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寫文教學。
趁著自己還有一點勇氣的時候來寫,哈哈,下收原因跟寫作粗論。
latest #17
主要是之前在Q群跟某個中國北大中文學生辯論起了小說寫作能否有教學這件事,對方認為小說寫作跟繪畫不同是沒有可以討論的技巧跟教學可言,只能透過不斷地閱讀跟嘗試寫作才能有自己的創作,而若是有教學出來的,純粹多半為仿作,因此堅持他的論調。
平心而論,他的論點我有部份同意。也就是,必須廣泛的閱讀並且大量的嘗試寫作這塊。
就跟每一位畫家跟繪手都會有自己尊崇的女神或是巨巨,文字寫作的創作者也同樣會有自己初始的喜愛作者,但比起繪手,寫手比較快速且直觀的可以感受到自己跟偶像的差別。
不管是用字遣詞上、劇情邏輯上或是經驗談等等,如果說繪手與繪手之間的距離,是平面上的線段間距,那麼寫手與寫手之間就是垂直線上的平面幾何學。
立即下載
講的清楚一些,
也就是繪畫是平面上的創作,先有技巧後談表述,繪手太太要先花上半年到三年的時間,才能掌握表述自己的繪畫功力。
而相對之下,文手卻不是這樣,在教育普及的狀況下,很少人不會認字跟寫字,感謝教育普及讓寫手比繪手在技巧上更早的去練習跟接觸。
某種程度來說,文字創作是一種先求表述後求技巧的創作方式。
為什麼我會說後求技巧,是因為單純的會寫字只是入門第一條件而已。
於是進入正題,開始來寫作入門的教學。
某種程度來說,我並不覺得自己的文章真的寫的棒到可以教什麼,只是有人曾經說過,真正懂得教學的人,可能並不是那些領域上的拔尖子,而是那些容易遇上挫折的人們,因為我們曾經受挫、苦苦掙扎,所以能給那些同樣遇到這些困難的人一個建議。
(app-hello) 以下為我個人粗略的建議,請剪取自己覺得需要的部份就好。
寫作創作必須源自於廣泛的閱讀跟大量的嘗試作,這個絕對是正確的,但是毫無方向的寫作其實也容易讓人受到挫折,寫作初步其實是要明白你寫的文體跟過去我們上課所寫的東西不同,它是一篇綜合性的文章。
它是一篇由簡單的兩個大項,一、對話,二、敘述,兩者不斷交錯之後所產生的綜合文體。
我們過去在課堂上或是考試所練習的作文,僅只有簡單的單一觀點來敘述整體,敘述的主觀僅只有我們自己而已。即便是申論或是辨述文章,也僅僅帶過他人的總結進行論述而已。
小說的寫作方式則不同,它其實是需要弱化第一觀點,讓第一觀點與其他的觀點結合或是鬥爭後,再引出最後論述的。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會有所謂的「主角」或說「主視角」的存在,先思考第一主視角的觀點、想法、性格,進一步帶入所謂的設定思考,接著才能讓這個角色去與寫手所設定的環境跟背景進行結合或是鬥爭。
認真來說,小說寫作是一項相當複雜的文體,但使用的技巧非常的簡單。
論述=觀點→對話or敘述,再經由設定的故事背景帶出對話or敘述,反覆數次直到「結論」出現。
在這個論述下,我們可以分成:
1.以對話為主的小說,強調角色人物的特性。
2.以敘述為主的小說,強調故事劇情的邏輯。
安排對話跟敘述的比例拿捏,依照寫手自身故事的需求分配。
多數的同人小說,都以對話展開敘述偏多,藉此著重角色的性格特性,以防故事過於OOC。而原創小說則以敘述展開對話多,以故事劇情邏輯推展開角色的性格特性。
不管是哪一項,都必須注意文章的開頭論述,基本上不要過多的書寫設定跟劇情背景,盡可能以相對來說簡潔的段落開頭,不管是輕鬆開朗或是破釜沉舟都可以,簡單的以五百字以內的開頭進行引文。
很多人在最開始,包括我在內,寫作初期都會犯一個很基本的錯誤。就是把劇情的設定洋洋灑灑的打在文章的第一段,其實這個寫法只有說書人要用的話本才會這樣使用,基本上小說應該要把設定融入劇情裡,用劇情去帶出設定。當然,你可以適當的挑出幾個清簡設定與開頭劇情融合,但不要放在第一段。而進一步的解釋,等到角色需要知道的時候,設定一個橋段來詢問相關的事。稍微迂迴一點的來處理這些設定,才能讓小說更容易被接受。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