嬰幼兒,不想生也是人的基本權利,如此而已。
我知道楊志良的異想天開根本不可能施行,所以這噗針對的是每次有少子化新聞,就開始鼓譟女性「不負責任」的愚蠢氛圍。
特勤部隊✠
6 years ago
今天的照顧役,就像是以前的女子教育,教育女性如何當個賢妻良母、培養母性,只是現在教育領域推行性別平等,教育領域無法出手,就只能另外設一個領域培養女性成為賢妻良母了吧!
廢死faith
6 years ago
就算台灣真的讓每個女人可以只要「生小孩就好」(如孕婦健檢、產後治療、職場假日、嬰兒照養、幼兒教學乃至小孩成年前的種種開支全由國家支付),也不代表女人就會想要生育。除了經濟問題之外,小孩改變自己的一生,這無疑是人生規劃要審慎考慮的一環。政府如果仍把生育率視為國安問題,那就表示它的重要性是可以左右甚至強迫國民負起的責任,這樣遲早有一天會發生使女的故事。
faith_7: 不給女性充分的經濟自主機會,就算不用國家強制,也會變成實質上使女的故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