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青年齊怒吼 台灣文學在哪裡? - 副刊 - 自由時報電子報
「文學教育該教的是『文學』,而非『字辭釋義』、『道德教條』」,伊格言指出學生在國文教育中所學到的往往只是虛詞間的比較,「從『這個之乎者也』到『那個之乎者也』」,他說台灣人在教育與成長過程中往往並未接觸到真正的文學,「除非遇到特殊機緣,否則不會有人帶領他試著欣賞文學藝術」,他認為這就是台灣文化產業基礎薄弱的根本原因。
#台灣文化 #本土文化 #洗腦教育 #課綱微調 #消滅台灣意識
latest #10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8 years ago
作家藍士博、伊格言等認為在黨國黑手長驅直入下,「將台灣當做殖民地的文化思維政策徹底復活!」他們說接下來將發起藝文界串聯運動,反應台灣文學在新課綱中被迫消音的艱難處境。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8 years ago
政大台史所學生蘇維新則以自身經驗指出業界跟學界存在巨大的斷層,他說不僅課綱審議欠缺相關專業學者,「在教學現場中,因為制度性問題,也沒有以台灣文學專業為主力的棲身之地。」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8 years ago
台派青年社團臺左維新執行長林于倫直言,台灣文學教育長期被御用文人把持,不只多元文化從未體現在語文課本、選文僵化外,更充斥早就不合時宜的黨國思想,「長久以往,台灣文學教育怎麼可能好?」
立即下載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8 years ago
對於語文課綱去本土化的情況,詩人李敏勇表示國民黨去除台灣文史的教育,「就是要去除台灣的靈魂」,他說國民黨政權殖民統治的本質一直未變,「國民黨不倒,台灣真的不會好!」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8 years ago
東吳大學德文系教授謝志偉直言,台灣語文教育去本土化現象反應主政者主體性認同的大問題,「明明立在台灣土地上,但座標與經緯卻是完全錯亂」,他舉瑞士的語文教育為例,「從小學到大學的語文教材中,瑞士作家作品所占比例一定是90%」,更從中映照政府課綱中台灣文學僅有10%的荒謬處境。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8 years ago
=引用結束=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