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雞城
8 years ago
我高中學弟Albert Tzeng寫的:「選前一天│別讓國會成為兩塊鋼板」
這場選舉至今,我未曾公開聲援任何政黨與候選人。在一個表態盛行的年代,我選擇實踐個人不表態的自由。不過選前最後一天,還是想提一個,關於過去八年國會運作的觀察:
我常提到,2005年的修憲,是導致過去八年立法院失能的根源。
latest #6
香雞城
8 years ago
首先、當年民粹操作下的「國會減半」,大幅削弱國會的基礎審議能量;更因造成區域立委地方選民服務工作量倍增、需要更多選區助理服務,反過來鍛傷「立院資深法案助理」這個攸關立法品質的群體。
其次、當年論者期盼殷切的「單一選區兩票制」,雖是成功堵住了昔日「三寶」那般劍走偏鋒的政治人物出線,卻在區域立委部分,正大光明地坑殺小黨生路。
香雞城
8 years ago
這種態勢,加上國會減半後政黨代表席次(不分區)的嚴重限縮,形成讓小黨高不可攀的當選門檻,導致國會淪為兩大黨的禁臠。
香雞城
8 years ago
我多說明一下這個問題的關鍵:
國會作為反應民意的政治機制,其成員組成必須多元,富有「能有機地排列組合」的彈性,才能貼切反應民意樣貌的多元。兩黨制的國會不是不行,但兩黨制要能運作順暢,則黨紀必須彈性,個別委員權衡局勢的跑票必須允許。
立即下載
香雞城
8 years ago
不幸的是,國民兩黨在長年惡鬥中,都已演化為「剛性政黨」,動輒以黨紀規範黨籍立委的行動。此時由兩黨把持的國會,就像是用兩塊鋼板做成的民意反映裝置,笨重剛硬毫不靈敏,除了粗暴對撞也無法成就什麼事。
香雞城
8 years ago
要讓這種國會能重新動起來,我們得把這「兩塊鋼板」鬆開一點,放入幾個能滑動的滾輪珠子。而這些能夠滾動並影響平衡的珠子,就是小黨立委;而且其能產生滑動作用的前提是,沒有任何一塊鋼板大過其他所有元件的總和。
香雞城
8 years ago
國會對砍是明顯的錯誤;「兩票制」則是配套欠佳造成惡果的改革。兩者的匡正,都還有待修憲為之。不過就「國會淪為兩大黨的禁臠」這個結果,現下至少仍有緩解其惡果的一個方向:政黨票投小黨,避免任何一個大黨過半。
至於小黨要投哪一個?我個人偏好是:在當前政治代理人的光譜中,注入一隻台灣欠缺的左派聲音。
給還沒決定的朋友參考。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