櫺 ▸
1 months ago
#Review #影

The Brutalist (2024)
粗獷派建築師
https://images.plurk.com/4uHxhEWhyxk7ZJn3Fw3Zp4.png https://images.plurk.com/3p8K2emHUapBjHOEhi1ECv.png

Dir.: Brady Corbet
latest #8
櫺 ▸
1 months ago
三點五小時的前半段敘事、運鏡、剪輯節奏好,影像原色分離的復古風味是大螢幕才能沉浸的設計,賓州穿透霧雨的陽光與紐約製圖室人造光的色彩對比強烈,不過後半到底是什麼混亂的戒斷反應啊光靠一場義大利Carrara採石場是救不回來的!白天的採石場戲太過夢幻,大理石切面紋理,與人類皮膚的質地差異,配樂及角色的陶醉更添空靈,如果是史詩結構,這段應該對應英雄到陰間,最後回復身分有是有啦但delivery有如八點檔,趕進度又粗糙,尤其「They don't want us here」寫白了也毀了QQ
櫺 ▸
1 months ago
結尾雙年展由中年Zsófia致詞,她的女兒(Zsófia演員)與年邁László在台下的安排很驚喜,但恰恰是這段戲點出讓我最不滿的兩個面向。一是第三者平鋪直敘陳述創作理念,都找來這麼棒的演員,絕對可以在施工期間穿插一些László溜進工地遊蕩的片段吧,又或者就乾脆不講明,利用搜索Harrison的手電筒光束揭露那些狹窄的空間,彷彿展件標牌的介紹真ㄉ是很brutal = =
櫺 ▸
1 months ago
二是Zsófia的空白。電影由Zsófia被嚴厲審核身分與Erzsébet的信件開始,Erzsébet的遭遇雖由本人三言兩語帶過,但移動工具與環境的衝突、以及與丈夫關係的轉變讓這個設計一直是個很舒服的不協調音(儘管與Harrison對質還是太過八點檔),但Zsófia!Zsófia!好想知道更多的她,好想知道她如何在充斥敵意的陌生環境治癒,之後又為何轉向錫安主義。電影中出現多次synagogue場景,簡單查資料發現許多synagogue會依所在地的文化而採取相應的建築風格,雖然片中好像沒有明確拍出synagogue的正面,但試圖融入美國的synagogue建築與山丘上巨大陽具的基督教堂,這兩者之間的對比如果能夠寫進László和Erzsébet努力融入以及Zsófia「回到」以色列這兩種路線應該蠻好的。
立即下載
櫺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不過這部電影更根本的問題還是,為什麼要將虛構主角設定為匈牙利籍的猶太人?觀片結束我猜那似乎就是為了誇張的異邦口音,並指控五零、六零年代美國大眾的排外情緒,但除了集中營帶來的後遺症,那些認同的創傷沒能在那個不安穩的家庭中鋪展,而隨著時序演進,好像他們的出身也在美國的經歷斷裂,匈牙利革命和以色列建國後的消息也跟著消失。來自敵對國的受害者,血脈招致的災禍還有與納粹路線不合,主角身上應該可以挖掘更多矛盾,還有!László把布達佩斯念作布達佩斯,但多瑙河他念Danube!!!怎麼可以是Danube!!!
櫺 ▸
1 months ago
唉但是表哥Attila喝醉一屁股坐到表弟腿上真的好香好刺激,在想Audrey應該已經發現丈夫不直但是出軌對象竟是血親還是太羞辱人於是以此要脅Attila把表弟趕出門
這不就是好讚八點檔題材嗎而且附贈更多海報上László穿吊嘎切割鋼管的畫面,他才做了一組椅子我還沒看夠耶
櫺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電影開頭有一段賓州宣傳影片,提到自由開放,宗教寬容,而且當時是全國最多人住在小鎮的州。或許聚落分散與極端教派發展有關,至今賓州仍是Amish人口最多的州之一。電影設定的時空背景下外國人/猶太人主導小鎮社區中心建設需要基督徒背書,而只要一個基督徒看起來夠虔誠,沒有人會多管他背地裡幹什麼事

講到賓州就想到奈沙馬蘭,順便推薦Brody也有出演ㄉThe Village The Village (2004) Trailer #1 | Movieclips Classic T...
櫺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Quite a Life with Adrien Brody & Jason Schwartzman還沒聽完,每次都會被互相介紹騙到想說這個人聲音怎麼這樣。Queer好像快上映ㄌ
back to top